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 >>> 临床医学 >>> 临床诊断学 保健医学 理疗学 麻醉学 内科学 外科学 妇产科学 儿科学 眼科学 耳鼻咽喉科学 皮肤病学 神经病学 精神病学 急诊医学 核医学 护理学 临床医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6-30 共查到临床医学 偏瘫相关记录332条 . 查询时间(0.137 秒)
探索卒中后偏瘫病人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及强化职业治疗中,功能性磁共振成像对皮损半球改善及其上肢运动功能的恢复机制研究。方法对129例脑卒中偏瘫病人皮损半球进行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及职业治疗(15 d内12次,每次40 min),且病人入院及出院时进行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检查,对Brodmann分区4区与6区的激活像素数的偏向指数进行计算(偏向指数范围为-1~+1)。根据干预前功能性磁共振成像将病人分为两组...
脑卒中、脑外伤或脑瘫引起的大脑半球损伤,会导致患者的对侧上肢痉挛性偏瘫,给社会和家庭均带来沉重的负担和后果。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手外科首创了左右颈7神经根互换手术,促进了中枢损伤后瘫痪上肢的功能恢复(论文发表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在此基础上,复旦大学脑科学研究院、医学神经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脑科学前沿中心研究员张嘉漪课题组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教授徐文东课题组、高分子科学系教授彭慧胜课题...
观察针刺阳陵泉对中风偏瘫病人大脑皮层局部一致性(ReHo)影响的特征,为针刺促进脑功能重塑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20例中风偏瘫病人,分别行静息态及针刺阳陵泉后即刻的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20名健康受试者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扫描。应用SPM8等软件对影像数据进行预处理和统计分析后,得到两组大脑皮层的局部一致性数据,比较中风偏瘫病人针刺阳陵泉前后与健康受试者局部一致性值的异同。
探讨核心稳定性训练在脑梗死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2015年 10月至 2017年 10月收治的脑梗死偏瘫患者 176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8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联用核心稳定性训练,疗程 3个月,于训练前后行平衡功能和活动功能评定。
建构脑卒中偏瘫患者对社会参与概念内涵的理解。方法 2017年9月—2018年6月,采用目的抽样的方法选取上海市某康复医院和某卒中随访门诊的1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半结构访谈的方法收集资料并录音,根据Colaizzi分析法对资料进行分析,提炼主题。
探讨踝足矫形器(AFO)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时单支撑期足底压力峰值及步行功能的影响。 方法:选取脑卒中偏瘫患者38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在其裸足与穿戴踝足矫形器时,采用步态与平衡功能评测系统进行步态测试,观察并计算步速、双下肢摆动相时间、单支撑期双下肢足底压力峰值,以及偏瘫步态不对称指数等参数,分析单支撑期足底压力峰值与步速及偏瘫步态不对称指数的相关性。
本研究拟通过对脑卒中后偏瘫肩痛患者进行肩关节超声检查,观察卒中后偏瘫患者肩关节及其周围组织的超声影像特点,为偏瘫肩痛患者个体化临床治疗提供客观依据。 方法:2016年10月—2017年4月,随机纳入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康复科住院的31例偏瘫患者进行研究,根据NAS评分将所有患者分为肩痛组和非肩痛组,所有患者双侧肩关节均进行超声检查。体格检查包括肩关节被动关节活动度、Fugl-Meyer上肢功能评...
观察偏瘫后肩痛(HSP)患者不同时期理学检查结果及肌肉骨骼超声影像学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共纳入脑卒中(均为首发)后HSP患者43例,于恢复早期(卒中后3个月内)、恢复晚期(卒中后6个月)对患侧肩部进行理学检查,包括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改良Ashworth痉挛评级、被动关节活动度(ROM)检测及Brunnstrom分期评定等,同时于上述时间点采用超声扫查患侧肩关节,超声扫描区...
观察虚拟现实(VR)技术结合作业疗法对痉挛型偏瘫脑瘫患儿上肢功能康复的影响。 方法将38例痉挛型偏瘫脑瘫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8人,对照组20人。2组患儿患侧上肢均接受常规作业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辅以VR技术治疗,每次30min,每周6次,共3月。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治疗后)对2组患儿进行评定,采用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2(PDMS-2)中的精细运动发育商(FMQ...
观察远程家庭康复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和认知以及平衡能力的影响。 方法选取脑卒中患者4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远程康复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22例。对照组患者在康复医学科门诊接受运动疗法和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远程康复组则在家中通过远程诊疗系统在康复医师的指导下进行运动疗法和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于治疗前、治疗8周后(治疗后)和治疗结束8周后(随访时)对2组患者进行功能独立性量表(FIM)和Berg平衡...
探讨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早期膝关节本体感觉干预对平衡功能及心理状态的影响。 方法将符合入组标准的50例初次发病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早期(脑梗死发病7~21d,脑出血后10~21d)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2组患者均行早期常规康复护理,如床上良肢位处理、偏瘫侧肢体关节活动度训练、体位转移、日常生活活动(ADL)训练和肌力训练。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增加膝关节本体感觉训练,即膝关节角度回归...
探讨香港版偏瘫上肢功能测试(FTHUE-HK)评定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的效度和信度。 方法采用FTHUE-HK、Fugl-Meyer量表上肢部分(FMA)和改良巴氏指数(MBI)对42例入选脑卒中患者在1周内进行2次评定,分析其FTHUE-HK、FMA和MBI评定结果,并验证FTHUE-HK的效度;分析2次FTHUE-HK的评定结果,验证FTHUE-HK的重测信度和评估者间信度。 结果2次FTHUE...
探讨镜像疗法结合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 方法选取45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肌电组和联合组,每组15例。所有患者均根据自身肢体功能障碍情况接受相应的常规康复治疗,肌电组在此基础上增加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治疗,联合组则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增加镜像疗法结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治疗后),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上肢部分...
观察双手-臂强化训练(HABIT)对偏瘫型脑性瘫痪患儿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方法选取2~6岁偏瘫型脑性瘫痪患儿2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加常规作业治疗,观察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加HABIT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治疗后)采用Carroll上肢功能试验(UEFT)评估2组患儿患手的整体功能,同时采用PDMS-2量表的精细运动评估量表的抓握、视觉...
探讨镜像疗法结合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 方法选取45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肌电组和联合组,每组15例。所有患者均根据自身肢体功能障碍情况接受相应的常规康复治疗,肌电组在此基础上增加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治疗,联合组则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增加镜像疗法结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治疗后),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上肢部分...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