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 中国语言 >>> 汉语研究 >>> 汉语研究其他学科 >>>
搜索结果: 121-135 共查到知识库 汉语研究其他学科相关记录174条 . 查询时间(3.366 秒)
本文从关于分析语境的层次性和语境的动态性的理论框架出发,概要地叙述了语义在语义学和语用学中的研究情况,概述了韩礼德理论关于语境与意义和意义与词语关系的论述。然后,以关于语境以语言语境、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构成的理论框架为基础,将韩礼德的理论框架的应用仅限于情景语境,尽力将上述四种有关意义和语境的理论框架结合起来。在分析的过程中,本文将情景语境理论应用于研究语用学问题,将语义学视为其他语义研究的基础。...
母语迁移一直是二语习得领域引起争议的问题。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以来,国外错误分析的焦点一直是母语迁移在错误语料库中所占的比例;其中最引人瞩目的人是Dulay and Burt (1974),他们通过对179名母语为西班牙语的一组儿童学习英语所犯错误分析发现只有3%的错误可归为母语干扰;另一些错误分析统计也发现由母语干扰导致的错误一般只占30%左右(Ellis, 2001);而国内错误分析的相关研究...
Compliments are very common both in English and Chinese contexts, which are served to increase or consolidate the solidarity between the speaker and addressee (Holmes,1988).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d...
语言文字如何传承与创新     语言文字  传承  创新       2009/4/10
汉语言文字的流变演化并不是毫无章法、或者可以任意为之的,而是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这种客观规律,就是她的流变演化必须与人们生产生活实践的变化相适应,必须与整个民族文化中其他组成部分的变化相调适。这一客观规律要求我们,任何时候都要把握好传承与创新之间的平衡。
对现代作家、散文家和翻译家林语堂的英文著作My Country And My People及其汉译本《吾国与吾民》的对比、分析、研究, 在国内外都很少见。本文将以My Country And My People英文原著及其汉译本《吾国与吾民》为语料, 以语言国情学及常用汉语国俗词语的英译方法为理论指导, 对语料中汉语国俗词语的英译方法进行对比研究, 以期对汉语国俗词语的翻译带来一些有益的启示, 对...
冲突话语是一种普遍的社会文化现象,是话语分析、语用学等许多学科的研究课题。本文根据衔接与连贯理论,以汉语自然冲突话语为语料,通过定量与定性分析,论述了冲突话语的衔接手段,揭示了冲突话语衔接与连贯的特殊性,进而证明在冲突话语中由于双方不一致的地方增多,与自己的话语和对方的话语的衔接与连贯也会随之增多。
冲突话语是一种普遍的社会文化现象,是话语分析、语用学等许多学科的研究课题。本文根据衔接与连贯理论,以汉语自然冲突话语为语料,通过定量与定性分析,论述了冲突话语的衔接手段,揭示了冲突话语衔接与连贯的特殊性,进而证明在冲突话语中由于双方不一致的地方增多,与自己的话语和对方的话语的衔接与连贯也会随之增多。
汉语是一种主题显著的语言,汉语的这一特点与主语显著的英语相差很大,汉语与英语之间的这一差别给以汉语为母语的学生的英语学习带来了不小的影响,这一影响被称为负迁移作用。本文首先将汉语的主题与主语进行了对比,然后就汉语主题显著性特点对汉语学生的英语学习产生的负迁移作用进行了问卷调查并进行统计分析。最后笔者提供了克服这一负迁移作用的相关应对方法。
21世纪的华语和华文     21世纪  华语  华文       2009/3/4
20世纪华语和华文发生了历史性的大变化。语言从方言到国语, 文体从文言到白话, 注音从反切到字母, 字形从繁体到简化。这是两千五百年来语文变化的继续和发展。以前的变化是:春秋的雅言, 秦代的书同文, 两汉的废篆书、改隶楷, 唐代的反骈俪、用散文 (“古文运动”), 清代的废除八股文, 历代石经的字形规范化。20世纪发生了大变化, 21世纪会静止不变吗?未来学者说:整个世界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大变化。...
语文建设与语文教学     语文建设  语文教学       2009/3/4
1.1 进入21世纪, 中国和香港地区出现了什么新的变化?我的答案是:中国的“入世 (WTO)”和香港回归后的“入中”。 1.2 中国的“入世”不用多说。为什么要说香港的“入中”呢?香港不是在1997年已经回归祖国了吗?事实上不是这么简单。1997年, 香港只不过是换了旗帜, 由米字旗换了五星旗,“其它一切不变, 平稳过渡”。
艾儒略对汉语的贡献点滴谈     艾儒略  汉语  贡献       2009/3/4
香港中国语文学会编辑的《语文建设通讯》和《词库建设通设》(后者暂告停刊) 独具匠心地刊发了多篇讨论近代科技词语史的文章, 是语言研究与经济、文化建设紧密联系的新路, 是补空白之举。《语文建设通讯》第68期 [意] 马西尼着、孟伟根译、黄河清校《艾儒略对汉语的贡献》就是其中一篇。
新加坡华语中的日语借词     新加坡  华语  日语借词       2009/3/3
众所周知,新加坡是一个多民族、多元文化、多种语言的国家。其语言环境非常复杂。民族之间的语言借用现象,以及借用外来词的现象也相当普遍。
19世纪初至20世纪中叶的中国近现代历史阶段,汉语中出现了大量的新词。对这些新词的词源进行研究是汉语词汇史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但长期以来,这方面的工作并没有受到很好的重视,各类汉语词典包括像《汉语大词典》这样的大型辞书对近现代汉语新词的词源也缺乏详细的描述和说明,“这反映了我国词语源流考证中‘厚古薄今’的现象”1。有鉴于此,香港中国语文学会和汉语大词典出版社(上海)进行合作,在已收集到的材料和研究...
黎锦熙先生和注音读物     黎锦熙  注音读物       2009/3/3
黎锦熙先生(1890-1978)是中国语文现代化运动的先驱和导师。他在语言学方面有许多卓越的贡献。他的与众不同的地方是, 他不仅重视语言学理论的研究, 更加重视语言生活的现代化, 认为这是整个国家现代化的必要条件。
“分”字意义何其多       意义  歧义       2009/3/3
韩国留学生李玄玉曾撰文说,中央电视台一套中“新闻30分”的这一名称,她“看着很不舒服”,因为这一名称中的“分”字有歧义:它可以指时间上的分,也可以指评定成绩的分,因此“新闻30分”也可理解成给这档新闻所打的分数是30分(见李玄玉“说‘新闻30分’”,见本刊2002年第71期第78页)。汉语中的“分”是个多义词,对于外国学生来讲,可能在理解上有些困难。汉语中有不少单音节词(如“代”、“皮”、“针”、...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