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 >>> 临床医学 >>> 保健医学 >>> 康复医学 运动医学 老年医学 保健医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36-150 共查到保健医学 偏瘫相关记录296条 . 查询时间(0.101 秒)
目的观察以任务导向性训练的家庭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出院患者的疗效。 方法将经治疗出院的脑卒中偏瘫患者91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家庭康复组(46例)和对照组(45例)。2组患者均给予预防脑血管病复发的常规口服药物治疗,对照组患者出院后进行一般家庭活动练习,家庭康复组则进行定期指导的家庭康复训练。家庭康复组2~4周来医院复诊1次,复诊时由其主管治疗师根据其功能水平制订家庭训练计划。家庭康复训练每日1次...
研究视觉反馈平衡训练仪对于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3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15)和对照组(n=15)。对照组进行传统的平衡功能训练,20 min/d;治疗组根据动态姿态平衡仪评估结果采用内置的训练方案进行平衡功能训练,20 min/d。两组训练连续4周。在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平衡仪中的睁闭眼静态平衡评估,并将振幅轨迹长及外周面积及Berg平衡量...
目的探讨动态支撑诱导训练对重症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支撑、平衡和步行能力的影响。 方法将入选的中、重度脑卒中后偏瘫患者1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患者7例。2组患者均接受相同的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增加强调患侧下肢动态支撑的诱导训练。于训练前、训练40 d后和训练60 d后采用中国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CSS)、Berg平衡量表(BBS)和功能性步行量表(F...
目的探讨三维运动分析系统身体节段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测试的应用价值。 方法对2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定、Brunel平衡等级量表、Berg平衡量表和5 m起立-步行计时测验;同时采用三维运动分析系统身体节段法,分别进行坐位、立位和步行状态下的平衡功能测试。以Spearman秩相关系数对三维运动分析系统参数及运动功能、平衡量表的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坐位...
探讨影响神经肌肉促通技术对骨矿物质密度(BMD),血清瘦素(LP)水平在大鼠脑梗死后瘫痪肢体和表达。方法:急性脑梗死老年雌性Wistar大鼠永久性大脑中动脉闭塞(PMCAO)技术为蓝本。4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常规治疗组,常规治疗结合神经肌肉促进技术组(联合治疗组),每组10只。骨质疏松症的条件进行了检查,通过测量瘫痪肢体近端骨密度,血清总碱性磷酸酶(ALP),骨碱性磷酸酶(BALP)...
目的观察强化坐-站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及步行能力的影响。 方法60例脑卒中患者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坐-站训练,每次15 min,每周治疗6次,连续治疗4周。于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治疗后)采用体重分布测试、Berg平衡量表(BBS)、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UGT)及步态分析对2组患者进行评定。 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体重分布、B...
脑卒中导致的偏瘫可引起继发性骨质疏松,及时给予康复治疗有可能防止骨量进一步丢失。本文探讨不同介入时机的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骨密度的影响。方法  根据开始康复治疗时间的不同,将2010年1~12月在我院康复医学科住院治疗的60例男性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早训组和晚训组,每组各30例。按病情阶段不同采用相应的康复治疗措施。分别在患者入院时和入院1个月后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双侧股骨颈骨密度。结果  ...
目的观察运动想象训练对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成治疗组及对照组。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辅以运动想象训练,共治疗8周。于治疗前、治疗4周及8周后分别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Fugl-Meyer平衡量表(FM-B)及功能性步行分级(FAC)对2组...
目的探讨规范三级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偏瘫伴肩痛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生活质量以及疼痛程度的影响。 方法脑卒中后偏瘫伴肩痛患者6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31例,2组患者均采用相同的常规康复治疗,康复组增加规范的三级康复治疗。2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后(治疗后)分别采用简式Fugle-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评定简表(WHOQOL)和目测类比...
目的观察核心稳定性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 方法共选取6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34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包括神经肌肉促进训练、肌肉牵张训练、肌力训练、平衡训练、作业治疗等。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辅以核心稳定性训练,包括腹横肌、多裂肌、髂腰肌、臀肌肌力训练及躯干、骨盆控制训练等。于治疗前、治疗6周后对2组患者躯干控制能力、平衡功能、日常生活活...
观察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对偏瘫患者上肢功能康复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56例偏瘫上肢功能障碍患者按分层随机方法分为治疗组(28例)和对照组(28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肢体功能训练,对照组进行运动疗法和作业疗法训练各45min,共90min,每天1次,每周5次,6周共30次。治疗组同样进行运动疗法和作业疗法训练各30min,同时给予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30min,每天1次,每周5次,6周共30次。采用Bru...
探讨骶骨定标法在三级平衡检测中应用的有效性。 方法:招募健康者(n=10)及脑损伤偏瘫患者(n=11),分别进行骶骨定标法结合外力干扰的姿势应力试验,并采集受试者的平衡策略量表(BSS)得分及重心平均摆动幅度(MSA)及平均摆动速度(MSV);偏瘫患者还进行Berg平衡量表(BBS)及改良“站起-走”计时测试(MTUG)。 结果:①偏瘫患者的BSS得分与一级[Berg平衡量表静态成分(SBBS)]...
目的探讨微型传感器运动捕获系统在评估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够物功能异常特征方面的可行性。 方法23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患者组),平均年龄(61±11)岁(46~78岁),与10例年龄匹配的健康老年人(健康组)参与本研究。受试者坐在椅子上用偏瘫侧手(患者组)或右手(健康组)够取放在肩前方距肩一臂长处的杯子。4个可采集三维运动轨迹、速度及平滑度的传感器小盒分别固定在脊柱、上臂、前臂和手上。受试者经2次练习后...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老年人,尤其是绝经后老年妇女的一种常见病。脑卒中患者因长期卧床和运动障碍可引起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症[1],偏瘫侧尤为明显,而且脑卒中患者较正常人更易摔倒,导致骨折发生率也明显增高。
研究常规康复治疗联合MOTOmed训练系统对痉挛型偏瘫患儿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0例痉挛型偏瘫患儿随机分为MOTOmed训练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及MOTOmed训练)及常规治疗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12周时,同时对两组患儿改良的Ashworth分值(腘绳肌)综合痉挛量表(CSS)、粗大运动功能88项量表(GMFM)中的D、E两功能区及步态参数(健侧及患侧步长、步速)。所有患儿共...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