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 艺术学 >>> 戏剧 >>> 戏剧其他学科 >>>
搜索结果: 76-90 共查到知识库 戏剧其他学科相关记录98条 . 查询时间(1.64 秒)
话剧”究竟“怎是”,如何建构现代西方意义上的“话剧意识”,中国学界、演艺界在1930年之前却一直昧而未明。曹禺在改译《争强》一剧时,从布局、行动、性格、对话和情趣等方面表现出他对现代西方话剧意识的极其敏锐的悟解。曹禺的话剧意识形成的机缘是多途的。《雷雨》产生前后曹禺的话剧意识已很成熟,远远走在当时中国话剧界的最前沿,甚至直到今日也没有人能够企及。话剧剧作家写什么这其实并不是最重要的,而以什么样的话...
亡魂          2007/12/17
序幕 时间 英国殖民统治动乱时期 地点 版图中部利物浦城 人物 卡塞林—一个地道的社会最底层的卑微人物,因为看到了,听到了,尝到了,悟到了“生存哲理”而逼向了“金光大道”的仕途人生,一辈子不曾认为自己犯下一个错误,却未曾想到,自己最大的错误就是在这清浊难辨的世间自以为看透了,这或许就是他的悲哀。 叶卡尼娜—一生下来便被认知每一根血脉神经都连动着富贵,习惯了眼睛看事物,殊不知那罪恶糖衣包裹...
西方人的《蝴蝶夫人》情结          2007/12/17
爱德华·赛义德在《东方主义》一书的扉页上印上了马克思的一句名言:“他们不能表达他们自己,他们只能由别人来代为表达(represent,即代表)。” [1]马克思这句话本来是用来讲阶级差别的,这个“他们”说的是被压迫的无产阶级被剥夺了话语权;赛义德则把这句话套用来形容东方人在西方文学中的处境。从表面上看,这个说法对歌剧大师普契尼的《蝴蝶夫人》(1904年)和《图兰朵》(1924年)都很适用,因为这两...
话剧《正红旗下》的多元叙事技巧     话剧       2007/12/17
. 《正红旗下》是我国当代文学、戏剧大师老舍先生的代表作。尽管这只是一部长篇巨著的开头,但我们从仅有的8万字遗稿中已能看清其恢弘的气势,感悟到深邃的主旨、内涵。要将这样一部既反映清末社会矛盾,又展示作者亲情感受,“百科全书”、“风俗画卷”式的小说改编、续写成话剧搬上舞台,它的难度首先在于文本转换和戏剧因素的调动。首轮演出场场爆满的剧场效果证明了编剧、导演的成功。具体表现在:一,形象化展示了原著的文...
事物之根本特征在其结构,认识中国民族戏剧的特征,关键在于把握其结构体制──脚色制。从生成机理看,生、旦、净、末、丑的产生不纯是一种因陋就简,而是在更深层面上反映了中国人朴素的宇宙观念。由生、旦、净、末、丑等各门脚色共同构成的脚色制,决定了中国戏剧的各个方面。它决定了中国戏剧场上表演的规范性,是演员扮饰和道具使用的根本依据,决定了中国戏剧的排场结构和班社结构,也决定了中国戏剧的“戏点”,亦即看点。
曹路生先生的话剧剧本《尘埃落定》非常忠实于阿来的小说原著。是否忠实于原著并不能成为改编作品价值判断的一个标准。有些改编作品,刻意冲击“改编”这个概念的边界,几乎或者已经超越了这个边界而进入“原创”的领域。我们不妨把最“忠实”的改编和最不“忠实”的改编分别看作从冷色到暖色的一个光谱,光谱上任何一个点的颜色和另一点的颜色其价值都是同等的。说剧本《尘埃落定》忠实于小说原著,不是一个价值判断,而仅仅是对它...
在一百年的生命历程里,中国话剧以其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谱写了性格独特、荡气回肠的历史篇章。回顾中国话剧发展的百年轨迹,可以得出三点重要历史经验,即坚持爱国主义精神,以开放的姿态吸纳西方戏剧营养,坚持和正确理解现实主义,这也是作者对于中国话剧未来发展的几点希望。
祭祀与戏剧漫议             2007/11/5
祭祀仪典是开始于人类早期原始宗教活动的一种主要形式,一直漫衍至今。今天人们仍能在香烟袅绕中看到各种名目繁多的祭祀活动。特别在那些发展缓慢的少数民族部落地区,那种带有强烈宗教色彩的祭祀仪典,依然是整个民族的盛大节日,人们在祭祀鬼神先祖、祝拜天地日月,庆贺丰收,祈求来年的过程中,伴有各种文学艺术活动。在这个过程中,艺术借助宗教的力量得以产生和传播,而宗教则又是通过艺术来对其“观念作形象的翻译”(黑格尔...
在托尔斯泰的晚年创作中,戏剧作品《活尸》同伟大的长篇小说《复活》一样,是一部深刻有力的作品.动笔于1889年、经过十年时间完成的《复活》,无情地暴露了“法庭的喜剧”,暴露了沙皇统治的国家机器、一切法制和宗教的反人民的本质,它体现了托尔斯泰在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的探索的结果.而与《复活》齐名的《活尸》作于《复活》完成之后的1900年,同样地体现了托尔斯泰晚年的摸索的结果,接触了作家所处时代的现...
《新猿乐记》是诞生于十一世纪的日本汉文笔记,是日本戏剧史研究中的具有重要资料价值的一部著作。本文通过对《新猿乐记》的介绍,旨在展示十一世纪前后以猿乐为代表的日本戏剧面貌,窥视其受汉唐戏剧文化影响之痕迹,探索其与中国宋金杂剧形式的异曲同工,若即若离的关系,中国学界过去对日本古代戏剧文献介绍很少,中日两国传统戏剧的比较研究也嫌薄弱。本文试图填补这方面的空白。 基金
品特和“威胁戏剧”             2007/11/2
英国著名剧作家哈罗德·品特这个名字对于一般的中国人来说还比较陌生,但一提起他改编并搬上银幕的《法国中尉的女人》,恐怕就无人不晓了。我国学界常常把这位享有国际声誉的剧作家归入二十世纪“荒诞派”剧作家之列,认为他的剧作深受卡夫卡、贝克特等人的影响。但品特本人却把自己的作品称为“威胁戏剧”,即在浅显和机巧的表层故事下暗藏威胁,在看似
略论戏剧台词的疑问语气             2007/11/2
我国老一辈著名剧作家撰写台词时十分强调戏剧人物说话的“语气”,用语言学观点来看,这是因为语气表示说话人一定的说话目的和态度,是构成言语交际活动的重要因素。所以,台词作为剧中人物说的话,也必须讲究语气,即剧作者在组织人物开展戏剧言语交际活动时,应该在策划“说什么”的同时,更要
契诃夫在戏剧创作中将既有的、将有的和潜在的矛盾冲突或作淡化处理或安置在幕后,既无中心人物也无中心事件,使起承转合和戏剧冲突这样的戏剧性特色缺失;还有在戏剧的叙述、对话、景象插叙中对带有强烈主观色彩的“语调”的运用,以及突出人物个性的“语势”的运用,都使契诃夫的戏剧呈现了一种叙事作品的特色,在向传统戏剧程式挑战的同时,也为现代戏剧拓展方向。
本文论述了屠格涅夫作为戏剧家在俄罗斯戏剧史上的独特地位;分析了屠格涅夫的“社会风俗喜剧”在题材和形式上的特点;探讨了他的“抒情心理剧”的创新意义和艺术表现上的特色;在此基础上肯定了他对俄罗斯戏剧的卓越贡献。
互联网之所以能极大地激发人们的戏剧潜能,允许匿名登录是重要原因之一。匿名不仅隐去了真名实姓,而且为当事人提供了选择称谓的自由,让他们得以通过使用别名改换身份,扮演各种各样的角色。在匿名条件下所进行的在线交流,可以和假面舞会或即兴戏剧演出媲美。 一 数码别名的由来 在历史上,别名的变迁是与媒体的演化相联系的。最广为人知的事实是:如果没有书面媒体,便不会有笔名。自...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