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 新闻学与传播学 >>> 传媒生态学 >>>
搜索结果: 16-30 共查到传媒生态学相关记录304条 . 查询时间(0.351 秒)
数字技术激起人类视觉历史的又一次新浪潮,视频化生存已成为普遍社会现象,更映射出技术与文化之互构关系。围绕上述议题,从媒介理论、技术哲学的技术文化观出发,本文认为,视频通过对人类感官的重置,再造了图像媒介的虚拟性,创造了个体与外部世界联系的新型方式。视频由一种类型的媒介形态,转变为人类生存的基本方式。社会文化机制也发生了变革,视频化成为社会运作的重要元素。视频化生存及其未来发展,正在创造技术文化的崭...
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和全球经济衰退的背景下,中国推进开放合作的“一带一路”面临什么新的国际舆论环境?研究基于大数据库所得国际主流英文媒体“一带一路”热门报道,采用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分析热门报道的报道框架。研究发现:国际主流英文媒体“一带一路”热门报道大多围绕经贸合作和国际关系展开,主要有“一带一路”获赞与受质疑并存、“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国际关系友好与紧张并存、“一带一路”背景下的经贸合作机遇与债...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主题出版上呈政策引导、下接读者市场,在内容和形态上不断推陈出新,收获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呈现多元化拓展、特色化延伸、大众化阅读、市场化运作、融合化探索、国际化破局等六大趋势。出版界要将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突出迎接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工作主线,做强做亮做活主题出版,将主题出版提升到一个新水平。
深度媒介化是媒介社会学的一个概念,已经清晰可见地体现在我们生活当中。从第一代互联网到第二代互联网,它的目标是要颠覆传统传播格局,实现自由信息的自由联通,目前这个目标已基本实现。
本文聚焦于近年来出现的媒体人离职现象,考察一家主流传统媒体9年间98人次的离职现象,对涉及其中的媒体人进行离职路径分析,并对其中10名代表性人物进行深度访谈,剖析媒体人离职的行动逻辑。研究发现,媒体人的离职行动逻辑充分反映出他们在新闻场域内资本转换的行动策略。总体来说,在保持经济、社会、文化资本存量平衡的前提下,行动者总是为了争取占有更多资本而行动。而当场域内不能提供给行动者更多的资本时,行动者很...
认同本质上体现的是行为体自我与他者之间互动中的各种关系。文章围绕“认同机制”,解析了谁认同、认同谁、认同什么(不认同什么,为何不认同),以及影响认同的因素有哪些、如何影响(制约)认同等。在此基础上,剖析了传播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国际形象的传播主体与收受主体的互动关系,并构建了中国共产党国际形象传播的认同模型。作者认为,“认同”奠基于传播主体的“行为”和“语言”,产生于传受双方的互动之中,认同交集有其自...
AI科技的进步给未来社会带来无限可能,智媒技术的发展为媒体注入智能基因。当前,我国媒体融合已经步入深水区。在政策引导下,智能媒体发展不断提速,并迈向全新阶段。 这种背景下,我国智能媒体发展有哪些亮点?当前智能媒体生态状况如何?未来媒体将往何处进化?
吴璟薇,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2007年获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学士学位;2009年获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硕士学位;2010年慕尼黑大学媒介与传播学院访问学者;2013年9-11月美国纽约大学Steinhardt媒介、文化与社会学院访问学者;2016年获德国柏林自由大学媒介与传播学院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新媒体中的公与私,跨文化传播、政治传播、媒介史。
2021年下半年,中宣部印发了《关于开展文娱领域综合治理工作的通知》,针对流量至上、“饭圈”乱象、违法失德等文娱领域突出问题部署综合治理工作。《通知》印发以来,包括电视综艺和网络综艺在内的综艺领域,面貌和生态呈现出一些新的变化:创作者创新多元的节目类型和形态,重视对社会、文化和主题性内容的呈现,重视向观众提供更为向上向善的文化和审美示范,重视包括形塑青年价值在内的正向社会价值引导。
国际传媒学院目前共有教职员工67人,其中专任教师54人,具有海外留学或访学背景的教师比例达到42%;拥有高级职称的教师比例为44%,硕士生导师的比例为40%。教师队伍中入选省部级教学名师2人,其中天津市教学名师1人,天津市课程思政教学名师1人;获批“五个一批人才”1人,天津市优秀教师1人;入选天津市“131创新型人才培养工程”15人,入选“天津市中青年骨干创新人才培养计划”5人,入选“天津市高校青...
愤怒在媒介社会中已经成为主导政治生活、大众舆论和人际交往的社会心态。愤怒不仅借助媒介传播,还被媒介议程改变了生产、表达和体验的逻辑,本文将愤怒的此种新形态称为“媒介化愤怒”。愤怒是塑造人际关系的重要道德情感,故媒介化愤怒必然给人际交往的伦理带来新现象与新问题。对此,本文从媒介化愤怒的正当性、症状和对策三个层面对其进行伦理审视。第一,作为对等关系中的反应性情感,愤怒在规范性论证中获得了正当性,这为个...
网络流行语作为网络环境中的交际语言,迅速走红于网络和现实社会,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数字化时代文化传播的方向。文章对网络流行语使用的特点、传播动因、问题及规制进行探究,发现网络流行语的传播内容、语料来源、传播范围均有新的时代特征,其"出圈"的传播模式突出了模仿、复制和变异等迷因的特征;网络流行语被基于自我呈现、社会认同、情绪宣泄、话语抵抗等目的而使用,力求树立良好形象的标签、塑造圈层化的群体身份、充...
由复旦大学国家文化创新研究中心和复旦大学全球传播全媒体研究院联合召开的“回归媒介本质:生成型媒介与关系重建”学术研讨会日前在复旦大学举行。来自新闻学、传播学、哲学、商学、文化学、艺术学、计算机学等多个学科的著名专家学者就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入的学术探讨。复旦大学国家文化创新研究中心主任孟建教授、复旦大学全球传播全媒体研究院院长张涛甫教授等参加本次研讨会。研讨会由复旦大学孙少晶教授主持。
《传媒蓝皮书: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2021)》发布会于8月23日举行。蓝皮书显示,2020年中国传媒市场总体规模仍然保持增长,与此同时,疫情加速传媒产业数字化进程,传媒生态系统形成新格局。蓝皮书指出,去年中国传媒产业总产值规模达25229.7亿元,较2019年增长6.51%,增长率较2019年下降3.3个百分点,继2019年之后增速连续第二年低于两位数。
中国媒介融合20年,经历了从“全媒体”到“融媒体”到“四全媒体”的发展过程,最初表现为媒体的兼并与整合,逐渐从“介质相加”的“全媒体”到“介质相融”的“融媒体”,发展到如今的“全程、全息、全员、全效”的“四全媒体”。整体来看,媒介融合最初是媒体在市场竞争中生存与发展的举措,之后在政策助推下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进而参与到社会治理之中。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