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 文学 >>> 中国各体文学 >>> 中国戏剧文学 >>>
搜索结果: 16-30 共查到知识库 中国戏剧文学相关记录98条 . 查询时间(0.388 秒)
高行健与中国戏剧     高行健  中国戏剧       2013/2/22
关于高行健的研究已经不少。对高行健与中国戏剧的关系, 以往的研究中已经有两点共识: 1 、高行健的戏剧受到中国传统戏剧, 即戏曲的影响; 2 、高行健作为一个戏剧革新者, 曾在上个世纪8 0 年代对中国戏剧发生过影响。
严格意义上的京剧研究始自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后期。近七十年来,京剧研究取得了许多重要实绩,但也存在一些很严重的问题。“流派艺术”论、“演员中心”论、“声腔剧种”这三种理论框架,既对京剧艺术本身有很多不利的影响,也对京剧研究有很大的制约。只有努力打破这三种理论框架的约束,京剧研究才能真正走向深入。
京剧跨界创作的启示     京剧  跨界创作  启示       2010/6/18
中华读书报“家园版”11月25日刊载了《“跨界写作”的启示》是一篇很好的文艺评论,它的价值在于提供了一种创作思路和模式。在文章临近结尾,作者举例说明了19世纪30年代京剧跨界创作(包括写作)的繁荣灿烂的情形,虽然没有展开,好像“刚开头就煞了尾”,但却依然引起了我们的追忆和反思:当初京剧跨界创作有何经验值得我们启示?
论奥尼尔的悲剧人物     奥尼尔  悲剧人物  精神内涵  宿命       2009/9/2
本文主要论述了美国戏剧之父尤金奥尼尔的悲剧人物悲剧的产生原因和悲剧的精神内涵的异同,指出了奥尼尔的悲剧人物的三大种类,并对应了奥尼尔创作的三个时期。同时在分析精神内涵时与戏剧史上的一系列悲剧做了比较,指出其传承和创新之处,并试图简略分析悲剧人物内涵变化的原因。尤其强调奥尼尔后期悲剧的现代性和独一无二的历史地位,指出了它对后代荒诞派戏剧和存在主义戏剧的影响。
2003年金秋10月,上海美琪大剧院上演了国家话剧院携来的话剧《赵氏孤儿》。这出戏改编自元杂剧家纪君祥的名著《赵氏孤儿》。此剧以其新颖而又震撼人心的手法征服了沪上的众多观众及戏剧研究人士。在上海乃至全国掀起了一阵波动,人们似乎又重新看到了话剧的力量与希望所在。这出戏的导演正是国家话剧院的青年导演田沁鑫。
当《桑树坪纪事》中的汉白玉女像升腾而出,当《红舞鞋》中的舞鞋在空中飘荡起来,当《麦克白》中的皇冠轰然倒塌的时候……一种无形的力量在敲打着观众的心灵。我们眼中看到的只是雕像,舞鞋,皇冠等普通的物像,而它所带来的审美效果却大大地超越了其本身所具有的意义,这就是“隐喻”的强大的表现力,也是戏剧导演手中的重要武器。下面我将就舞台调度中的隐喻符号作一番论述。
《牡丹亭》又名《还魂记》,完成于明万历26年(1598年)至今已经四百余年,是汤显祖的代表作,汤显祖本人也对该作颇为得意,云:“一生四梦,得意处唯在牡丹。”而似乎正如汤显祖所期望的那样,这部传奇一直受到文学界和戏剧界的重视。很少有古典剧作像《牡丹亭》这样在舞台上常演不衰,受到不同时代观众的欢迎。本世纪以来,学术界在《牡丹亭》的研究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特别是对《牡丹亭》的思想艺术价值进行了更加深刻、...
二十世纪元曲研究刍议      二十世纪  元曲研究       2008/9/24
1913年王国维《宋元戏曲史》的问世,一般认为是中国戏曲学这门学科创立的标志,也是真正的元曲研究的开始。戏曲研究成为20世纪文学艺术研究的“显学”,元曲研究贡献尤多。在告别20世纪之际,我们一方面可以回首过往的辉煌,但更重要的一面则在思求未来的进步。笔者在陈述20世纪的元曲研究时,称得者少,述失者多。言未必中窍,议未必肯綮,僭述管见,原只求进步之途,同道或能体谅。涉入正...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中共中央立即向全国发出通电,指出:“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全国迅速掀起了抗日救亡的热潮,整个文学艺术界也立刻做出反映,其中又以戏剧创作和舞台演出为最快。 炮火中的戏剧创作 当“卢沟桥事变”的消息传来,中国的进步戏剧工作者无不义愤填膺,立即投身到拯救国家民族命运的伟大斗争...
近年来的儿童剧创作,受到来自现实社会的种种挑战,曾一度出现了举步维艰的局面。但是,广大的儿童艺术工作者没有气馁,没有抱怨,在政府的支持下,努力开拓儿童剧发展的新途径,千方百计地丰富儿童剧创作,创造出各种新颖的舞台演出形式,竭尽全力地为广大的少年儿童服务,使儿童剧的舞台上开出了一朵朵灿烂的艺术花朵。 创作:题材扩大与内容深入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思想观念在变化,儿...
自本世纪初王国维奠定戏曲史学科之后,几十年来在戏曲形成的时代这一问题上一直聚讼纷纭。然而持不同观点的诸家,其所据材料却并无二致,其分歧乃在于诠释的标准和角度的差异。本文从方法论角度对长期以来这一研究领域中所存在的一些普遍性问题作了反思与探讨。
《戏剧的理论与分析》(四)     戏剧       2008/1/8
3.1.内/外交流系统中的信息 在分析戏剧文本中的信息传播途径时,会遇到多种困难,其中之一就来自第一章所提到的内交流系统嵌于外交流系统之中这一现象。一般来说,单一的语言符号或非语言符号的信息价值是不定的,必须首先确认对它的价值评估是在内交流系统还是在外交流系统进行,然后才能确定它的信息价值。如舞台上的室内布置,对活动于其间的人来说,其信息价值不大,因为这只是他们熟悉的环境的一部分。但对观众来...
《戏剧的理论与分析》(十一)     戏剧       2008/1/8
第五章 剧中人物和戏剧角色 5.1.情节与角色的相互依赖 在传统上,一提到戏剧角色与情节的关系,我们就会想到:哪个是第一位的?情节还是人物?我们不想对这个问题的历史演进过程作详细的考察,只是想指出:从亚理士多德的《诗学》,到戈特舍德的《为德国人写的批判史学试论》(1730),再到布莱希特的《戏剧小工具篇》,这一脉传统的理论著作都坚持情节先于人物,而莱辛则站在这个观点的反面,其《汉堡剧评》第51...
《戏剧的理论与分析》(十五)     戏剧       2008/1/8
不过是梦中的妄念。[1] 然而,与斯特林堡的剧作不同的是,将这出戏视为在舞台上表现的一个梦,并不完全符合作品的实际情况。它更像是一个事后添上去的玩笑,对作品的整体接受没有深刻的影响——除非是导演把他的一切构思和艺术处理都按照该剧的标题和收场诗的要求推倒重来。 斯特林堡的《一出梦的戏剧》没有戏剧层框架,而格里尔帕策和施尼勒茨的剧作在交际上却很明确、很规范,它们在主戏剧层和梦境嵌入层之间都有明显的...
《戏剧的理论与分析》(十四)     戏剧       2008/1/8
他们已经到了下边,准备 在我的脚下完成恐怖的工作。 我听见了声音——不,不!离开,离开 离开这充满恐怖与死亡的屋子! (他试图从另一扇门离开,但发现上了锁,又转回身来) 什么?是神的命令把我囚禁 去听那不忍目睹的惨杀? 彼得波罗的牧师——他为她布道—— 她打断了他——听!她在大声祈祷, 她声音坚定——现在沉寂了——全场肃然! 我只听到女人的啜泣, 她们在给她卸装——听!现在他...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