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药学其它学科”相关记录2680条 . 查询时间(1.39 秒)

哈尔滨工业大学科研团队为治疗脱发症药物设计提供新思路(图)
脱发症 药物设计 溶血磷脂酸
2025/4/27
近日,生命科学中心何元政课题组在溶血磷脂酸受体6(LPAR6)的配体识别和激活的分子机制方面取得新进展,揭示了非内皮分化基因(EDG)家族受体中的溶血磷脂酸受体LPAR6独特的溶血磷脂酸(LPA)结合模式。1月24日,研究成果以《溶血磷脂酸受体LPAR6的配体识别和激活的分子机制》(Molecular mechanism ofligand recognition and activation of...

栀子花提取物有助神经再生
栀子花 神经再生 神经病变
2025/4/27
美国科学家开展的一项研究发现,从栀子花中提取的京尼平化合物可促进神经再生。实验室研究显示,当受损且发育迟缓的神经元接触京尼平时,竟然重新焕发生机。相关论文发表于《神经转化医学》杂志。

自主创新药研究获国际机构认定 有望助力罕见病治疗(图)
孤儿药 中国科学院 罕见病
2025/1/14
近日,中国科学院院士、杭州医学研究所研究员谭蔚泓领衔,研究员刘湘圣、谢斯滔等组成的团队与杭州医学所眼科研究中心、温州医科大学教授吴文灿团队联合研发的创新药物——核酸适体偶联药物(ApDC)成功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孤儿药认定。这是全球首个获得FDA孤儿药认定的核酸适体偶联药物。这不仅是中国科研团队的重要突破,也有可能为全球眼部肿瘤罕见病患者带来全新的治疗希望。

陈凯先院士: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图)
陈凯先院士 科技创新 药物所
2025/1/3
在讲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以下简称“药物所”)研究员陈凯先作题为《勇担使命踔厉奋发,让青春在科技报国的奋斗中闪光》的专题报告。

科学家揭示前列腺素D2受体DP2的分子机制(图)
前列腺素 环氧合酶 吲哚美辛
2025/1/3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徐华强、吴灿荣团队利用冷冻电子显微镜(cryo-EM)技术,揭示了前列腺素D2(PGD2)与吲哚美辛在PGD2受体DP2上的不同结合模式,为理解受体激活和信号转导提供了关键见解。12月12日,相关研究发表于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

丁健:中国不缺人才,失败是创新必须付出的代价(图)
生物医药 肿瘤 帕博利珠单抗
2025/1/3
做跟随式创新更加省力,风险更低。目前看来,“跟跑”的策略是对的,中国有些生物医药企业已经能够做到跟国外领先企业“并排跑”。但跟随模式创新度不够,产生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也低。
东南大学筹建药学院新进展:明确高起点、国际化
东南大学 国际化 生物医学
2024/12/19
据东南大学新闻网消息,2024年9月29日上午,中国科学院院士、东南大学校长黄如会见澳大利亚科学院院士、蒙纳士大学生物医学发现研究所抗菌系统药理实验室主任李健。东南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刘攀参加会见。
药品说明书,要让患者看得清读得懂
药品 说明书 简化版
2024/10/9
国家药监局近日公布第三批药品说明书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革试点名单,369种药品进入说明书“大字版”“简化版”目录。网友纷纷转发相关消息,称赞这体现了关爱患者、尊重患者的持续努力。

武汉大学药学院博士生导师姜鹏副教授(图)
姜鹏副教授 武汉大学 药学院
2024/9/13

2024年7月6日,由湖北省药物与医疗器械临床评价学会主办的“临床试验能力提升与科技成果转化培训班”在武汉成功召开。本次会议将邀请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徐兵河院士和多名国内资深临床试验专家进行培训指导,线上线下来自全省医疗机构和医药行业的近400余名人员参会。

中医药人工智能大模型正式启动(图)
人工智能 横琴实验室 生命科学
2024/8/7
2024年6月15日,在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举行的中医药广东省实验室(以下简称横琴实验室)第一届学术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暨首届横琴中医药科技创新大会上,中医药横琴大模型、中药新药智能自动化融合创新平台同时启动。这也是该实验室揭牌半年来取得的新进展。
蔡磊破冰再迈一步:斗志不减 继续努力
华大集团 渐冻症 斗志
2024/8/7
“斗志不减,继续努力!”2024年6月7日,蔡磊笑着在镜头前喊出了这句口号,虽然因为病情进展,他的发音变得越来越模糊,但语气依旧坚定。
基因疗法使遗传性肿胀发作减少98%
基因疗法 遗传性 反义寡核苷酸
2024/8/7
·“治愈 ”是许多药物开发者避而远之的一个用词,但一次性基因疗法的隐含承诺是它们可以解决疾病的根源,并有望终结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