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 >>> 临床医学 >>> 外科学 >>> 胸外科学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胸外科学 CT相关记录19条 . 查询时间(0.205 秒)
近期,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山西医院(山西省肿瘤医院)胸外科收治多例早期肺癌患者,且存在高龄、术前检查心肺功能异常难以承受常规手术或拒绝常规手术治疗的情况。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山西医院(山西省肿瘤医院)胸外科专家团队通过多番探讨、研究,制定出适合患者的根治性微波消融治疗方案。
胸腺区支气管源性囊肿为临床少见病例,但随着胸部CT体检检查量的逐年增加,胸腺区占位的检出量也明显增加,此病的误诊率较高。本研究通过12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胸腺区支气管源性囊肿患者术前胸部CT表现进行分析、总结及归纳,发现其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通过CT平扫联合增强扫描,认识病灶的典型形态,测量病灶CT值,可以有效提高该病的诊断准确率。
研究CT引导下肺内注射吲哚菁绿(ICG)用于肺内小结节及磨玻璃影术前定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收集2018年10月到2019年7月连续入住北京胸科医院34例CT上表现为肺内小结节或磨玻璃结节疑诊为肺癌、行胸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39个结节),结节大小0.3~2.0(0.9±0.3)cm,其中实性结节6个,不纯磨玻璃结节9个,纯磨玻璃结节24个。术前在CT引导下向肺内注射ICG进行定位,记录患者的结节定位...
探讨Hook-wire针穿在肺磨玻璃结节(GGO)术前定位中的可行性和风险。方法选取2018年1至12月收治的137例肺GGO患者,CT引导下Hook-wire穿刺定位后行胸腔镜手术切除,记录穿刺时间、穿刺深度、并发症情况,分析并讨论影响穿刺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因素。
探讨CT引导下胸神经背根节脉冲射频治疗开胸术后疼痛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采用CT引导下胸神经根脉冲射频治疗开胸术后胸廓切口痛患者20例,其中右侧胸廓切口痛8例,左侧胸廓切口痛12例。所有胸廓切口痛患者均接受胸神经背根节脉冲射频治疗每周1次,共行2次。并在治疗后1、2、3和6个月使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评估胸廓切口疼痛程度。同时记录每个月阿片类药物消耗量且通过利...
探讨肺纯磨玻璃结节(pGGN)CT靶重建鉴别肺腺癌浸润性的价值。 方法 根据病理结果将pGGN分为浸润前病变组[(非典型腺瘤样增生(AAH)和原位腺癌(AIS)]和浸润性病变组[微浸润性腺癌(MIA)和浸润性腺癌(IA)]。pGGN在CT上形态学特征包括最大径,CT值,胸膜凹陷征,空气支气管征,空泡征,血管集束征,血管扩张征,分叶征和毛刺征。由2位诊断医生对pGGN的CT特征进行评价。Logist...
使用人工智能开展肺结节检测是医疗器械发展的热门方向,有助于帮助影像科医师快速准确地发现肺结节,增强体检和肺癌筛查在肺癌防治方面的效率和作用。为了促进行业发展,保障标注质量,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和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心胸学组联合研究胸部CT肺结节的数据标注与质量控制方法,用于肺结节人工智能产品的检验用标准数据集的建设实践。本文从肺结节的标注规则、标注流程、质量控制等各个方面介绍专家组达成的共识,有...
早期肺癌以外科手术为首选方案,但对于那些无法进行手术的患者,随着医学的日益进步,也有机会获得精准治疗。近日,这一领域又增“新武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呼吸内镜室主任孙加源携其团队,在呼吸内科主任韩宝惠教授的指导下,联合导管室、麻醉科、放射科等科室,在国内首次成功使用了导航支气管镜联合锥形束CT(CBCT)技术,对一位多原发病灶的早期肺癌患者进行了微波消融术治疗。
附属胸科医院运用低剂量螺旋CT方法,率先在国内开展“社区肺癌早期筛查”,课题组筛查了3000名高危人群,发现疑似早期肺癌者61例,并为其中18名患者作了手术。9月3日,在该项目首轮工作完成总结会上,课题组组长、我国肺癌诊治领域知名专家、附属胸科医院副院长韩宝惠教授指出,“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解决肿瘤的根本路径”。
CT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400例不能手术肺部肿瘤的安全性分析。
对比PET-CTCT在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N分期的准确度,评价其在纵隔淋巴结清扫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得到最终病理确诊的34例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病例,以病理结果对PET-CTCT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价,计算两者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与阴性预测值。结果 34例患者N分期中,PET-CT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与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3.3%、78.9%、85.3%、77.8%...
探讨CT引导下经皮穿刺对肺癌4R组纵隔淋巴结转移灶进行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的路径选择。方法 选取2004年6月至2011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经病理学明确诊断的伴有4R组纵隔淋巴结转移的晚期肺癌患者36例,其中10例患者出现上腔静脉综合征。对该组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灶行CT引导下经皮穿刺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采取自右前胸壁、右侧胸壁及右后胸壁三种进针路径进行粒子植入。术后6个月复查胸部CT...
探讨基于三维CT影像的计算机辅助肺结节检测原型系统在临床应用的效果。方法 分析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68例肺结节病例,分别采用单纯螺旋CT检查和应用基于三维CT影像的计算机辅助肺结节检测原型系统检测,以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计算两种检查方法判断肺结节良恶性的准确度。结果 单纯CT检查判断肺结节良恶性的准确度为75%,Kappa值0.504,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一致性一般;基于三维CT...
探讨双源CT仿真内镜技术(VE)在胸主动脉夹层破口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利用心电门控技术进行双源CT对比剂增强扫描并确诊的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50例进行分析,将原始数据在工作站上进行VE后处理重建。利用断面图像观测破口是否存在,利用VE对破口及内膜片成像。为确定对比剂浓度与破口显示情况的关系,测量破口附近真腔的CT值;根据VE对破口的显示情况将本组病例分为VE显示清晰组(n=40)及不清...
胸腔镜术中对于直径 < 1 cm的肺小结节较难准确定位。数年前即有学者开始尝试使用各种方法进行术前的肺小结节定位。本文从适应症、结果、并发症三个方面回顾性分析了胸腔镜术前CT引导下Hook-wire定位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10年1月-2010年4月,20例患者于胸腔镜术前接受了CT引导下肺小结节Hook-wire定位。小结节直径从0.5 cm-2 cm(平均9.8 cm±5.3 cm)。评价...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