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 中国语言 >>>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 >>> 中国少数民族其他语言文字 >>>
搜索结果: 61-75 共查到知识库 中国少数民族其他语言文字相关记录99条 . 查询时间(2.179 秒)
圣经文字,1912-1914年间缅甸传教土巴托创制后不久,英国传宗土傅雷塞(J.O.Fraser)完善了这种文字。解放前在中缅边境一带的傈僳族中传播宗教时使用。新中国成立后,进一步明确此文字仅在基督教徒中使用。20世纪80年代以来,此文种广泛传播到社会,几年所有的傈僳族地区的宗教活动都使用这种文字,成年人扫盲等也广泛使用,在恩江州、保山地区等地出版了报纸等读物,进了学校,并传播到怒族和独龙族地区。...
傈僳族的语言文字     傈僳族  藏语系  藏缅语族  彝语支       2007/3/2
傈僳族语属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原有两种文字但都不普及。1949年以后,党和政府帮助傈僳人民创造了用拉丁字母拼写的新文字,并出版发行了傈僳的报纸和各种书籍。傈僳族在解放前普遍一直使用刻木、结绳的记事方法。
自1269年起,在整个元朝版图内广泛使用。作为官方文字一直用到北元时期,后渐消亡。使用场合主要是官方文书,包括旨书、牌符、官印等,还用于书籍出版。八思巴字虽然成了死文字,但它对其它文字产生过影响。例如篆体藏文袭用其字母形式,朝鲜15世纪的训民正音的基符也来源于八思巴字。
基诺族的语言文字     基诺语  汉藏语系  藏缅语族  彝语支       2007/3/1
基诺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分攸乐和补远两个方言,方言间词汇差别较大。基诺语声母塞音和塞擦音有清无浊,擦音分清浊,有复辅音、腭化辅音、清化鼻音。韵母以单元音为主,复元音少,有鼻化元音和郑舌元音。辅音韵尾大多出现在汉语和傣语借词里。有6个至8个声调。语序和助词是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句子成分的次序为主、宾、谓。名词作修饰语时在被修饰的名词之前,数量词、形容词作修饰语时在被修饰的名词之后,动词、...
八思巴字/文文献样品——蒙古字韵。
普米族的语言文字     普米族  汉藏语系  藏缅语族  羌语支       2007/2/28
普米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羌语支,有两个方言区,各地普米语的语言差别不大,基本可以通话。普米语的特点是,声母和韵母较丰富,其中复辅音和复元音较多,音调简单,只有高平和低升两个调。音节结构最多由五个音素组成,最少的一个是元音音素。词汇绝大多数由单音节组成。词序是主语——谓语,或是主语——谓语——宾语。
八思巴字/文文献样品——薛禅皇帝牛年(1277/1289)圣旨。
畲族的语言文字     汉藏语系  苗瑶语族  双语制       2007/2/28
畲族有本民族语言,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语支未定。全国畲族一般通行双语制,与汉族交往时,使用畲族居住地的汉语方言或普通话;畲族内部交际时,则使用本族内部通行的语言。畲族内部交际,又分别使用两种语言,一种是广东省惠东、博罗、增城、海丰四个县的畲族,约一千多人,自称“活聂”,使用一种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的语言,简称“惠东畲语”。这种语言跟瑶族布努语炯奈话比较接近。
羌族的语言文字     羌语  汉藏语系  藏缅语族  羌语支       2007/2/14
羌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羌语支,可分为南北两大方言。南部方言通行于茂县的沙坝、较场、凤仪、土门区,注川县的藏州、绵虒区,理县的通化、薛城区,松潘县的镇江区,北川县的坝底、小坝区。北部方言通过于茂县的赤不苏区和黑水县的大部分地区。南部方言又分为大歧山、桃坪、龙溪、绵乕和黑虎五个土语。北部方言为芦花、茨木林、麻窝、维古、雅都五个土语。羌语方言、土语内部差别较大,但南、北两个方言的基本词汇相同,虽在语音上...
白族的语言文字     白族  汉藏语系  藏缅语族  白语       2007/2/12
语言特点白族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白语支。使用人口约100万。分南部、中部、北部3个方言。南部方言通行在洱海周围的下关、大理、洱源、宾川等县、市;中部方言通行在剑川、鹤庆、兰坪、云龙等县;北部方言通往在碧江、维西和兰坪县内的澜沧江西岸。说南部方言的人口比较多,说中部方言的稍次,说北部方言的不到10万人。语音一般有P、ph、m、f、v、t、th、n、l、tstsh、s、tε、tεh、ε、j...
裕固族分别使用三种语言:东部裕固语、西部裕固语和汉语。西部裕固语亦称“尧乎尔语”,属于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东匈语支。一些学者认为,西部裕固语属于保存古代突厥语特泰点较多的上古突厥语,并指出它是回鹘文献语言的“嫡语”。使用这种语言的有亚拉格家、贺郎格家、西八个家三个部落,主要分布在肃南裕固族自治县西部,即今天的明花区的莲花乡、明海乡,大河区的韭菜沟乡和皇城区的马营乡等地。
在长期的生产活动和社会实践中,满族人民创制了自己的语言和文字。满语属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满语支。满语是由肃慎、挹娄、勿吉、靺鞨、女真人的语言继承发展,不断融合新的成分而形成的。在历史过程中,满语的语音发生了演变,因此可以分为清代满语和现代满语。现代满语较之清代满语:语音的元音简化;切韵清字消失;辅音减少;音节受汉语轻重音推动而简化;单音节汉语借词取代一些固有多音节词;词的固定重音变为自由重音;...
由于历史原因,阿昌族先民曾在云南西部自东北逐渐向西南地带频繁迁徙,在较大的区域范围内长期同其他民族交错杂居,互相依存,因而在语言上也借用共同的外来语,吸收了对方的语词,从而形成了今天本民族语言的复杂性。至今在阿昌族的语言中,还保留着一些傣语、彝语、景颇(载瓦支)语、傈僳语的成分。因此,不少人能通多种其他民族的语言或方言。
水书文献样品——六板反书。
保安族有本民族的语言,无文字。保安语是保安人的重要交际工具,但大部分保安人也懂得当地的汉语。保安语言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与同一语族的东乡语、土族语、东部裕固语以及达斡尔语有一定关系,是蒙古语族中具有个性的语言。保安语分大河家、同仁两种方言。约有四分之三的保安族人使用本民族语言。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