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 文学 >>> 中国各体文学 >>> 中国散文文学 >>>
搜索结果: 136-150 共查到知识库 中国散文文学相关记录154条 . 查询时间(4.094 秒)
2004年2月10日 奉节·大水井           2007/8/29
即使找不到一位故友,我还是舍不得离开奉节—一整天在老街游荡,看起来像个游魂。我在为旧城招魂,而应答我的却是孩子。这是最值得欣慰的事情。 从月牙街进去,右转弯,就到了大水井,这里又叫公馆街,我还是叫它大水井。我并不关心这里从前是谁的公馆,但谁都知道,这里从前有口水井,这条街因此叫大水井。从前经过时,这里好不热闹,窄窄的街道两侧,行人和杂货都挤满了。记得有个十来岁的小铜匠正帮着爷爷敲白铁皮,一见我就哈...
2004年2月9日 奉节·彭咏梧烈士墓           2007/8/29
旧城的白天仍相当热闹。卖蔬菜的竹篮,擦皮鞋的鞋摊,以及卖烟酒糖果的各种店铺沿街排开;算命先生正躲在墙角翻阅着《易经》、《八卦》。街头热闹而凌乱,果皮、菜叶随地乱扔,瓦砾堆在废墟之间。 然而城中有一片净土,我竟然从未发现。在寻找昔日夔州宾馆(又称“二招”)的路上,看见高处有座亭子,走上去才看清,这里竟然是一座烈士陵园。不知是谁将整座陵园打扫得干干净净,而这里又不见一个人影,仿佛是风,吹去了地面的尘埃...
很多年来,迟子建作为一名小说家颇受文坛重视和关注。但当我读完湖南文艺出版社总编室主任,责任编辑薛健先生寄来的《假如鱼也生有翅膀》的校样书稿后,我认为迟子建也是一个十分优秀的散文家。 《假如鱼也生有翅膀》全书分六辑,共73篇散文。自序是一首《致爱人》的诗。“你离去了/从此环绕我的河流/就是两条了……”这凄伤优美的歌,仿佛以里尔克式痛苦召唤人性复归神性的语言,青铜般地唱起了序曲...
谷海慧在《当代文坛》2003年第6期中撰文指出,“大散文”观有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强调散文的大气,强调“清正之气”、“行动着的散文”“语言的清洁”,“鼓呼散文的现实感、史诗感、真实感”。第二层含义:散文就是一切文章。这是艺术散文与“大散文”分歧的焦点。平凹先生在其主编的《美文》发刊词中指出:“散文是大而化之的,散文是大可随便的,散文就是一切的文章。”平凹先生的失误在于没有...
散文何必“清理门户”?           2007/8/29
贾平凹在《东方文化》2003年第3期与曾令存关于散文创作的对话中说:任何“革命”都可能是矫枉过正的。“大散文”提出时就是针对散文路子愈走愈窄的状况,如今还未彻底的达到散文创作“全面开花”的局面,即使百花齐放了,那就任何一朵花都可尽力开自己的花蕾,呈自己的色彩,又何必还“清理门户”呢?持“清理门户”主张者所要坚持的是艺术抒情散文这一种,我并不反对写艺术抒情散文,但我不明白为什...
20世纪学者散文的演进规律           2007/8/29
喻大翔在《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2003年第6期中撰文指出,史和讲史是不同的。20世纪两岸四地学者散文衍变发展有一个内在的脉络。如果一定要对此有所描述,那主要就是两个准备期,一个消滞期,两个高峰期。1898至1919年左右为第一个准备期;1920年左右至1936年左右为第一高峰期;1937年左右至1977年左右为漫长的消滞期,其中30年代末的钱钟书和40年代的王了一、...
近读李传锋的散文集《梦回清江》,许是清江这个字眼勾住了我的视线,细细读来,渐有兴味。这本集子是作者近年来在担任繁重的行政工作中的一些小型文字,虽不是小说,却能在此中感受到作者的心路与性情。因工作的需要,他北去丝路,远叩重洋,还以一个作家而非领导的身份去荆江大水中,去鄂州灾区采访;又因下乡挂职与精神回溯的原因,在他的鄂西家乡,写出了那令人难以忘怀的故乡山水,让人肃然起敬的基层...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散文、随笔热得“烫人”,“小女人散文”、“小男人散文”风行一时,但也有一些学者(如余秋雨、郭保林)沉着、冷静、潜心构筑着“大文化散文”这座大厦,给良莠不齐的散文园地增添了些许亮色。读了我市青年作家魏东建的文集《行走在思想的边缘》中的散文部分,笔者发现其中的诸多篇什散发出文化散文的味道。 这本由中国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文集,是“中国青年作家文库”其中的一本,...
像梦一样的散文           2007/8/29
德国犹太思想家瓦尔特·本雅明生前难得外界承认,而死后随着阿伦特、阿多诺等杰出思想家的推崇,其价值才开始逐步获得尊重。由于其涉及领域的广度和深度以及行文方式的特异,人们反而难以将他归到某个特定的社会或人文学科中。但是读过他作品的人恐怕不容易忘记他的独特。 今年2月,上海文艺出版社新出了他的散文集《驼背小人》,副标题是《一九00年前后柏林的童年》,看这副题(实际上是原书的正标题...
          2007/8/29
收拾完这一堆杂乱的稿件,这才长长地出了口气。从开始翻译《接受美学与接受理论》,转眼已经18年了。时世绵延无际,而吾生也有涯,短暂的生命中一个人其实做不了几件事情。多少年来,日日奔行,辛劳困顿,从不敢稍有懈怠。即便如此,术业未见分晓,人却已鬓染秋霜。有道是“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呜呼。 翻检旧稿,找出《夕阳河》,吟咏之间,禁不住感发志意,慨从中来: 不知自何时起,...
跋涉的命运           2007/8/29
我喜欢跋涉,我的命运就是跋涉! 从小到大,从童年到老年,生命就是长途跋涉! 我喜欢跋涉,我的生命诞生,就汇入了不见尽头的跋涉! 跋涉,是红黄蓝白黑挥洒的酸甜苦辣,是几次跌入生死相依的人生况味!跋涉,它的前头总有什么点点闪耀,宛若年轻孤独的情书的祈求,有如没有回答、只有忍受的情爱! 跋涉,是天风海雨,仲春丽日;是冷月黄沙,秋水长天!跋涉,是我不...
王兆胜说,总体说来,2006年散文有向传统回归的倾向,这既是件好事,同时又潜伏着危机。因为散文作为边缘文体、心灵文体、平淡文体,它不可能总是领时代潮流,过于急切的追赶之风必然丧失散文本性。另外,散文也不能过于强调传统,这样其视野、内质、境界和品位都将受到限制。他认为,散文在调整中还是要有世界眼光,对中西文化思想进行整合,对以往的散文经验进行创新。尤其值得强调的是,散文家必须有天地情怀和人类视域,并...
有所感不吐不快,写散文。散文指向心灵真实,散文源于个体精神的丰富性。没有敞 开的心扉,就没有散文;没有个体的精神,就没有散文。散文是心灵的告白,散文是灵 魂的漫舞。我们所要求的是这样一种散文:敞开心灵、凸现个体、文辞优美、篇幅较短 。它就是由刘锡庆先生提出的艺术散文。刘锡庆先生说:“艺术散文,姓‘散’名‘文 ’字‘自我’。它一般采用第一人称的手法,以真实、自由的笔墨,主要是用来坦示个 性、抒发感情...
在谈散文之前,得弄清什么是文学,因为它是认识散文这一形式的前提。按字典解释,文学是以语言文字为工具来形象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总觉得这个定义没能体现文学的内涵。对文学的认识,需要从多角度思考,如交流手段,时空范畴,技巧特色,社会功能,只有包括这几个方面的要素,才能反映出文学的内涵。为什么要重视要素呢?文学是一个集合概念,如果停留在集合上,就是一个模糊性的认识,无法理顺内在的特质,因而要将它分解为相...
文学何为,散文担当     文学  散文       2010/7/8
时下的文坛,多遭诟病。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人们的共识是,文学在总的态势上平淡,没有多大的反响,过去那种轰动效应,主角似的风光不再,那种国人争相宠爱、盛宴式的文学时光不再。不过,文坛总少不了热闹,有人爱兴风作浪,搞些动静,有些媒体也爱玩点噱头。这也难怪,侍弄文学的人说起来在国中为数不少,还有那么多的单位支撑着,国家级的地方的,形成了庞大的阵势,如果不发出点声音,这碗饭大概没了滋味,所以,虽多非议,...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