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 文学 >>> 中国各体文学 >>> 中国诗歌文学 >>>
搜索结果: 91-105 共查到知识库 中国诗歌文学相关记录1268条 . 查询时间(4.074 秒)
李榖、李穑父子是先后考中元朝进士并接受元廷任职的朝鲜半岛士人,他们的仕元为两地文学交流带来契机。李榖、李穑父子诗歌创作倾向在总体上表现出一致性,有投身大都,向往与留恋并存的一面;又有游离大都,怀归与旁观共在的一面。朝鲜半岛与中原王朝复杂微妙的关系,是李榖、李穑父子诗歌创作倾向形成的主要语境。受箕子记忆和朝鲜半岛身份认同的共同影响,李榖、李穑父子在中心与边缘的张力中选择进退,并为朝鲜半岛文学发展作出...
最能体现辽代诗歌成就的是契丹诗人,如耶律倍、辽圣宗、辽兴宗、辽道宗以及萧观音、萧瑟瑟等。《醉义歌》的作者寺公大师也是契丹诗人。在辽代统治集团中,赋诗成为重要的活动,许多具有仪式感的场合,君臣往往以赋诗的方式表达情感,增强文化氛围。契丹朝野普遍效仿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风。契丹诗人对于白居易诗的接受,一方面在于其直切易晓,另一方面在于其讽谏精神。在契丹诗人的创作中,讽谏是具有普遍意义的特质。
萨都剌是元代中后期诗风转变的体现者,其诗作脱胎于并突破元代中期诗风,形成具有鲜明个性的风格。顾嗣立称他是“于袁、赵、虞、杨之外别开生面者”。萨都剌诗的“别开生面”可从几方面把握,其一是“风流俊爽”与“开阖变怪”;其二是变元代中期的“元气”为诗成后期的“清气”为诗;其三是中期诗雍容、蕴藉、儒雅,而后期诗动感、直白、放浪。萨都剌诗中最能体现其独特精神的,是那些直接暴露元朝在帝位争夺中的阴谋与杀戮的时事...
吉狄马加诗歌的接受至今已有近四十年的时间,其间经历了从主题阐释到文本细读的转变,在被国内的接受主体接受的同时,其诗歌也被国外的批评家和诗人们所关注。文章对吉狄马加诗歌的国内接受和国外接受二者之间的不同和建立联系的连接点进行综合梳理和探讨。
近年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方式不断创新,古典诗词从文献与书本中走上荧屏,以生动新颖的方式走向大众,最近开播的《2022中国诗词大会》便是其中代表。
牲畜肉在赋中常被置于“鄙”处。《楚辞》和汉大赋中,肉食也曾被褒扬,但在《七发》中已被明确否定。而通过猎狩获取的肉类,常与男性勇武气质相关联,游牧民族食肉饮酪又使牲畜肉带有某种异族色彩,这与文人讲求的文雅南辕北辙。相反水产白肉自东晋南朝便与南方秀美风物相结合,并完成诗意化提升。士阶层的养生传统、养德诉求,以及对文人理想形象的塑造,形成了“肉食之鄙”的书写偏见。
从战国秦汉时代的文献来观察,先秦时代存在两个诗歌文化传统:音乐文化传统和文本文化传统。二者相互交叉,原是一个整体,但很早就有了比较明显的分际。音乐文化中的两周歌诗,至西晋荀勖修改雅乐而最终消亡。文本文化中的诗,在春秋时代的外交场所中被引用,已经开始了经典化过程。西汉以后的《诗经》明显属于文本文化传统。近年来学者们以口头和书写这两个概念工具讨论早期诗歌传统时,产生很多争议,一个易被忽略的原因是:这两...
壬寅新岁,开卷有益。让我们一起在珍贵的古代典籍里,在传统节日诗词的字里行间,寻找那些有趣的时间与名物线索,试试解读春节习俗的各种密码吧!
曹旭,常州金坛人,上海市文史馆馆员,上海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文心雕龙》学会副会长,中华诗教学会副会长。主要研究方向为六朝文学、近代文学、中国古典文论和域外汉学;以《诗品》的系列研究享誉学术界。
清末以来,经过梁启超等人援引译介的日本新名词大量输入,广受中国读者欢迎。其派生效应是新名词被滥用的情形非常普遍,大量的“新名词入诗”及有关的“文变”现象出现即是表征。文以载政,因文见政,这引发了诸多争议,时人纷纷反思援用新名词之得失,尤其关注因“文变”导致的“世变”及其影响问题。
与其他现代旧体诗词一样,抗日根据地旧体诗词一直没有得到研究者足够的重视,更不要说以现代性品质入史。其实,旧体诗词在抗日根据地是一个巨大的存在,特别是它对中国形象的塑造可谓情理交融、简约明快,反映了积极进取、健康向上而又自由雄健的价值观和审美风尚,诠释了国家民族的希冀与梦想。这既有助于对共产党领导人及广大人民群众精神风貌的艺术表达,也有利于新型军民鱼水关系与延安政治形象的形塑。抗日根据地旧体诗词塑造...
发轫于唐诗的海洋灾害书写,至两宋已由片段而全篇、由意象而叙事,蔚为大观。特别是两宋不少诗篇以灾害事件为中心,反映了宋帝国东部沿海南北各地遭受飓风、风暴潮等海洋灾害的历史图景,形成忧悯受灾疾苦、歌咏御灾业绩、反省人类过失等系列应灾主题,表现了华夏先民历经苦难、依海而生的峥嵘历程和斗争精神,展示了当时士人应对海洋灾害的精神成长过程,实现了对海洋灾害这一民族心腹大患的生命体察和人性关怀,标志着这一题材的...
薛瑞兆《新编全金诗》是金诗总集编纂的集成之作。编者广搜博采,新增诗家170余人、诗歌近700首,并对诗人生平、诗歌归属等问题重加考辨,纠正了旧版的若干疏误。全书注重校勘,且通过增加“副文本”“诗本事”等丰富的诗作相关文献,为金诗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体现了辑存一代精善文献的功力与匠心。
有元一代,奉祀诗歌创作繁盛,其诗题多有“代祀”“降香”之类标记。文人奉皇帝之命代祀四方,奉祀岳镇海渎、海神天妃、孔庙、道教仙山等,沿途创作纪行组诗。元代奉祀诗歌不仅真实反映了国家祭祀活动的整体面貌,也反映了在蒙、汉文化交融中所形成的多元文化建构,以及在海运发达的历史背景下所形成的海神信仰崇拜。
中观是由大乘佛教而来的一种不落极端、通脱超然的观念。康若文琴以富有特色的诗歌创作彰显了这一美学观。具言之:化用佛理禅意营造清静自然之境,借用“静穆观照”书写同一无碍的和谐存在观,追求“静”“空”与“清”意蕴,彰显藏地人民跃动的生命观。此“中观”诗法,拓展了当代藏族汉语诗歌的诗学内容和主题边界。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