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 >>> 生物医学工程 >>> 临床工程学 >>>
搜索结果: 61-75 共查到知识要闻 临床工程学相关记录102条 . 查询时间(1.505 秒)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葛均波院士、黄浙勇主任医师和复旦大学药学院庞志清副研究员合作开发了一种全新的RNA纳米靶向递送平台,用于调控心肌梗死后炎症反应,改善心肌重构。相关成果于6月17日以《血小板样膜融合脂质体介导的 miR-21 靶向递送通过重编程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巨噬细胞以改善心肌重构》为题在线发表于材料科学与工程技术领域国际著名期刊《Advanced Science》上。
2021年6月5日电 英国《自然》杂志网站4日刊登的一篇报道说,近日,中国科兴新冠疫苗被列入世卫组织紧急使用清单,这对于遏制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至关重要”,有助于促进低收入国家的疫苗分发。
近日,首都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黄亚奇教授团队在国际顶级杂志《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题为“Glass-cutting medical images via a mechanical image segmentation method based on crack propagation”的研究论文,基于力学原理,提出并建立了图像分割领域一个独特、全新的方法—裂纹扩展法...
发生在基因启动子区的转录起始过程是基因表达调控的核心,决定着细胞的命运,影响众多生理病理过程。以RNA聚合酶II(Pol II)为核心的转录前起始复合物识别几乎所有编码基因和大部分非编码基因的启动子区,响应各种转录调控信号,起始基因转录。在今年4月初,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附属肿瘤医院徐彦辉团队在Science杂志报道了包含TFIID的转录前起始复合物结构揭示了启动子识别及PIC装配的动态过程,...
“过去每个月要发病20多次,这个月仅在系统关闭做对比研究时发作了1次。”4月19日,首位接受我国自主研发的首款闭环神经刺激器植入手术的癫痫患者,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出院。浙江大学脑机接口临床转化研究团队负责人之一、浙大二院神经外科教授张建民介绍,经过一个月密切跟踪观察,综合分析各项脑电数据及临床效果,结果令人满意,是我国脑机接口临床转化研究在难治性癫痫诊治领域的一项重要突破。
近日,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张琪教授、杨扬教授联合干细胞与组织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项鹏教授在国际肝脏病学顶级期刊Journal of Hepatology发表题为“Targeting Nestin+ hepatic stellate cells ameliorates liver fibrosis by facilitating TβRI degradation”的最新学术成果。附属第三医院陈华欣博...
经学校遴选推荐,海南省教育厅审核,根据《海南省教育厅关于下达2021年度海南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的通知》(琼教高〔2021〕12号)文件,海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肖驰老师的“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新型冠状病毒形态鉴定与诊断方法研究”获得2021年省级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立项。
2021年1月26日上午,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召开了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妇科第一瘤微无创诊治》专家评审会。会议邀请了来自重庆大学、西南大学、陆军军医大学、中国医科大学、重庆医科大学等高校课程建设专家、教务处陈戈副处长、研究生院尹定洪副院长等9名专家,对该门课程的建设情况进行评审。 首先,专家们听取了《妇科第一瘤微无创诊治》课程学术策划人王智彪教授介绍建课背景、课程负责人陈锦云教授汇报课程基本情况和建...
“今天下午2000多人接种,明天5000多人……”1月15日下午,在北京某临时接种点,两位身穿防护服的工作人员得空聊起一段时间以来紧张的工作安排。
科技日报北京1月21日电 (记者冯卫东)据《以色列时报》报道,以色列冠状病毒专家纳什曼·阿什表示,接种第一剂辉瑞疫苗对预防新冠病毒的保护效果不如预期。他同时警告,该疫苗或无法抵御新的变异病毒株。
《自然》近日在线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感染新冠病毒(SARS-CoV-2)后的免疫力或至少维持6个月。这项研究分析了曾感染过SARS-CoV-2的87人,发现他们的特异性记忆B细胞水平在整个研究期间没有变化——记忆B细胞是感染后留在体内的免疫细胞,发生SARS-CoV-2再感染时能快速增殖并产生抗体。研究结果表明,当感染过SARS-CoV-2的个体再次暴露在病毒中时,或能迅速作出有效反应。
疫苗教会我们的身体识别并摧毁致病因子。通常情况下,疫苗采取注射的形式,将低剂量的病原体或其表面的蛋白质或糖片段,即抗原注入人体,以训练免疫系统识别入侵者。但是,RNA疫苗无需携带任何感染因子,只为人体细胞提供指令,指导细胞表达病毒蛋白片段,让细胞产生抗原。
2021年1月8日,国家儿童医学中心(上海)儿童脑科学中心于国际权威杂志《国家科学评论》(National Science Review)在线发表题为《恐惧记忆重现的突触输入联合性机制》(Input associativity underlies fear memory renewal)的研究论文(影响因子16.193)。该研究为系统阐释恐惧重现的神经生物学机制提供了全新视角,为加深理解突触可塑性...
由国药集团中国生物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研制的全球首款新冠病毒灭活疫苗Ⅰ/Ⅱ期临床试验盲态审核暨阶段性揭盲会,6月16日在北京、河南两地同步举行。
近日,中科院合肥研究院王俊峰课题组对糖尿病候选药物FGF21进行改造后制成FGF21SS,糖尿病小鼠实验结果表明FGF21SS表现出更加优异的降血糖、减体重效果,具有良好的成药性,未来有望为糖尿病患者带来福音。相关研究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和国际专利保护,目前已与多家企业达成初步意向,共同推进临床试验和产业化工作。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