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 >>> 临床医学 >>> 保健医学 >>> 康复医学 运动医学 老年医学 保健医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6-30 共查到保健医学 偏瘫相关记录296条 . 查询时间(0.141 秒)
探讨运动反馈结合减重平板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态恢复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上述患者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2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及减重平板训练,治疗组患者在减重平板训练时辅以运动反馈,每次训练10~20min,每周训练6次,共持续训练8周。于治疗前、治疗8周后采用步态分析系统评估各组患者步态时空参数及下肢...
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痉挛偏瘫型脑性瘫痪(CP)患儿的疗效。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0例痉挛偏瘫型脑瘫患儿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2组患儿均给予常规运动训练及作业治疗,观察组患儿在上述干预基础上对其健侧脑皮质运动区辅以低频rTMS治疗。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Peabody粗大运动发育量表(PDMS-GM)及精细运动能力测试量表(FMFM)对2组患儿偏瘫侧肢体运动功能进行评定。 结...
探讨虚拟现实游戏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偏瘫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治疗组(15例)及对照组(15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及物理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Wii(任天堂)虚拟现实游戏训练,对照组则辅以常规作业治疗。于治疗前、治疗2周后分别采用上肢部分Fugl-Meyer评定量表(FMA-UE)及上肢Brunnstrom分期量表对2组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
观察脑卒中偏瘫患者在康复进程中其偏瘫侧肱二头肌、拇短屈肌及第一骨间背侧肌做最大等长收缩时表面肌电信号(sEMG)变化及其与上肢运动功能恢复间的相关性,为临床制订个体化康复干预方案提供参考资料。 方法 选取20例脑卒中患者(将其纳入实验组)及10例年龄、性别与患者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将其纳入正常对照组)。记录所有受试者双侧上肢分别做肘屈、拇屈、食指外展最大等长收缩时肱二头肌、拇短屈肌、第一骨间背侧肌...
评估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心肺运动功能,了解偏瘫患者心肺功能储备能力,探寻脑卒中偏瘫患者有氧运动康复方案。 方法:选取11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实验组)和11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进行心肺运动实验测试,比较两组受试对象心肺运动实验各指标差异。 结果:两组受试对象性别、年龄、体重指数等基础指标差异无显著性。实验组峰值摄氧量(13.1±3.2 vs 22.3±6.6ml/kg/min)、无氧阈(11.2±2....
观察不同策略生物反馈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静态平衡功能的影响。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4年6月至2015年4月期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3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实时反馈(KP)组、结果反馈(KR)组及对照组。各组患者分别接受为期4周的常规康复干预;对照组、KP组及KR组在此基础上分别接受每天30min的自主平衡训练、视听实时反馈训练或阶段性运动结果反馈训练。于训练前、后分别采用Berg平衡量表(B...
观察太极“云手”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及步行功能的影响,探讨时空参数与平衡功能之间的相关性。 方法:将2个社区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招募患者各14例及16例,在基础治疗上分别进行为期12周太极“云手”和常规平衡康复训练,于治疗前后采用Berg量表及步态分析系统进行功能评估。 结果:①治疗前后比较,对照组仅步频患/健比增加显著(P<0.05);试验组的患侧和健侧总支撑相百分比均缩短(P<0.05和P...
观察Swiss球躯干功能训练对恢复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及步行功能的影响。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2组患者均于生命体征平稳后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常规躯干功能训练,实验组患者则辅以Swiss球躯干功能训练。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躯干控制试验(TCT)、Berg平衡量表(BBS)对患者进行疗效评定,同时采用AL-080型步态与平衡功能...
观察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每组20例。2组患者均给予综合康复治疗,包括传统运动疗法、物理因子治疗、作业治疗等;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辅以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疗程为1个月。于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对2组患者肩关节前屈、后伸、水平外展、水平内收范围、Fugl-Meyer运动功能评测上肢部分(FMA-UE)及改良...
观察镜像视觉反馈疗法(MVF)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方法将脑卒中后偏瘫患者27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14例和对照组13例。组患者均根据自身功能障碍情况给予对应的常规康复疗法(包括物理治疗和作业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增加MVF疗法治疗,对照组则仅进行假MVF疗法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治疗后)采用Brunnstrom分期、Fugl-Meyer...
观察新型手臂吊带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肩关节半脱位的纠正作用及对患者转移能力的影响。 方法共选取30例屈肘肌张力不高(改良Ashworth分级小于2级)并伴有肩关节半脱位的脑卒中偏瘫患者,分别在静态站立位下、10min坐站训练中及20min步行训练中采用3种方式(包括无任何承托及使用网袋式肩吊带或新型手臂吊带)处理偏瘫侧上肢,采用食指触诊法评估吊带对偏瘫患者肩关节半脱位的影响,并采用秒表测量上述2种吊带...
观察早期康复训练对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s)、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SDF 1α)含量及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入选首次发病48h内的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5例。2组患者均给予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训练。所有患者均在治疗前和治疗1周后,分别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EPCs相对数量,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
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对脑梗死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障碍康复的影响。 方法选取脑梗死后肢体偏瘫患者7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5例。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内科药物及康复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辅以TEAS治疗。治疗前及治疗3个疗程后(治疗后),采用Fugl-Meyer量表(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对患者的肢体功能障碍进行评定。 结果治...
探讨镜像疗法联合强制性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选取脑卒中后偏瘫患者10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联合治疗组(35例)、镜像疗法组(35例)、强制运动组(34例)。镜像疗法组采用镜像疗法治疗,强制运动组采用强制性运动疗法治疗,联合治疗组在镜像疗法基础上辅以强制性运动疗法治疗。治疗前及治疗4周、8周、12周、6个月后,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上肢动作研究实验...
研制简易手功能训练装置,并探讨此装置对痉挛型偏瘫患儿手功能康复的效果。 方法:选取4—16岁痉挛型偏瘫患儿17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实验组(9例)和对照组(8例)。试验组进行简易促通装置和常规康复训练,各1次/天;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训练2次/天。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采用简易上肢功能评价(STEF)、改良Ashworth分级(MAS)、残疾儿童综合功能评定(ADL)及表面肌电图(sEMG)分别对两组患...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