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 中国语言 >>> 汉语研究 >>> 中国古文字 >>>
搜索结果: 16-30 共查到知识库 中国古文字相关记录292条 . 查询时间(2.39 秒)
语言文字研究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传统。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先哲们对语言文字就有一些哲学思考和重要论断,如《论语》中孔子的“正名”思想深刻揭示了命名行为的重要社会功能,《荀子》“约定俗成谓之宜”的观点对语言本质属性做了精准的定位。到汉代时,中国就涌现出最早的词典《尔雅》(成书或在汉代之前)、最早的方言词典《方言》(扬雄)、最早的汉字字典《说文解字》(许慎)、最早的词源词典《释名》(刘熙),其中...
甲骨文中有一个长期未能得到确释的疑难字,这个字过去或释“朿”,或释“垂”,或释“無/舞”,或疑为“根”字初文,姚孝遂认为:“诸家所释,皆难以信据。”(《甲骨文字诂林》258—261页,1996)我们认为,该字可与西周以后的“叕”(或作偏旁)字进行纵向系联。 西周金文、战国文字、秦汉文字材料中“叕”(或作偏旁)字有下列典型字形。
古代汉语研究所所属的汉语言文字学学科,最早可追溯到1902年京师大学堂师范馆的国文类(文学院的前身)开设的汉语、汉字课程,至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早在建校初期,国学大师章太炎先生的三位弟子吴承仕、黄侃、钱玄同以及一大批汉语言文字学领域的大师级学者都曾在这里传道授业。
马王堆帛书《六十四卦》以汉隶抄写,为西汉前期作品。图版较完整地公布在《马王堆帛书〈周易〉经传校读》和《长沙马王堆汉墓简帛集成》两书中。秦至西汉前期简帛资料中保存了“六国古文”的遗迹,周波曾指出帛书《六十四卦》很多用字现象,都是受到了六国古文的影响,尤其是与受到楚系文字的影响有关。本文将从异体字的角度,对帛书《六十四卦》中所使用的异体字进行源流上的考订,并具体分析造成这些异体字的原因。
本文讨论直接从朱德熙(1983)《自指和转指》这篇重要论文开始的。朱先生认为古汉语“者”为名词化标记,可以分为转指和自指两种:转指的“者t”在主谓结构里提取主语,得到的“VP者t”,其所指与原来的谓词性成分的所指不同,如(1)-(3)例;自指的“者s”不提取句法成分,“VP者s”的所指与原来的谓词性成分的所指相同,如(4)-(6)例。
《春秋左传考义》是日本江户时期龟井南冥对《春秋》经文及传文中存疑的语句进行精心注解的一部重要著作。龟井南冥善于实证研究,注重义理探析和语气照应,对无法精准训释的内容或并存诸家之说以备案,或存疑不考以阙疑,从而保证了注释的客观公正;他以批评杜预注为出发点,指陈杜预注失误、失考、失于详、取臆说、强为之解等,并逐一辨证,或补充杜预说,或立新说;他在材料的使用上强调可据性、可靠性,注重广泛寻求类似的语例和...
"商人"的身份在中国古代一直充满矛盾。一方面商人处于"四民之末",备受打压,另一方面,由于商业本身的重要性,商人阶层又顽强地发展起来。鸦片战争以后,"洋商"在中国的影响力与日俱增,政府也设立"商部"之类的组织来管理并为其正名,中国商人的身份开始重新建构。在诸多因素中,"洋商"的全面影响及其与"华商"的互相建构成为中国商人重构身份认同的重要因素。洋商所代表的强权对"重商主义"环境建设,对商人群体的主...
燕国文字中有个旧释为“巾”,或释为“虫”的字,我们改释为“奂”。以“奂”为偏旁的字,习见于燕国陶文和玺文中,其中燕国官玺中的“唤”,读为“苑”,官名。燕玺复姓“衒唤”,从吴振武先生说,读为“轩辕”氏。
魏晋时期是汉语史上量词形成的关键期,出土楼兰汉文简纸文书是魏晋时期的实时材料,记录了当时量词的实际使用情况。据穷尽性统计,楼兰汉文简纸文书物量表示法基本形式有3种,出现一般量词17个,度量衡单位量词18个。
春秋金文反书研究     春秋金文  反书  象形       2015/5/28
春秋铜器铭文中有反书的共477件,占春秋器总数的30.58%,分布涉及各个器类,时间贯穿春秋早期到晚期,地域分布涉及泰国以外的当时几乎所有诸侯国。有反书的单字共101个,情形分独体字反书、合体字整字反书、合体字部分构件反书、合体字某一构件易置并反书四种情形。春秋金文中的反书无区别意义的功能,是甲骨文系统“正反无别”构形特点的延续。春秋金文反书的数量与功能表明春秋金文文字系统尚有较强的象形性。春秋金...
《左传》中的“与”字     左传      刘萍萍       2013/11/25
《左传》中的“与”字。
本文探索汉语价值判断“是非”观念的来源、它与原初“是”“时”观念的源流关系。认为:在汉语“是”与西语“to be”之间,既有对应性,又有差异性。作为价值判断的“是非”观念,来源于作为形而上学观念的早期“是”的存在者化的指代神圣性;而这种形而上学的“是”观念,又来源于前形而上学的更为原始的“是”“时”的标示存在本身的系词性;这种原始的“是”“时”观念,乃是华夏先民的源始的生存之领会与解释。
《中国文字》新三十六期于2011年1月由台湾艺文印书馆出版。本辑收录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论文14篇。全书平装16开,定价新台币330元。
吉林大学吴振武教授的《〈古玺文编〉校订》于2011年1月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此次出版的新书是据吴振武先生的同名博士学位论文(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1984年,导师于省吾教授)的手写稿影印出版的。该书为 “人民美术名家学术文丛”的一种,大16开,定价 64元。
 台湾书房出版有限公司出版的“出土思想文物与文献研究丛书”是一套以出土文献与思想史为核心内容的系列丛书,收录著作均是学界最新的研究成果。丛书围绕甲骨、金文、战国楚简以及秦汉简牍等材料,内容涉及文字学、文献学、甲骨学、先秦史、思想史、天文学史等领域。丛书以专题研究和论文集为主要形式,作者以中国大陆和台湾学者为主,既有著名专家,又有学界新锐。丛书已出版34种(由于第26、27、29、30四种著作暂缺,...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