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 >>> 临床医学 >>> 外科学 >>> 心血管外科学 >>>
搜索结果: 16-30 共查到知识库 心血管外科学相关记录353条 . 查询时间(4.663 秒)
《心导管检查临床应用及操作规范》
近日,附属仁济医院血管外科主任医师薛冠华带领团队采用“三明治联合髂内分支支架IBD技术”成功救治一名巨大腹主动脉合并双髂动脉瘤患者,为解决腹主动脉合并髂动脉瘤腔内微创治疗如何保留盆腔脏器血液供应和功能这一难题提供了解决方案。
二尖瓣置换术不再需要开胸“耍大刀”?近日,附属瑞金医院心脏外科赵强教授团队在多学科配合下,仅用不到5里面的小切口、在心脏不停跳的情况下,经超声引导成功实施了上海首例经心尖的MitraFix二尖瓣置换手术。
近日,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邓兵主任主任团队成功为一名老年高危房颤患者实施射频消融联合左心耳封堵一站式手术,也是龙华医院首次成功开展左心耳封堵手术,更有效的预防房颤卒中,将房颤患者卒中及出血风险降到最低,为房颤患者撑起“保护伞”。
论文标题: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in improving left ventricular remodeling and clinical outcome following surgical and 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 (外科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改善左室重构和临床预后的挑战与机遇)
心脏瓣膜植入后使用“寿命”有限,不可避免会出现衰败、损毁,二次换瓣的创伤让许多患者“望而却步”。最近,75岁的范阿婆就遇到了这个难题。由于12年前装的生物瓣失去了功能,导致阿婆呼吸都困难。附属胸科医院心脏中心团队内外联合、默契协作,充分以患者为中心,运用介入微创技术,不用开胸,就为阿婆又换上了一扇新的“心门”。
“有惊无险,手术顺利!”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主任赖应龙教授刚下手术台,激动地对在手术室外已等候多时的患者家属说到。
脑卒中已经成为我国居民的第一位死亡原因,每年死于脑卒中患者约196万、每21秒就有一人死于卒中、每12秒钟就有一人发生卒中、每年新发卒中患者约270万、每年8.7%的速度增加。脑卒中成为导致中国人死亡的首位原因,超过了缺血性心脏病和COPD。急性脑血管栓塞病情十分危急且凶险,有高死亡率及高致残率等特点。
近日,龙华医院血管外科施娅雪教授团队成功开展国内首例将VBX支架应用于血透通路手术。目前患者恢复良好,现已出院。
范老伯(化名)今年70岁,被诊断患有消化道肿瘤,在术前CT检查时发现合并腹主动脉瘤,直径已经大于5厘米,随时有破裂出血、甚至死亡的风险。
看到病房里身材魁梧挺拔的侯先生,听到他爽朗的笑声,很难想象数天前他几乎在生死关头转了一圈。在北京天坛医院医护人员全力救治下,突发主动脉夹层的侯先生转危为安。
近日,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病临床医学中心为一位重达250斤的“无休止室速”患者实施了导管消融手术。该中心周根青副主任医师团队克服了无法触及股动脉、患者术中配合不佳、难以完成精确标测等一系列困难,以丰富的经验和精湛的技术,抚平了患者“狂暴”的心跳。
老人胸闷气促,到医院诊断后发现竟是主动脉根部瘤。7月7日,附属仁济医院采用“David手术”成功挽救一位主动脉根部瘤患者。这一手术因其极高的手术难度,也被誉为“神奇手术”。
长沙87岁的龚老太太近日突然呼吸困难比平日严重,遂来到湘雅医院看病。经问诊,龚老太太21年前就出现了活动后胸闷、气促,伴乏力头晕,偶伴双下肢水肿,休息后可缓解,遂至当地医院就诊,被诊断为“心脏瓣膜病”,予抗心衰等保守治疗。
急性脑梗患者“病根”竟在心脏。近日,北京天坛医院心脏及大血管病中心心外科主任徐东团队成功为一名59岁的急性脑梗合并主动脉夹层的男性患者进行心脏复合手术,解除威胁患者生命的巨大隐患,目前患者恢复良好。据悉,正是应用“脑心同治”理念,医生才第一时间发现患者体内的巨大风险,并第一时间采取非常规手术,确保患者安全。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