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电子技术 光电子学与激光技术 半导体技术 电子科学与技术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7 共查到电子科学与技术 院士相关记录7条 . 查询时间(0.148 秒)
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新材料和新器件的发现。超导电子器件利用极端的手段获得极端的性能,极大地推动了天文观测、量子信息、生物检测和军事国防等应用领域的发展。近日,吴培亨院士团队张蜡宝教授课题组提出了一种制备过渡金属硫属族化合物(TMDs)纳米线的普适策略,通过拓扑化学转化原理成功制备出高质量超导纳米线,其超导电流和回滞电流的比值超过20。这项工作为研制新型超导纳米线单光子探测器和相关超导器件...
内容寻址存储器(Content addressable memory, CAM)是以内容进行寻址的存储器,其将输入数据与阵列中存储的所有数据同时进行比较并输出相应的匹配信息,能在存储器内部以高并行度和高能效实现搜索与相似度检测运算,减少了数据传输,近年来在完成边缘智能计算等任务中展现出极大的潜力。传统基于SRAM的CAM除了实现数据的存储,还需要额外的硬件开销实现数据的比较操作。为了降低执行CAM...
王守觉,院士,男,1925年生,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技术科学部),曾任中国科学院半导体所所长,2005年11月起聘为厦门大学双聘院士并担任现代电路与系统技术研究所名誉所长。王院士是我国微电子和ICCAD与神经元计算机领域的专家,曾是我国硅平面集成电路工艺的开拓者,近年来他在模糊逻辑和神经网络的半导体集成电路硬件实现和模型算法方面做出了系列创新性贡献,获得过多项国家级科研成果发明奖。目前...
梁骏吾,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博士生导师,院士。他是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研究员,多年来从事半导体材料研究工作。其主要研究涵盖半导体材料诸多方面:包括硅、硅锗材料、碳化硅和氮化镓基材料的生长和表征。他也是中国电子学会电子材料分会主任委员。
王占国,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博士生导师,院士。长期从事半导体材料和材料物理研究。其中,人造卫星用硅太阳电池辐照效应和电子材料、器件和组件的静态、动态和核瞬态辐照实验结果,为我国的两弹一星事业发展做出了贡献。在半导体深能级物理和光谱物理研究方面取得多项国际先进水平的成果。近年来,他和他的同事又在半导体低维结构(超晶格、量子点、量子线等)材料生长、性质和量子器件研制方面获得进展。上述成果先后获国家自...
王大珩(1915.2.26─2011.7.21),应用光学家。原籍江苏苏州,1915年2月26日生于日本东京。193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研究员、所长、名誉所长。1955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我国光学事业奠基人之一。对国防现代化研制各种大型光学观测设备有突出贡献,对我国的光学事业及计量科学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50年代创办了中国科学院仪器馆,以后发展成为长...
2006年3月16日,应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会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大学叶声华教授来华中科技大学光电子学院进行学术指导并举办学术讲座。院长刘劲松教授主持报告会,光电国家实验室副主任、光电子学院黄德修教授,机械工程学院李柱教授等参加报告会,光电子专业的80余名研究生、本科生认真聆听了报告。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