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 >>> 工商管理 >>> 经营管理 财务管理 成本管理 劳动人事管理 技术管理 营销管理 物资管理 生产管理 设备管理 质量管理 秘书学 企业管理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46-60 共查到工商管理 全相关记录82条 . 查询时间(0.223 秒)
运用方向性距离函数,在既考虑“好”产出、又考虑“坏”产出的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基础上,进一步将“好”产出划分为“实物”产出和“服务”产出。测算1995~2010年中国各省区在不同程度产业结构调控下的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及其成份,并尝试解释中国现实产业结构调控程度的选择原因。研究发现:产业结构调控出发点应该侧重于经济稳定增长;大力发展生产服务业,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控对经济增长率的促进作用;较之中、西部地区,...
中国人民大学欢迎外国来华留学生报考我校全英文项目硕士学位研究生。 中国人民大学是一所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综合性研究型全国重点大学,被誉为“我国人文社会科学高等教育领域的一面旗帜”。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广大师生秉持“立学为民,治学报国”的办学宗旨,始终奋进在时代前列。
在采用能考虑“坏产出”的ML指数测算我国2003~2010年286个城市的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及其成分后,对其动态变化趋势与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城市环境全要素生产率、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分别以年均1.1%、0.5%和0.9%的速度增长;城市间全要素生产率和技术水平的差距在逐步拉大,而技术效率差距趋于缩小;城市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平均增幅东部>西部>中部;技术效率提升幅度西部大于中部,且大于东部;技术...
基于改进的非期望SBM模型测算了我国39个工业行业的生态全要素能源效率,从能源效率—环境污染2个角度对工业各行业进行分类,采用Tobit模型分析了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总体上我国工业行业生态全要素能源效率较低,每年的节能潜力为25%~30%,生态全要素能源效率呈波动上升的态势。2005年能源效率值为0.729 4,2009年上升至0.763 4;行业间的生态全要素能源效率值差异较大;高效率的行业主...
在全要素R&D效率估算框架下测算我国各省份工业部门的创新效率,并对影响我国地区创新效率差异的因素进行基于回归的不平等分解。结果显示,对地区间创新效率不平等贡献较大的因素依次是地区要素禀赋、R&D投入、FDI及进出口贸易等。各地区应因地制宜制定创新政策:东部地区应着重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利用创新先发优势挖掘创新潜力;中西部地区应依循比较优势发展潜力行业,通过企业创新集聚提高区域创新效率。
2012年12月22日,第六届中国民营企业峰会在京举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蒋正华,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全国工商联党组书记全哲洙,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成员、副院长高全立出席峰会并致辞。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成员、副院长李扬发表主题演讲。蒋正华指出,民营经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纵观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广大民营企业要注意五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优势领域的优秀...
郑文全,男,生于1974年,籍贯重庆,教授,东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1993年入读东北财经大学贸易经济专业,1997年获经济学学士学位,2000年获管理学硕士学位,2006年获得企业管理博士学位。研究志趣:专治于新制度经济学、企业伦理、大学制度、非营利组织治理与管理的研究。所以如此,皆由新制度经济学必须观照中国当前的制度变迁与社会转型;企业伦理彰显日益稀薄因而弥足珍贵的人文精神;大学制度直...
本文依据2000-2010年中国30省面板数据,从新经济地理学视角,引入空间变量,运用面板方法估算了技术空间溢出对全社会能源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全社会能源效率存在空间相依性,外商直接投资由东部经中部向西部的梯次溢出对全社会能源效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国内技术转让和R&D人员有助于提升西部地区全社会能源效率,因此,就技术节能而言,东部地区应以外商直接投资为主,而中西部地区则优先考虑国内技术转让。...
随着以煤炭、石油和天然气为主体的不可再生能源对我国经济发展的约束性日益突出,不可再生能源效率问题成为突破能源约束、确保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以往单纯强调能源投入与经济产出的效率评价模型无法从根本上对不可再生能源自源头开采直至终端利用的全过程效率进行测算,因此,本研究构建了不可再生能源全生命周期效率模型,运用DEA方法对1981-2009年中国不可再生能源全生命周期技术效率、规模效率、经济效率和...
利用协整理论、方差分解和自回归滑动平均模型,研究了国际直接投资、全要素生产率与经济增长相互作用的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国际直接投资(FDI)、全要素生产率(TFP)和经济增长存在长期协整关系,我国的经济增长是由要素、投资和全要素生产率共同推动的。此外,通过自回归滑动平均模型(AR-MA)发现,FDI对经济增长的边际效率最大,据此提出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建议。
利用协整理论、方差分解和自回归滑动平均模型,研究了国际直接投资、全要素生产率与经济增长相互作用的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国际直接投资(FDI)、全要素生产率(TFP)和经济增长存在长期协整关系,我国的经济增长是由要素、投资和全要素生产率共同推动的。此外,通过自回归滑动平均模型(AR-MA)发现,FDI对经济增长的边际效率最大,据此提出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建议。
基于省际面板数据和metafrontier方法,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构建非参数前沿,分析比较了2000~2008年中国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区域差异,采用“技术差距比”衡量中国三大地区之间能源利用的技术差距,并在此基础上运用收敛性分析考察了全国和三大地区全要素能源效率的趋同情况。结果表明:中国全要素能源效率整体水平较低且区域差异显著,存在巨大的节能减排潜力;三大地区生产技术差距明显;共同前沿和区域前沿...
利用非参数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方法研究了1999-2008年我国研发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变动及其分解,在对TFP变动的时序特征及地区差异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考察了公共和企业创新对研发TFP的影响。研究表明:我国研发TFP的增长主要是由技术效率推动的,技术进步改善的作用相对有限,研发技术进步与技术效率显著负相关,地区之间研发TFP增长率也存在显著差异;公共和企业研发对研发TFP的影响...
技术创新投入对创新绩效具有直接影响。本文运用Pearson相关分析、改进的Griliches-Jaffe知识生产函数模型和逐步回归分析等方法,实证分析1995-2008年我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投入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机理,并首次对高技术产业整体及其下属5个典型行业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高技术产业整体与其下属行业之间、以及下属各行业彼此之间,其技术创新投入对创新绩效影响的效果存在明显差异;即使相同的投...
本文采用DEA三阶段模型和Malmquist指数分解方法,对中国1987-2008年28个省市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度和分解,分析了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差异和变动趋势,并利用Kernel密度分布法进行了要素投入和全要素生产率的经济差距效应分析。结果表明,环境因素确实对效率测度存在较大影响,DEA三阶段模型增强了效率评价的科学性和省市间的可比性;技术效率是影响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的主要因素,全要素生产率的变...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