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 文学 >>>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 >>>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其他学科 >>>
搜索结果: 301-315 共查到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其他学科相关记录620条 . 查询时间(2.32 秒)
口头传承史诗《格萨(斯)尔》是中国西部民族在千年的漫长岁月中共同创造的优秀文化遗产,作为活形态的史诗,《格萨(斯)尔》至今仍在藏族、蒙古族、土族等少数民族民间(还有百余名民间艺人在民众)传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杰出代表。目前,世界各国、国际社会对口头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非常重视。联合国教课文组织近年来制定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呼吁世界各国政府和民间团体抢救、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了进一步宏扬...
谈到南方少数民族文学,人们也许不大熟悉,但一提起《刘三姐》、《阿诗玛》、《召树屯》(《孔雀公主》),可能知道的就多了。其实,它们只是南方少数民族文学大花园中的几朵小花而已。  南方少数民族,这里指居住在雅砻江以东、淮河以南的广大地区的彝、白、傣、壮、侗、苗、瑶、土家等31个民族。他们独特的山地农耕文化、群体文化、神巫文化、口传文化土壤,孕育滋养了丰富的神话、史诗、叙事诗、传说、歌谣等。他们的神话在...
神酣意热话《醉乡》          2007/12/27
健忠同志:  《醉乡》我读过了,而且不只一遍。从记忆的库存里,我极力去搜寻一种已经出现过的小说模式(包括你过去的作品),以便拿来与《醉乡》比较。我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形成了这种习惯。这几年来,我读过不算太少的作家的新作,读过之后,常有“似曾相识燕归来”之感,某种类似的模式下意识地叠印在这些作品上。我丝毫没有贬低这些作品的意思,文学创作中的相互借鉴实属常事。然而这次,搜寻的结果使我失望,我找不到我需要的...
一位世纪性文学大师的复杂经历和杰出创造,在中国近百年文学史发展的整体链条中,往往有举足轻重的意义。认识和阐发它的丰富内涵,需要研究者有独特的历史与文化眼光进入大师的世界。走进永恒需要一种认识永恒的魄力和沉潜。平庸的阐释只能增加文学史研究中一些浮光掠影的砝码。真正下苦功夫精心结构的制作,却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变学术史的天平。它送给别的研究者的是一份难得的惊喜。最近高兴地读到的由重庆出版社出版、关纪新撰...
内容提要:在当今西方中心主义的特征还十分鲜明,文化的全球性还未进入多元文化并存共生的文化生态环境下,既有强势文化与弱势文化的对立、本土文化与殖民族文化对抗,又有异质文化间的误读;同时,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不同民族文化和文学又相互融合、吸呐与激荡。中国文学在全球性多元文化格局中的地位和身份的重新确立,首先要以一种真正的全球化视野和高度来审视和界定中国文化和中国文学在全球民族文化和民族文学中的现实地...
清前期满族文学的嬗变轨迹     满族文学       2007/12/27
一,满族文学的原生形态。在由肃慎到满洲的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其民族文学基本是在民间口承文学的范畴中自在地延伸。虽然在渤海国和金元两个时期,该民族的一小部分文化人曾介入汉文创作,但那些被记载或被遗忘的作品,均未能构成对后来满洲或旗族文学的实际影响,故可视为已滑出这一总传统之外。满族的民间文学,则基本上始终承袭了肃慎以降各个发展过程的成果,使之蔚为可观:萨满神话、讲唱作品等体现了满─通古斯民族文学特...
清末民初京旗小说研究     小说研究       2007/12/27
满族叙事传统与满族小说的发生,主要包括满族民间叙事种类、题材、风格、美学品格、流传影响,及其与满族小说发生学的关联。包括子弟书、说部、曲艺等民间叙事及《萤窗异草》、《夜谭随录》、《儿女英雄传》、《红楼梦》与《红楼梦影》、《三侠五义》等文人叙事的辐射和影响。清末至民国的现代性兴起,大众传媒形成社会公共空间,京旗小说的内外动因。包括京旗小说在巨大的历史转变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对于现代性的态度、对于历史隙...
清江碧水润文心          2007/12/27
近读李传锋的散文集《梦回清江》,许是清江这个字眼勾住了我的视线,细细读来,渐有兴味。这本集子是作者近年来在担任繁重的行政工作中的一些小型文字,虽不是小说,却能在此中感受到作者的心路与性情。因工作的需要,他北去丝路,远叩重洋,还以一个作家而非领导的身份去荆江大水中,去鄂州灾区采访;又因下乡挂职与精神回溯的原因,在他的鄂西家乡,写出了那令人难以忘怀的故乡山水,让人肃然起敬的基层干部;还因为作为作家们的...
清代宗室诗掠影     清代       2007/12/27
公元1644年,满洲[①]贵族拥戴着冲龄幼主顺治皇帝,由东北地区挥戈西进,驻足北京,变清皇朝为大一统,开始了对全国近三个世纪的统治。中外历史上,单凭暴力支撑的政局,无不短命。清统治者明白这一点,他们在武力征服的同时,为实施怀柔政策,强迫自我向汉民族高度发展的思想文化看齐,以占据精神征服者的优势地位。尽管满洲贵族并不甘心在这一过程中丢弃本民族原有的语言及若干固有特点,但为了攫取统治全国的既得利益,便...
清代中期的文言小说家和邦额     清代  小说家       2007/12/27
清代初年由蒲松龄创作的《聊斋志异》,对其后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显见的影响。一些文人纷纷起而效法,写作文言小说。乾隆年间的满族作家和邦额,就是其中比较优秀的一位文言小说家。 和邦额(1736-?),字■(“门”字中间加“尔”字)斋,号霁园主人、蛾术斋主人,隶满族镶黄旗。他的祖父和明,做过凉洲、福...
苗族文学     苗族       2007/12/27
中国苗族的文学,是该民族民间文学和作家文学的总称。在苗族民间文学中,神话古歌(也被称为原始性史诗)占有重要的地位,远古时代先民们对天地形成、万物起源、民族出现及其迁徙演变、部族之间的矛盾斗争等的认知与记忆,多留存其间,《打杀蜈蚣》、《则嘎老》、《居诗老》、《活路歌》等,是神话古歌的代表性作品。苗族传说很丰富,其中最有特色的,是《狗取稻种》、《四月八的来历》、《云雾茶》之类的风物传说和《菜粑粑》、《...
苗族图腾神话之起源与演变     苗族  神话       2007/12/27
课题从社会、思维的角度,论证图腾与图腾神话起源于思维的幻化特征;并认为图腾神话可分为纪实型图腾神话、图腾标志型图腾神话与解释型图腾神话。苗族的图腾主要有水牛、黄牛、野猪、鹰、猴、燕 、凤、鱼、犬、竹、枫树等等,因为苗族也经历了无数的迁徙和融合,其图腾的来源也是多源的,所以来课题将苗族的图腾分为外来型与原有型两类。黄牛、凤等图腾是由于东夷族融入三苗...
苗族迁徙史诗《溯河西迁》     苗族  迁徙史诗       2007/12/27
史诗流传在黔东南地区。苗族始祖姜央的第二代传人被称为"五对娘六对西迁的爹妈",实际上是当时率领众人西迁的部落首领。史诗公700 多行,曲折地反映了古代迁徙到贵州黔东南地区的这支苗族先民的迁徙历程。 最初,"五对娘六对西迁的爹妈...
苗族口承文学与生态民俗     苗族       2007/12/27
本课题主要内容包括两大问题,第一个问题是从苗族口承文学与文献记载,研究苗族历史上存在过什么样的 环境问题,其生态意识与声音台民俗在历史上对环境起到了什么作用(包括正反两方面的作用)。第二个问 题是研究目前各地苗族的生态民俗与生态意识以及它们在口承文学中的反映。他们所面临的环境问题,以及 ...
苗族《蚩尤神话》与涿鹿之战     苗族  神话       2007/12/27
在苗族西部方言区,流传着许多“格蚩尤老”的传说,“格蚩尤老”(苗语音译“格蚩”为爷爷、老人的意思,“尤老”是英雄有意思,合起来可译为英雄爷爷、英雄祖先)是否就是蚩尤,尚有争论。流传于贵州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一带的《蚩尤神话》[1](按,搜集整理者将“格蚩尤老”直接译为“蚩尤”)与汉文古籍中关于蚩尤与黄帝的涿鹿之战颇多吻哈之处,不无史学上的参考价值。本文拟从人物、战争起因,图腾等诸多细节进行对比和...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