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 >>> 应用经济学 >>> 农村经济学 >>> 农村区域经济学 >>>
搜索结果: 121-132 共查到农村区域经济学相关记录132条 . 查询时间(6.022 秒)
沈道权在《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6期上撰文首次提出了我国民族地区农村产业结构中严重存在的“三重三轻”问题。“三重”是指在三大产业中,重农业而轻工业、服务业;在农业内部结构中,重种植业而轻林、牧、渔业;在种植业结构中,重粮食作物种植业而轻经济作物种植业。作者指出“三重三轻”的危害反映在四个方面:民族地区资源优势难以发挥,使产业结构与资源结构不一致;产业结构效益差,农村发展缓...
张青在《兰州学刊》2005年第6期上撰文指出,我国农村社会资本仍然是一种基于血缘和人情关系的传统型社会资本,集体交往时凭借非正式规约,这种“柔性”使农民争取公共物品时的集体行动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在公共物品的博弈过程中,农民面临强大的政府,处于弱势地位,只有信任水平高、自组织能力强的村子才有可能争取优势地位,靠非正式规约约束来运作的乡村社会资本很难改变公共物品匮乏的现状。传统型社会资本保存着大量的...
阿根廷有着丰富的农业资源, 与中国的需求有很大的互补性, 其国内的制度和政策也有利于国外农业投资。因此中国对阿根廷的农业投资大有潜力, 包括谷物、大豆、肉牛、奶牛和水产等, 对阿农业投资具有资源等方面的优势, 但同时也面临着宏观经济和政策的稳定性等方面的结束。本论文据此提出了对阿根廷农业投资的恰当模式。
文章从遵化市的具体实践着手谈了龙型经济对发展县域经济、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性和建立龙型经济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青州市结合实际,围绕发展主导产业,探索出了建设新农村的“五种模式”,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
安徽省继率先实施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税费改革后,继续开农村综合改革之先河。该省自2000年开展实施农村税费改革后,于2001年开始实施乡镇机构改革,2005年实施以三项改革为重点的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到2006年10月为止,安徽省已经在18个县、市、区展开农村综合改革试点。本文对到2006年10月份为止安徽省的改革试点情况,包括主要做法、成效以及面临的问题进行初步回顾和分析。
本文从政策机制的角度评价科技特派员制度的效果。根据政策分析的微观经济原理,构造一个基于政策过程及政策机制的分析框架。作为公共政策,科特派通过科技特派员作用于其目标群体——农业生产者,其效果体现于农业生产者的问题的解决。科特派的成功之处在于为目标群体缓解了资金和技术短缺,不足之处在于不能必然地解决人力资本问题和市场问题,因而需要与相关部门政策的配合。
杨成宝,山东管理学院经贸学院副教授,主持省级重点教改课题1项,主持横向课题5项,参与省部级以上课题10余项,发表论文多篇。
利用一个地区农业政策的分析规范,对1998—2003年的北京市农业政策进行了评价,包括政策内容的评价、国家政策的衍生性以及政策自主性和体系化的演变。归纳了政策效果的不如意之处以及新一轮政策调整的限制因素。
都市农业是城市化发展的诱致产物。城市化对都市农业的作用机制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城区扩张对农业可能造成负面影响(初始形成机制),另一方面城市人口聚集和经济发展产生对现代都市农业的需求。两种机制作用下的都市农业可以分别称为原生型都市农业和诱致型都市农业。原生型都市农业应该得到三方面产品的补偿价格,即农业的生产收入、农业的保险功能和农业的外部效益。“现代化”都市农业项目可以用“受益者支付”的原则帮其走出...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