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 艺术学 >>> 电影 >>> 电影史 >>>
搜索结果: 16-30 共查到知识库 电影史相关记录41条 . 查询时间(4.415 秒)
由中宣部文艺局、广 电总局电影局、《人民日报》文艺 部、《光明日报》文艺部主办,我馆 承办,《当代电影》杂志社协办电影 《唐山大地震》座谈会在我馆举行。 中宣部文艺局巡视员汤恒,来自文学 界、影视教育界、文艺评论界20多位 专家学者出席会议并发言。会议由广 电总局电影局张宏森副局长主持。 会上,专家学者从文化思想、 A forum on After Shock held in ...
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席李前宽、 八一电影制片厂厂长明振江、中国电 影资料馆馆长傅红星、副馆长张建 勇、电影频道节目中心副主任陆红 实、华夏电影发行公司副经理张虹 远,广电总局电影局原副局长陆兆 亨、中国电影资料馆原馆长陈景亮、 北京电影学院原院长刘国典,以及于 敏、王晓棠、于蓝、田华、陶玉玲、 王兴东等新老电影工作者80余人出 席。
2011年1月3日,是著名电影事业 家、电影表演艺术家田方同志100周 年诞辰;2011年6月3日,是著名电影 艺术家、儿童电影事业家于蓝90岁寿 诞。为了纪念和祝贺两位对中国电影 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的杰出电影人, 学习、继承和弘扬老一代电影工作者 崇高的精神风范和优良传统,“田方 诞辰100周年于蓝90寿辰纪念会暨《红 色影坛双星——田方和于蓝》首发 式”于2011年2月18...
纪录片制作中的道德问题     道德问题  纪录片  文化       2014/4/29
每一部电影都是纪录片。即使是最异想天开的故事片也有其文化依据,故事片根源于这种文化依据,再现与演员相似的文化背景。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存在两种类型的电影:一、实现愿望的纪录片,二、表现社会的纪录片。每一种类型都讲述故事,但是这些故事或叙事是有区别的。
2005年,中国的GDP增长率预计将达到9.4%,而电影产值的增长却将大大高于GDP的增长速度。几年前曾因“保守”而饱受诟病的中国电影产业,近几年却成为了中国文化产业中开放最“彻底”、改革最“坚决”的领域。借助于2002年以来电影发展的惯性,加上中国电影百年华诞、抗战胜利60周年、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这些年度契机,2005年的中国电影再次凯歌高奏:
曹禺剧作与复旦剧社     复旦剧社  曹禺       2015/1/6
曹禺先生的剧作 , 现在 已广为人所 知 , 但很少有人 知道有一个学校剧 团曾多次 演出曹禺的剧作并将《雷雨》 和《 日出》首 次搬上 中国话剧 舞台 。 这个 学校剧 团就是洪 深先 生一手扶植 的复旦大学 “复旦剧社 ” 。 一九三 四年七月 , 《文学 月刊》 第三 期上发表的 《雷 雨》轰动了剧坛 。 次年九月 , 复旦 剧社吴铁 翼 、 凤子等人 ...
今年是我国默片时期的著名女星阮玲玉女士诞辰一百周年。从 1926 年在卜 万苍导演的《挂名的夫妻》中出演角色,到 1935 年 3 月香消玉殒,遗憾地告别 人间,阮玲玉在短短的九年间出演了 29 部电影作品。由于她艺术天分极高,与 其合作的导演、演员又皆为早期影坛先驱中的菁英,因此在中国默片史中书写了 最为辉煌的一笔。为了纪念这位功勋卓著、才华横溢却“寿夭多因诽谤生”的女 明星,我所供职...
50、60年代,桑弧导演、夏衍根据鲁迅同名小说改编的《祝福》、水华导演、夏衍根据茅盾同名小说改编的《林家铺子》、谢铁骊导演、根据柔石《二月》改编的《早春二月》、谢晋导演的《舞台姐妹》等影片,构成的是一个江南的影像。它以现实主义的影像志出现,使人产生一种对于江南的想象和幻觉。也就是说,我们对江南的印象,并不仅仅是一种实地的考察的结果,而往往是一种影像的感受和认知。这些影片表现的是江南的一种颓败的风景...
银幕潮汐三十载     银幕  改革开放  三十载       2009/3/25
时值改革开放三十年,在这段伟大的民族复兴历程中,中国电影留下了思考、求索、发展的轨迹,一大批动人心魄的银幕形象沉淀为了国人的集体记忆。在当前全球化的态势中,如何评价、总结这段历史,日前京沪两地四位专家学者,就此展开了一番热议。
安德烈•巴赞是一位电影评论家。对于我们来说,纪念一位电影评论家,总是感到温暖的。 因为电影界有过许多的纪念,却很少是关于电影评论家的。在这些纪念中,电影评论家往往是一个赞颂者或者批判者,为纪念的对象评功论过,而自己很少成为被纪念的对象。在许多场合下,电影评论多是一种纪念的工具,而难以成为纪念的主体。
在李孝仁笔下,所谓的“快乐”与真正的快乐有天壤之别。“追寻快乐”不是对一种轻松愉快心态的把握,只不过是韩国人为了忘却近代所遭受的耻辱而采取的一种释放、转移社会压力的本能反应。在由朴正熙、全斗焕等军人出身的总统执政时期,韩国社会相当保守,有很强的言论控制,也没有什么民主,国内的气氛相当压抑。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渴望追寻快乐的韩国导演们很容易就会表现出反抗式的故意放纵,用情欲来折射对政治现实的不满。在...
“妹妹找哥泪花流,不见哥哥心忧愁,望穿双眼盼亲人,花开花落几春秋……”今天,40岁以上的中国人对这段旋律应该都不陌生。1978年,电影《小花》的插曲《妹妹找哥泪花流》传唱大江南北。这部电影一改以往战争题材电影的表现形式,以清新的气息让人们聆听到了中国电影复苏的足音。30年后,这首歌依然是很多人记忆深处的抒情经典。 
每一个时代,无不肩负着自身特定的文化使命,其间则潜藏着某种不可替代的历史必然性。   回眸1978年,这是一个何等令人难忘的年份。中国刚走出灾难的“龙年”而惊醒,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第一次点燃了“解放思想”的火光,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掀起了一个继“五四”之后蓬勃而兴的新文化思潮,其内在的底蕴是:神的光环与“迷信”退场,人的启蒙与“主体”苏醒,神州大地好一派热气腾腾啊!正如邓小平曾...
国外数字电影技术发展现状     电影技术  数字  国外  发展       2008/5/14
一、概述 数字电影工艺流程大致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影像的获取; ———后期制作; ———发行; ———放映/ 显示。 数字电影影像的获取有三个途径: 一是数字拍摄, 例如使用高清摄像机直接获得高清质量的数字影像; 二是胶片拍摄, 获得高质量的胶片影像, 然后通过胶片扫描转换为数字影像(胶转数) ; 三是利用计算机图像技术制作的影像。限于目前高清摄像机...
电影的历史,从1893 年爱迪生发明电影视镜、1896 年发明维太放映机以来,不过百余年,但它的发展速度之快,令人目不暇接。最初的电影是无声的黑白片,以1920年代卓别林拍摄的无声黑白片最突出。无声电影最先传入我国沿海一带的城市,1920 年代,中国也有了自己生产的无声电影片。我的童年就是在看无声电影中渡过的,回想起来,很是有趣。我的故乡温州,地处海滨,1920年代即传入无声电影,整个温州城只有一...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