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 >>> 法学 >>> 部门法学 >>> 刑事诉讼法学 >>>
搜索结果: 151-165 共查到知识库 刑事诉讼法学相关记录262条 . 查询时间(3.695 秒)
目录本部分是有关刑事诉讼若干权利的立法修改建议与论证。由于刑事诉讼权利的实现,除需要将权利本身法定化,权利保障性规定也是必不可少的,因而,我们的立法建议与论证既包括对当事人等刑事诉讼权利本身的直接规定,也包括对刑事诉讼权利保障有积极意义的规定。基于无罪推定原则是刑事诉讼权利设置与权利保障性规定的基础,因此,虽然我们在此未对无罪推定原则提出立法建议,但是,我们认为,无罪推定原则应当在这次刑事诉讼法修...
如果说由于刑事犯罪侵犯了被害人的权益、损害了国家的利益、危害了社会秩序,因而在犯罪行为人与国家(主要表现为国家的治安管理机关和司法机关)、与被害人形成了冲突关系,那么,解决这种冲突,在法治国家就需要依据两个标准进行:一是解决冲突的刑事实体法标准(刑法);二是解决冲突的刑事程序法标准(刑事诉讼法)。在我国以往的刑事诉讼法立法和司法实践中,在刑事诉讼理论界占主导地位的传统学说里,虽然也将犯罪视为一种冲...
《对英美“排除合理怀疑”主义之历史透视》一文译自美国巴巴拉•J•夏皮罗教授所著《“排除合理怀疑”和“可能的原因”───对英美证据法的历史透视》一书的第一章和第四章,文章标题为译者所加。在英国法律史研究方面,夏皮罗教授是一位资深学者。她的关注点集中在法律与人类知识的其他领域之间关系的研究。早在19世纪60年代,她就在《斯坦福法学评论》上发表了《17世纪英国的法律与科学》一文;...
在司法体制改革和诉讼制度的改革中,检察制度的改革和完善始终是一个重点和焦点问题。中国检察制度具有自己的特点。检察机关作为法律监督机关,始终参与诉讼的全过程,改革侦查制度、公诉制度、审判制度和执行制度都与检察机关具有密切关系,在当前司法改革讨论中,有人主张削弱甚至取消检察机关的监督职能,为此,我们有必要对检察制度进行深入研究。一、按照诉讼规律强化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职能检察制度本身是控审分离、司法权分...
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多媒体的应用已进入社会各个领域,公诉机关多媒体示证系统的运用,是现代科技在司法工作中的应用,它顺应了司法工作与国际接轨的要求和法庭审判改革的客观需要,同时,它又开辟了庭审模式新思路。“多媒体示证”主要是通过声像、声音、图形把各种证据在法庭上公开展示。其主要特点在于它通过电脑对各类原始证据信息的方便采集、编辑、整理、保存、提取和开庭时大屏幕显示。在法庭审判中,公诉...
禁止双重危险原则之建构 凝固的建筑与成长的法律——访学归来说耶鲁 我国司法鉴定体制之重构 律师与社会正义 转变中的刑事诉讼法学 重读《一本必须归还的〈汤姆历险记〉》――怀念郑成思先生 学术腐败频发和社会价值的失范 杜绝“拍卖判决书”需对症下药 社会转型与学术腐败 修改刑事诉讼法应以保障人权为核心 法治时评:修改刑诉法要以保障人权为核心 五次判死刑 缘由耐寻味――河北承德四农...
使用大字体察看本文 阅读次数:748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182条之修正建议 司法实践中,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不服人民法院的一审判决、裁定的现象时有发生。在判决、裁定生效前,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直接向司法机关提出能否必然引起第二审程序?这个问题在学术界颇有争议。强调从节约司法资源,提高工作效率的角度考虑,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刑诉法)对此作了限制性规定,该法...
保释在英国是被追诉人的一项人身权利,保释的形式、程序、期限以及异议救济等均凸现出对被追诉人的权利保障,与之相适应的独立羁押措施、严格的司法审查和中立的保释法庭,保释是常态,羁押为例外。取保候审在中国是一项强制措施,其适用范围、保证方式、决定程序以及被取保候审人的义务履行等均受诟病,羁押的实质是拘留、逮捕措施的必然状态,羁押是常态,取保候审是例外。我国刑事诉讼法之再修改已经被确立为本届人大之立法规划...
刑事证明对象再认识     刑事  证明对       2008/2/5
一、案件事实与争议事实二、实体法事实、程序法事实与证据法事实三、待证事实与免证事实四、案件事实的单一性与同一性五、结论刑事证明对象是我国刑事诉讼法学界存在争论的问题,争论的焦点集中在刑事证明对象的范围上。有学者认为刑事证明对象包括实体法事实、程序法事实和证据事实;还有学者认为刑事证明对象仅包括实体法事实和程序法事实;更有学者将刑事证明对象的范围缩小为仅指实体法事实。第二种观点后来似乎成了“通说”。...
论刑事司法中的自诉权     刑事司法  自诉权       2008/2/5
公民获得司法正义的权利是被《世界人权宣言》、《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所保障的一项基本人权。赋予公民获得司法正义的权利,旨在保障公民能够通过司法途径、并经法院的公正审判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要保障公民获得法院的公正审判,首先要保障公民接近司法、进入法院的权利,这一权利常常被称之为“诉权”。 在我国的民事和行政诉讼中,公民的诉权受到了较大程度的重视,司法救济被认为是解决民事和行政争议、维护公民权益...
“辩诉交易”辨析          2008/1/14
时下,法律界一些人士对美国的“辩诉交易”为其刑事诉讼的效率所带来的好处羡慕不已,进而有人主张我国应予仿效。[1]这与以前我国法学界对美国“辩诉交易”的猛烈抨击,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当初我们猛烈抨击“辩诉交易”,认为这种做法是对司法严肃性的严重亵渎,对司法公正性的毁灭性破坏。如果说这种认识、批判大都基于想象,而与美国“辩诉交易”的实际情况并不相符,[2]那么,现在对“辩诉交易”由羡慕而生仿效之意,...
西南政法大学龙宗智教授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刑事诉讼制度的发展完善》(批准号为00BFX022),最终成果为专著《徘徊于传统与现代之间——我国刑事诉讼法再修改研究》。课题组成员有:孙长永、秦宗文、曾康、张斌、李军。 该成果认为,1996年我国刑事诉讼法修改后,刑事诉讼制度运行的总体情况良好,但在实践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有的还比较突出。这些问题的存在,既不利于打击犯罪,也会妨碍保护人...
刑事诉讼见证人制度的缺陷及完善          2007/12/28
一、见证人制度的基础性价值 国家在执行刑事法之惩治功能的同时,有责任确保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益不致因接受公权的追诉而受到损害,因此就需要有一种在诉讼尚未开始就存在的公共规则,刑事诉讼程序就是为了平衡国家司法权力与公民个人权利之间冲突而设定的规则。刑事诉讼的理想目标在于通过程序正义确保实体正义的实现,同时实现诉讼效率的提高。西方有这样一句法律格言:“正义不仅应得到实现,而且应以看得见的方式...
论刑事诉讼中的起诉证据标准          2007/12/28
刑事诉讼中的起诉标准,是指人民检察院在依法审查侦查机关移送起诉的案件时对案件的要求,只有达到这些要求人民检察院才能代表国家对之提起公诉。近来关于我国的起诉标准,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其争论的焦点主要是针对我国起诉的证据标准和有罪判决的证据标准的比较。 一、刑事诉讼中起诉证据标准与有罪判决标准的辨析 不论是学术界还是司法界,人们对于刑事诉讼中起诉证据标准问题都表示了极大的关注,但是在这个...
自由裁量权(discretionary power)一词在法学研究和司法实践中经常被提起,但是其内涵和外延却一直没有一个统一权威的界定。有学者认为,自由裁量权仅为法官所享有,如《牛津法学大辞典》将其界定为“酌情做出决定的权力,并且这种决定在当时情况下应是正义、公正、正确、公平和合理的。法律常常授予法官的权力或责任,使其在某种情况下可以行使自由裁量权。有时是根据情势所需,有时则仅仅是在规定的限度...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