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 >>> 临床医学 >>> 神经病学 >>>
搜索结果: 1-9 共查到神经病学 偏瘫相关记录9条 . 查询时间(0.152 秒)
近年来,脑梗死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导致脑梗死偏瘫患者越来越多,相当一部分患者在后期康复中因肢体功能受限而继发抑郁,严重影响康复效果。但是,目前关于脑梗死偏瘫患者继发抑郁的机制尚未有明确的一致研究结论。
探讨下肢康复机器人辅助步态训练对亚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偏瘫并卒中后神经源性膀胱(PSNB)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8月常州市德安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亚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偏瘫并PSNB患者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及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下肢康复机器人辅助步态训练。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2个月后步态、Fug...
探讨心理干预在人工神经机器人治疗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5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两组均接受人工神经机器人系统的训练,观察组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进行认知干预、冥想训练以及社会支持等心理干预指导。采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Brunnstorm运动功能恢复量表及Spitzer生活质量指数量表(quality of life index,QLI),评估两组患...
应用血氧水平依赖性功能磁共振成像(BLOD-fMRI)及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技术观察脑梗死偏瘫患者神经纤维束的完整性及其脑功能区对针刺的反应,探讨神经纤维束损伤时针刺的神经作用机制。 方法 选取20例以左上肢偏瘫为主要症状的脑梗死患者,病程3~6周。对患者行DTI及针刺左侧合谷穴、外关穴任务下BOLD-fMRI检查。DTI原始数据经过处理后重建锥体束三维图像,观察右侧锥体束的损伤情况。B...
探讨核心稳定性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站立平衡和步行能力的影响。 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康复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还另外采用核心稳定性训练方法。两组患者步行训练时间均为30min/d,5d/周,持续4周,其余康复治疗如作业疗法、物理因子治疗等两组均相同。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及出院后3周予以Holden步行功能分级量表(F...
目的用标准化的量表对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在发病后的48 h、15 d、90 d进行3个时间点的随访评估,探讨决定患者功能预后的早期因素。 方法对初次发作的急性脑卒中偏瘫住院患者118例的一般情况、相关危险因素、社会相关因素进行调查及运用包括Barthel指数(BI)、Rankin量表(RS)、Mortricity 指数(MI)评定法、中文简易智能量表(MMSE)及Montgomery-Asberg抑...
目的探讨强制性运动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疗效及其相关治疗机制。 方法将4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强制性运动治疗组(治疗组)与常规康复训练组(对照组),每组20例,治疗组行强制性运动疗法加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仅行常规康复治疗。治疗4周后用Wolf运动功能试验(WMFT)和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评测上肢运动功能,用Barthel指数(BI)评测ADL能力。 结果...
目的探讨减重步行训练对脑梗死后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步行功能、ADL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将132例脑梗死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减重步行训练组(63例)及对照组(69例),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减重步行训练组在此基础上同时进行减重步行训练。2组患者于康复治疗前后分别采用功能性步行量表(FAC)、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Barthel指数评分(BI)评定患者步行能力、下肢运...
目的评价作业疗法和道家认知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恢复期患者情绪障碍的康复效果。 方法将136例脑卒中偏瘫恢复期伴情绪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一般治疗组(一般组)、认知治疗组(认知组)、作业治疗组(作业组)及综合治疗组(综合组),标准治疗期8周,跟踪随访半年。治疗前、治疗结束时及随访期末,采用Fugl-Meyer评定法的上肢主动运动功能积分、加拿大作业活动量表(COPM)、症状自评量表(SCL-90)分别对患者偏...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