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 艺术学 >>> 戏剧 >>> 戏剧理论 >>>
搜索结果: 16-30 共查到知识库 戏剧理论相关记录439条 . 查询时间(3.181 秒)
姚华的《曲海一勺》以尊体为核心,全面而深刻地阐述了戏曲的价值,不仅确立了曲体之尊,还有利于纠正清末戏曲改良理论的偏颇,对现代戏曲学的建构也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学术研究的意义在于提出新问题,提供新方法。周云龙的《越界的想象:跨文化戏剧研究》(厦门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在对思维、文化与学科等边界的多重跨越中,启发我们思考戏剧研究如何切入中国在全球化进程中的文化定位问题;同时,该书还提出了“公共观演域”这一核心概念,并提供了一个可供参照的“跨文化”分析框架。该书在戏剧研究的思想方法上进行了深入的思辨,大幅度地刷新既有的研究观念。
试论戏剧文体     戏剧  文体       2013/2/21
在文学的四大体裁,即诗歌、散文、小说、戏剧中,戏剧文体是最难的一种,而偏偏探讨得最少,往往只以“代言体”一语尽之,这是一种不足。不过,在新观念、新手法层出不穷的今天,诗歌、散文、小说的研究都只注目新手法新技巧之类,难道对戏剧文学有必要来根本性地论它的文体吗?然而,事情恰恰就是如此。
久违的沪剧多年后再一次征服了北京观众。沪剧依然令人如醉如痴,茅善玉依然光彩照人。刚刚结束的上海沪剧院演出周,三台大戏来京亮相:《雷雨》、《日出》、《瑞珏》,都改编自戏剧大师曹禺的名作。一台由何俊改编,两台由余雍和改编,皆由知名导演曹其敬执导。演出极为成功,尤其是茅善玉主演的《雷雨》,被专家学者誉为曹禺作品改编为戏曲的又一经典。
演说与中国话剧的发生考论     晚清  演说  话剧  发生  戏曲  套曲    对话  动作       2013/2/21
中国话剧并非真正的舶来品,而是一种在本土上发生的新兴民族戏剧。它脱胎于晚清的戏曲改良运动,与演说有着天然联系。演说本来是晚清政府推行的一种底层启蒙方式,因与传统戏本性相通而顺利引进戏曲创作。演说进入戏曲后,很快便将曲唱排挤出去,成为戏剧结构的核心。它改变了传统戏的歌舞抒情性质,奠定了话剧发生的基础,但也给话剧带来说教的弊病,遗害至今,难以根除。从发生学来看,回归广义的行动或动作,也许是中国话剧突破...
曹禺的家庭生活、成长环境、文艺滋养共同生成其特殊的人格结构,体现为:在场与出位、外察与内省、真意与假面、扩张与敛抑的对立统一。其人格内涵及结构形式与戏剧这一艺术体式产生高度契合,投射于戏剧作品,则产生主观性与客观性,假面人格与灵魂的真深,世俗性与诗性,生之压迫的反抗与屈抑这些对立特质的相反相成。
我去年在《戏剧艺术》杂志发表论文,“以京剧《廉吏于成龙》的平庸为例”[i]分析中国大陆的戏剧创作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以正剧取代悲剧和喜剧的普遍现象,指出这类正剧“恰巧”非常符合黑格尔对这个“剧种”的批评,即:失去“诗”的品格而降低为“散文”,只好依靠“煽情”、道德说教和演员的表演技巧提供剧场所需要的审美资源。我认为,当下这种戏剧创作的平庸状态是由政府实际上成为创作的主体,而艺术家被降格为出租手艺的...
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排演《浮士德》,是去年中国剧坛的一件大事。此事之大,不仅由于《浮士德》是德国文学巨匠歌德延续60年创作而成的“巨大的自白”,是与荷马史诗、但丁《神曲》、莎士比亚《哈姆雷特》并称的欧洲文学“四大名著”之一,尤其由于该剧由当代中国戏剧导演艺术的旗帜人物徐晓钟教授执导。20多年前,晓钟教授执导的《培尔.金特》打开了中国话剧及其观众的视野,是那个令人振奋的思想解放年代的令人振奋的标志性戏剧...
1958年3月15日上午,天气晴朗,春光明媚。田汉带上两大箱参考书,由秘书陪伴,住进了北京远郊的西山古庙之中——他是来写《关汉卿》的。
围绕戏剧文本解读时互动性文学话语建构的实质,提出戏剧文本话语多层分析方法。以话剧《雷雨》文本为基础,通过分析语音结构、词汇/句法结构、会话结构和语用策略等层面的文学语用模式,动态地解释戏剧语用效果,发现作品表现出形式美、互动性和思想启发性的特点,强调内心深处的感受和深层主观世界的交流,作品呈现一定的现代主义创作趋势。戏剧语用文体认知研究有助于进一步考察文学价值所在,验证文学批评给予作品的可能的解释...
可看的和可听的诗     文学  戏剧        2010/6/22
戏剧是文学,戏剧是诗,这是从西方亚里士多德的《诗学》到东方的戏剧学著作《舞论》都持有的一种看法。而作为世界戏剧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国戏曲,则从字面意思与约定俗成的说法中可以看出曲是词之余,唐诗、宋词、元曲是中国文学史的发展主线,很多人包括大学里的文学史教学,都是从声诗即由诗到词、由词到曲这一文学传统来论述戏曲的。
中国需要建设系统化、学理化的戏剧理论。由于戏曲是中国戏剧生存的主体,且面临现代化的问题,中国需要建构中西比较和融通的戏剧理论。这一理论建构应该包括中国学者对戏剧规律的阐释的基础层面和中国戏剧发展道路研究的核心层面,应坚持学理性、中西二元基础和实践发展性三个原则。
昆山腔的产生与流变考论     南戏  昆山腔  顾坚  魏良辅       2013/2/21
元代有两种昆山腔,一种是顾坚等文士创立的清唱昆山腔,一种是民间艺人创立的作为南戏四大唱腔之一的昆山腔。明代嘉靖年间魏良辅将清唱昆山腔的演唱方式引入剧唱昆山腔,演唱方式的改变引起了南北曲曲体的变异。
南曲谱的沿革与流变     南曲谱  沿革  流变       2013/2/21
综观我国传统戏曲的音乐结构,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联曲体,一类是板腔体。在清代以前,我国的戏曲几乎全是联曲体的音乐结构,如宋元南戏、元代杂剧、明清传奇等。所谓联曲体,也就是联合若干支曲牌组成一套曲来演唱故事。联曲体戏曲所运用的每一支曲牌都有一定的程式,其句格、平仄、板式、宫调等都有严格的规定,这种程式即为曲谱。[1]对于联曲体戏曲的作家来说,在编撰剧本时,必须依谱填词,清代戏曲理论家李渔曾把传...
南京大学艺术硕士剧团今年上演了三幕喜剧《油漆未干》,这也是本校表演专业艺术硕士的第二届答辩演出。从9月6日到14日,该剧在校礼堂售票演出,连演九场,最后三场晚间演出几乎弄到座无虚席。除了我们自己06年的《〈人民公敌〉事件》和07年的《学一学鸽子》之外,我不记得自1990年以来南京的戏剧演出有过这样热烈的场面。但是,和剧场的热烈场面相反,校园BBS上的反映却非常冷淡,偶有一篇两篇观后感,也是“顶”者...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