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库”相关记录408193条 . 查询时间(2.199 秒)
“债权质权已由《物权法》塑型为担保物权之一种”之观点,有渐成通说之趋势。与此“形成中的通说”相竞争,本文尝试“纯粹”在债法框架内解释债权质规则。基于朴素的物债二分思维,本文以“一项债权,何以经由法律规定为物权客体,而‘生成’物权”为主线,分“债权质权:名实之辩”、“以债的方式‘描摹’债权质:经由处分行为”和“作为债之债权质的体系调谐”三个层次,就以债权方式型塑债权质作了论证。循此路径,得出的基本结...
本文是对苏力《法律人思维?》一文若干观点的回应和批评。苏力赞赏美国现实主义的法官办案方法与思路,否认法律人存在法教义学思维方法,无前提地主张“超越法律”和“考量后果”。本文主张法律人思维“二元论”,即在实定规范与社会事实之间进行结合、协调和平衡,遵循规则和超越法律。法律人不能拘泥于法律规则和概念逻辑,面对呆板的法律和鲜活的生活,不能刻板地不作结果主义考量。但进行社会后果考量时,不能夸大“超越法律”...
近期美国等西方国家致力于将国有企业规则纳入区域经贸安排之中,其核心在于试图通过“身份规制”限定国有企业的发展空间。回溯历史,国际贸易协定对企业的规范焦点在于维护公正合理的市场经济秩序。通过对CPTPP国有企业商业性规则的条约解释,国有企业的“商业考虑”义务不必然表明企业与政府之间不存在关联,而逻辑重点在于确保此类关联性不对其他企业造成不利的影响。以公平竞争为核心的国有企业国际规则与我国推动国有企业...
美国的域外管辖权实践缘起于美国建国初期与欧洲列强之间围绕列强在美国领土上的域外管辖权主张或与美国相关的域外管辖权主张而引发的外交争议。鉴于美国当时的弱势地位,马歇尔大法官提出Charming Betsy原则,主张对美国法律的解释不得违反国际法,通过对美国管辖权范围的谦抑解释,巧妙化解了与欧洲列强的管辖权争执。进入19世纪,以Charming Betsy原则为基础,斯托雷法官在阿波罗案中提出管辖权的...
俄乌冲突引发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俄罗斯实施“极限制裁”,并且使得大量跨国公司不同程度地脱离俄罗斯市场,形成跨国公司参与制裁的新现象。按照跨国公司对俄制裁的参与程度,其参与行为表现为完全撤离、中止经营、缩减规模、暂缓投资,但也有无明显参与行为继续在俄罗斯经营的企业。无论跨国公司对俄制裁的参与程度如何,在本轮对俄制裁的浪潮中都面临着复杂的法律风险,即参与对俄制裁的跨国公司存在俄罗斯反制裁的风险和违反...
在跨境数字贸易中,我国企业数据出境合规治理面临国内法规定尚不完善、国外政策环境日益复杂的风险。合理之纾困路径在于,构建独立于个人数据的企业数据出境合规规则,并强化国际合作。企业数据出境合规规制的总体思路为,在规制理念层面,坚持企业数据出境安全流动前提下的自由流动;在规制逻辑层面,技术上应将企业数据与个人数据、公共数据进行剥离,法律上对企业数据进行合理确权及分类分级治理。依循该思路,应将企业数据类型...
数字贸易中相当数量的数字产品属于文化产品,即兼具经济和文化双重属性的数字文化产品。在WTO多边谈判中,各成员对于文化产品市场准入存在的巨大分歧,致使WTO未能形成文化产品贸易的专门规则,但WTO规则对文化产品的市场准入仍可进行有限规制。在FTA中,数字文化产品市场准入通常存在两种模式,分别是“非歧视待遇+有限例外”模式和“文化例外+文化合作议定书”模式,二者均具有一定的合理性。CPTPP和DEPA...
获取合规承诺是反垄断救济体系的核心,但以惩罚为支撑的简单威慑不能够帮助反垄断执法机构实现上述目标。在反垄断执法实践中,各执法机构普遍采取引导企业自主建立反垄断合规制度的方法来克服威慑陷阱,合规指引已经成为反垄断法实施的一大趋势。反垄断合规制度可以帮助执法机构获取足够的合规承诺,也可以帮助企业预防反垄断法律风险,具有经济上的合理性。“有效”是反垄断合规指引建设的基本目标,制裁与执法、知识、自主合规制...
跨境电商平台在用户协议中预先拟定的选择法院条款在内容设置和缔结形式上表现出概括性约定纠纷适用范围以及 B2C 管辖格式条款的特性。我国司法实践对于该类条款适用范围和有效性的判定模糊且不一致,反映出我国涉外协议管辖制度适用边界模糊的问题。扩大当事人对涉外民商事案件的协议管辖范围,既符合尊重当事人意思自治的国际私法发展趋势,也与我国打造国际民商事纠纷诉讼优选地的政策目标相契合。以负面清单形式放宽当事人...
13世纪中后期欧洲的法学家面临着一个迫切的任务,即考察他们的知识基础;也就是说,他们必须回应“法学的科学性”问题。另一方面,法学家又必须在实践层面上回应欧洲“共同法”的统一性与“特别法”的多元性之间的矛盾。恰逢其时,两位法国法学家,即拉维尼的雅各和贝勒珀克的皮埃尔建构了不同于之前(波伦亚)注释法学派之方法和理论的“新法学”。意大利学者皮斯托亚的奇诺将该种方法与法学理论引进意大利,从而建立了评注法学...
以法律效力理论中的“特别法优于一般法”规则及国际私法中的“最密切联系原则”作为原型,可以在多样化的法理学说中提炼出一个普遍性的法理适用规则:“特别法理优于一般法理”。日本修宪问题可以作为检验这个法理适用规则的典型事例。按照“特别法理优于一般法理”的规则,日本国内护宪派所秉持的“永久和平论”是“特别法理”,应当优先适用;从世界范围来看,质疑日本修宪所依据的“跨国契约论”是“特别法理”,更应当优先适用...
研究中国地方法制史有其特有的意义,即有利于丰富中国法制史的内涵、发展地方法文化以及为今天的地方法治建设提供借鉴等。前世的研究成果主要可以分为以行政区划、地区和少数民族聚居区来划定的一些成果,涉及的主要内容包括了中国地方的立法、行政执法和司法史等。取得这些成果的原因有多个,主要是研究队伍开始壮大、研究资料开始增多、研究环境开始宽松等。今生的研究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研究人员较为分散,没有形成合力;研...
私营企业准入管制的变革,对温州产品质量进步和对外贸易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温州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曾以假冒伪劣产品闻名,原因是国家对私营企业实行准入歧视,导致温州企业被迫通过挂户经营方式生存。在挂户经营模式下,私营企业缺乏独立产权和品牌,搭便车行为难以防范,企业难以通过提升质量获得竞争优势,而只能通过价格竞争生存。1992年后,准入管制消除,温州私营企业纷纷脱离挂靠单位,于是信誉机制重新开始发挥作用。这...
刑法理论应以同质性解释规则为核心对操纵证券、期货市场罪“兜底条款”进行限制性解释,以抢帽子交易属性辨正为契机,诠释市场操纵的实质内涵。各国普遍将抢帽子交易规定为市场操纵犯罪,这为判断我国刑法是否有必要启动“兜底条款”评价抢帽子交易提供了重要参考。操纵证券、期货市场罪明示行为类型均系价量操纵,而本罪实质是市场操纵,价量操纵并非市场操纵全部内容。证券期货市场包括金融商品与资本两类要素,操纵投资者配置资...
本文是对刑法教义学的一个面向的理论探讨,即如何处理刑法教义学与刑事政策之间的关系。作者从李斯特鸿沟切入,李斯特将刑法教义学与刑事政策加以严格界分:刑法教义学成为一门形式的—实证的学科,完全排斥价值判断,由此形成了古典派的犯罪论体系;而刑事政策则是在刑法教义学之外,在刑罚论中予以研究,其以目的性思想为依归,尤其追求特殊预防的效果。李斯特这种把刑法教义学与刑事政策加以分立与疏离的思想,形成所谓“李斯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