文学 >>> 新闻学与传播学 >>> 新闻史 >>> 中国新闻事业史 >>>
搜索结果: 61-75 共查到知识库 中国新闻事业史相关记录114条 . 查询时间(3.483 秒)
3月30日 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报刊书籍出版发行工作几个问题的通知》,提出:一些出版物的出版和发行,必须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必须首先注意质量,考虑它的实际效果,绝不能为出版而出版,为发行而发行。 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发布《关于中小学和师范学校课本供应工作的通知》,要求保证课本及时供应。
1949年1月底至2月初 东北书店、华北新华书店分别派小分队随军进入北平,在军事管制委员会统一领导下,先后接管国民党官办的正中书局、独立出版社、中国文化服务社及所属印刷厂。2月23日 出版委员会正式成立,黄洛峰为主任委员。3月初 中共中央指示:出版工作需要统一集中,但是要在分散经营的基础上,在有利和可能的条件下,有计划地、有步骤地走向统一集中。4月25日 新中国第一个大型国营书刊印刷厂--北平...
1948 年6月初的一天,河北平山县西北部丘陵环抱的小村庄西柏坡,一间农家院落里,一代伟人毛泽东坐在窗前,提笔濡墨,在两张杂志大小的白纸上一口气写下4行“人民日报”,共计16字。
中国新闻事业史精要     新闻事业史  中国       2008/3/10
报纸产生前的新闻传播活动报纸产生前的新闻传播活动源于生存需要的消息传播。原始社会的口头传播。春秋战国时期有组织的记言记事活动和新闻采集活动。《春秋》曾认为是一种“断烂朝报”,保存了不少有价值的时事性政治材料,但并不是报纸。汉朝的首都开始设置“邸”,作为封建王朝的地方和中央之间传播信息和事件的中转机构,但还没有形成正式的官报──邸报。
读者来信是传媒与受众之间沟通的重要渠道之一,在报刊设立读者信箱已成为我国传播媒介的优良传统,从30年代邹韬奋的《生活信箱》到今天《中国青年报》的“青春热线”以及《青年信箱》都取得了成功。比较两者的异同,我们不难发现很多对今天的传播活动仍然很有借鉴意义的道理和做法。 对传媒来讲,“任何有效的传播都依赖于受众对传媒、传播者的互动。没有受众的参与、协同,传播媒介和传播者的传播行为都会因无所归宿,而变的毫...
兴旺的德、奥、瑞新闻出版业     新闻出版业             2008/3/10
最近,有机会访问了德国、奥地利、瑞士。在访问中了解了这三个国家新闻出版业的状况,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这三个国家新闻出版业都比较发达。德国有日报410种, 总发行量为3200万份,每1000人占有报纸400份。奥地利有日报165种。瑞士有日报84种,总发行量为270万份,1000人占有报纸380份。德国、瑞士报纸密度(每1000居民报纸占有量)均为世界前四名。德国新闻出版发行业集团化倾向十分明显。...
英敛之与《大公报》     大公报  英敛之       2008/3/10
光绪皇帝在位第28年,《大公报》在天津问世,公元纪年是1902年。从那时起,《大公报》饱览世事,历经百年沧桑,记下了1个世纪的国家兴亡,并由此成为世界上寿命最长的中文报纸。穿越百年光阴,《大公报》由桀骜不驯,汪洋恣肆,渐渐归于平静,而它留下的财富和思索,越来越弥漫于后人心间。
1926年9月1号,《大公报》复刊第一天,张季鸾总编发表《本社同人之志趣》,宣布“不党、不卖、不私、不盲”,被国人称之为“四不主义”。总之一句话,文人论政,不受约束,《大公报》言论独立,不依靠任何财阀,不依靠任何政党。而这,正是《大公报》决胜于千里的全部秘密。
新闻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展望  回顾  新闻理论       2008/3/10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建所二十五年了。鉴于新闻所在全国新闻学术界的地位,新闻所在新闻理论研究方面走过的历程,一定意义上是全国这方面研究的缩影。回顾历史,对于展望学科的未来发展是有益的。
南京《中央日报》终刊前后     终刊  中央日报  南京       2008/3/10
读《纵横》杂志2000年第12期陆铿先生《动荡年代的南京<中央日报>》,文章只介绍了该报从创刊至衰微时期的政治背景和内部倾轧等情况。而对这份曾呼风唤雨、赫赫有名的国民党中央机关报,于末期翻天覆地的大动荡,仅简单地提到“淮海战役以后,《中央日报》在南京已有朝不保夕之感,因而一方面宣传‘徐州大捷’,另一方面紧急向台湾搬家。”至于搬家后的南京《中央日报》动向尚显空缺,大约与当时陆铿先生已离开《中央日报》...
民国四十九年,即公元1960年。这一年9月4日,台湾国民党当局以“知匪不报”、“为匪宣传”等莫须有罪名将《自由中国》半月刊发行人雷震先生逮捕入狱,成为台湾战后历史上最隐讳不堪的一页。42年后,迫于社会各界压力及雷震家人的多次陈情和呼吁,自1949年以来台湾最大的一件“政治冤案”终获平反。9月4日——雷震被捕纪念日这一天,台湾“国史馆”正式出版《雷震案史料汇编》两册,将当年所谓“雷震等人涉嫌叛...
 公共领域是指介于个人与政治国家之间的自主性社会生活领域。这一领域“对其功能的自我理解具体表现为‘公众舆论’的范畴”。由于公众舆论的形成与表达,与民办报刊的勃兴密迩相关,而民报的崛起又是大众传媒民间化的结果,因此,本文拟从考察1901-11年间上海报刊业的民间化现象入手,就公众舆论的表达方式及其特点作一简单论析。
《力报》于民国25年(1936年)创刊于长沙,为对开日报,日出两大张。创刊之初,除版面新颖外,更以特写和副刊吸引读者,多由严怪愚执笔,着重反映社会底层劳动人民的真实情况;副刊以宣传新文学为主,由严怪愚主编,有些文章记述湖南的风土人情,颇有史料价值。“七·七事变”发生后,该报力主抗战,对蒋介石的言论,加以驳斥。《力报》对湖南地方政治的黑暗,也大加揭露。它的进步立场和在湖南的影响,受到周恩来、徐特...
《申报》名人广告研究     广告  名人  申报       2008/3/10
我国最早也最成功的名人广告出现在战国时期。据《战国策·燕策二》记载,一人在马市卖马,一连叫卖三个早晨,均无人问津,只得求助相马大师伯乐。伯乐“环而视之,去而顾之”,立即使马价增加十倍。
“记者”称呼的由来     称呼的由来  记者       2008/3/10
  在北京中国记协俱乐部里,记者和诗人一边喝茶一边聊天。兴致正浓时,记者问:“诗人今年几岁?”答曰:“千岁,鼻祖五千岁。”诗人问:“记者今年年庚几何?”答曰:“记者今年九十九。”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