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 >>> 法学 >>> 法律史学 >>> 中国法律思想史 >>>
搜索结果: 106-120 共查到知识库 中国法律思想史相关记录231条 . 查询时间(6.484 秒)
一、背景从法律文化上说,中国历来是一个重实体、轻程序的国家。程序问题被认为是形式问题,是表面文章,不具有独立的价值,只具有从属的意义。但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近十年中国的法学研究和法律实践中,程序问题却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人们不仅指出了程序问题和实体问题在价值上的同等重要,以及实体正义对程序公正的依赖,而且还在发生学和比较法的意义上强调了程序规则相对于实体规则的优先性。[1]对法律程序的注重...
“中国古代有无行政法”问题, 长期为学界所关注, 史学和法学都有论证, 但众说纷纭。已有资料的分野表明, 立论包括肯定和否定两种。(一) 否定论。著名史学家陈寅格认为中国古代没有行政法, 至于各朝有关行政的典章最多只是官职法。其后, 否定论长期影响着学者的研究。管欧在上世纪30年代即认为,古时中国行政“即间有律例习惯, 亦谨系拘束被统治者之一般人民, 而非约束统治者之本身, 故行政法之观念, 自无...
独角兽,又名獬豸,是中国上古传说中的一种神兽,它似羊非羊,似鹿非鹿,头上长着一只角,故俗称独角兽。独角兽的样子类似麒麟,它们同为传说中的神兽,不同之处在于独角兽头部正中长有一角。在我国古代文献中,对独角兽多有记载。最早的记载出现在《说文》中,当时“豸”被写作“ ”:“ ,刑也。平之如水,从水; ,所以触不直者,去之,从去;法,今文省。”汉代杨孚所著《异物志》写道:“北荒之中有兽,名獬豸,一角,性别...
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离不开对法律文化的研究和分析。虽然中国法律文化经过了百年的现代化探寻,也积累了不少经验,但还没有从根本上走出困境,仍面临着如何对待传统法律文化和西方法律文化、如何解决先进的制度性法律文化和落后的观念性法律文化之间的冲突以及如何与外部经济、政治环境相协调等理论和现实问题。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把眼睛投向历史,从历史寻求借鉴特别是回顾晚清法制变革这样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历史...
据我看来,上述竹枝词更多的是表达一种社会和政治的理想,一种憧憬的心境。然而理想归理想,社会、政治和司法的现实却是另一光景。对这种局面,清代竹枝词即有很好的描述;岂止是描述,实际上,更多的是控诉。请看竹枝词的刻画:“一县群推大令尊,弊端百出岂无冤。缙绅长厚新来好,谁短谁长自闭门。〔5〕895但见累累日被拘,未闻研鞠脱冤诬。三章新改萧何律,一卷谁陈郑侠图。执法敢辞民怨读言,宣威刚被鬼揶揄。感君宽厚培风...
关于“竹枝词”的起源与特点,宋代郭茂倩所编《乐府诗集》录有:“《竹枝》本出于巴渝。唐贞元中,刘禹锡在沅湘,以俚歌鄙陋,乃依骚人《九歌》作《竹枝》新辞九章,教里中儿歌之,由是盛于贞元、元和之间。禹锡曰:‘竹枝,巴俞也。巴儿联歌,吹短笛、击鼓以赴节。歌者扬袂睢舞,其音协黄钟羽。未如吴声,含思宛转,有淇濮之艳焉’。”〔1〕1140据此,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其一,竹枝词起源于巴渝地区;其二,它有民间文化...
《人民日报》记者 何民捷2005年底,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研究》(十卷)正式启动。为了解这项研究的进展情况,记者近日采访了该项目的首席专家———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名誉院长、中国人民大学法律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曾宪义教授。记者:随着国学热的兴起,学术界更加注重从不同学科的角度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研究。从法学的角度看,当前加强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研究有何现实意义?曾宪义:法律制度作...
本文拟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独特视野出发,对于清官信仰的民间意识、清官司法的理性认识能力、清官司法的权力界限以及清官司法的社会意义和法律意义四个方面进行检讨。
中国法律文化变迁及特点     特点  变迁  中国  法律文化       2008/6/10
法律制度总是在一定的法律思想观念指导之下制订和执行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法律文化是一个国家法律制度的灵魂。正因为如此,在建设社会主义法制过程中,加一个国家的法强对法律文化的研究,不仅可以从静态上帮助我们对现行法律制度的了解,而且可以从动态上帮助我们把握一个民族法律制度变迁的脉搏。一、法律文化的概念和功能世界范围内法律文化概念的出现,大约是20 世纪60 年代的事情。在美国, 这一概念最早开始与196...
法律文化概念是在20世纪60年代出现的。法律文化结构可分为三个层次:物质层次——法律组织机构、法律设施,心物层次——法律制度、政治制度,心理层次——法律价值观、法律意识、法律思维。中国近代法律文化经历了表层变化、表层深化、深层结构 的变化三个演变历程,它是在西方法律文化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冲突交融过程中整合而成的。法律文化的演进始终与政治密切结合在一起,法律从属于政治;近代80年间,法律文化变迁的...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红色区域的劳动立法是工农民主政权立法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考察和研究这一时期的劳动立法是中国革命法制史的课题之一,不仅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而且也有其实际的意义。不过,由于当时的立法工作是在极其严酷的战争环境中进行的, “围剿”和反“围剿”斗争激烈,革命根据地处于流动或半流动状态,有关劳动立法的史料,多有散失,搜集、整理殊非易事,加以建国以来,在相当长的时间里,由于“左”...
一、《破产律》的颁布 中国社会在清末以前,由于商业不够发达,加之政府的重农抑商政策,未见有关破产法律的规定。长期以来,对欠债不还者,在法律上实行“以刑代偿”或债务奴役,如《唐律》规定,对“负债违契不偿”者,除规定赔偿外,还要处以笞杖刑,甚至徒刑;同时,《唐律》还允许债权人对违契不偿者,可强制扣押其财物,或令债务人及其户内男口,以劳役代偿债务,即“役身折酬”;直至清代,“役身折酬”制度...
中国法学教育沿革之研究     法学教育  中国       2008/5/11
一、引言 美国著名法学家庞德(Roscoe Pound)于1948年2月4日在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法律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上所作的关于中国法学教育问题的报告中指出:"法律教育是法律的基本问题,而法律是宪政的基本问题。"我们相信此言非虚。在这个意义上说,中国法学教育的发展史即是中国法律命运的变迁史,同时也折射出了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 研究中国法学教育,首要问题当是确定研究起点,即确定研...
中国古代传统诉讼观念     传统诉讼观念  古代  中国       2008/5/11
明人张瀚《松窗梦语》记述了他亲自处理过的一个典型案件: “余为郡守,预约州邑,凡事难断处者,听其申达。大名有兄弟构讼财产,继而各讦阴私,争胜不已。县令不能决,申解至郡。余鞠之曰:‘两人同父母生耶?’曰:‘然。’余曰:‘同气不相念,乃尔相攻,何异同乳之犬而争一骨之投也!’各重笞之,取一扭各械一手,置狱不问。久之,亲识数十人入告曰:‘两人已悔罪矣,愿姑宽宥。’唤出,各潸然泪下,曰:‘自相...
中国民法史概述     民法史  中国       2008/5/7
中国是法制文明发达很早的古国,已有四千多年没有中断的历史,在漫长的法制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诸法并存,民刑有分”的封建法律体系。在这个法律体系中,刑法是主干,历朝代表性的法典基本是刑法典,这是由于中国古代重公权、轻私权,以及其他的国情因素所决定的,但决不是说中国古代只有刑法和刑法史,而没有其他法律和其他的法律史。相反,由于社会关系是复杂多样的,法律调整的方式也是复杂多样的。根据法律调整对象的特殊性...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