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 >>> 法学 >>> 法律史学 >>> 中国法律思想史 >>>
搜索结果: 151-165 共查到知识库 中国法律思想史相关记录231条 . 查询时间(3.503 秒)
近人王国维先生尝言:“中国政治与文化变革,莫剧于殷周之际。”①《易经》为商周之际的巫史之作,②而“讼”卦是《易经》六十四卦中集中记述当时法律实践活动的一卦,这是历来的易学家一致公认的事实。然而对于“讼”卦反映的内容的解释则众说纷坛,隐约迷离,有些不明不白;笔者从法律文化史的视角考察认为,“讼”卦所反映的是商周之际的一次法律大变革,透过“讼”卦的卦爻辞的片羽吉光,折射出商周之际的社会思潮由神本位往人...
“六赃”与《福惠全书》     六赃  福惠全书       2008/2/20
"六赃"是中国古代刑律上的一个术语,一般辞书未见收录。台湾出版的《中文大辞典》有本条诠释文,全文如下:六赃 不义之财凡有六种,谓监守盗、常人盗、枉法盗、不枉法赃、窃盗赃、坐赃也。{福惠全书·刑名部·杂犯·释六赃}一曰监守盗:监者监临,谓经管之人也;守者主守,谓经收之人也。凡经管、经收及临时差遣管领提调人员并佐贰首领官同署文案者,私用所收所管之物,皆是监守盗。一曰常人盗:原系官物,非监临主守之人,...
晚清时期,中国社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历史剧变。与此相关的沿袭了几千年的传统法律制度的变革亦时不我待。《钦定大清刑律》[①]便是晚清修律的标志性成果。19世纪末20世纪初,正是西方刑法理论新旧两派激烈争论的时期。东邻日本,刑法学界也掀起了新旧学派理论争论的热潮。日本1907年的刑法典就是在新派理论指导下制定的。深受传统律学影响的中国法学界,当时还无力形成刑法学派,更谈不上参与新旧两派刑法理论的争论,但...
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禁忌是一种历史悠久且极为复杂的文化现象,也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文化事象之一。它与原始宗教的关系、与人类早期法律“样式”的关系,长期以来一直是学术界关注和讨论的焦点。从生活在中国南方山地法律民族志中各民族的禁忌内容及其特征来看,禁忌无疑是这些民族的极其重要的社会控制形式之一,具有类似于近代法律的若干属性,在某种意义上可说是人类社会“法”的早期形态或起源形式,至少与其密切相关。本文...
蒙元法定死刑考辨     蒙元  法定死刑  考辨       2008/2/20
在中国古代刑法史上,蒙元法定死刑有着许多独特之处,而传世典籍的记载含混且颇多歧异。元初沿用金代死刑之制,有斩有绞;至元八年禁行金律后,法定死刑存陵迟、斩而废绞。但在蒙元时期司法实践中,陵迟和斩并不多见,类似前世之杖杀的"敲",是元代的一种适用较为普遍的死刑执行方法。此乃蒙元统治者在法制上用轻典、行仁政使然。
饶鑫贤先生著作目录     饶鑫贤  法律思想通史       2008/2/20
(一) 专著(含教材) 《法学辞典》(编委兼主要撰稿) 上海辞书出版社1980年6月出版 《中国古代案例选》(主编) 山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4月出版 《中国法制简史》(合著) 法律出版社1983年5月出版 《中国大百全书·法学·中国法律思想史》(副主编兼修订版主编) 中国大百科出版社1984年8月出版 《中国法律思想史纲》(上下册主编) 甘肃人民...
目录 序 导论 第一章 一般诉讼与秩序——以普通农民的民事诉讼案件为例 一、婚姻诉讼 二、“兄弟争产”诉讼中的伦理、宗法与律例 三、田土、房屋诉讼中的契约与“组织” 四、小结 第二章 “权力”与诉讼——以士绅的民事诉讼案件为例 一、士绅的“特权”与其进行诉讼的事实 ...
在世界法制文明发展史上,中国封建社会的法律以富有浓厚的儒家伦理色彩而独树一帜。在促成这一特色形成的诸多社会、经济、思想因素中,儒家的伦理学说特别是关于法律与道德相互关系的理论,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中国古代存在着各种法律形式,各代的法律形式也不尽一样,法律的内容甚为广泛,除刑事法律外,还有行政、经济、军事、民事诸方面的法律规范。儒家伦理思想对封建法律的影响,渗透到各种形式的法律之中,对以律典为代表...
中国法律史学会简报     中国法律史学会  简报       2008/2/10
2004年2月9日 第一期 中国法律史学会第七届代表大会简况中国法律史学会第七届代表大会2003年11月16至18日在山东大学召开,本次大会进行了换届和学术研讨。学术研讨的中心议题是"中国历史的法律变迁和社会进步"。与会代表共向大会提交学术论文数十篇,同时有数名代表在大会上宣读论文或发言,一些观点还引起了代表们的热烈讨论。这些论文和发言,涉及法律史研究的方方面面,例如:儒家思想与人权理念、儒家...
论清末的经济法规     经济法规  清末       2008/2/9
经济法规是保障社会经济生活正常运转的重要手段。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完善的经济法规,政府就不能有效地管理社会经济,也无法保证社会经济生活的正常发展。20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朝野部分有识之士,初步意识到制定和实施经济法规的作用;清政府为推行“新政”,发展近代工商业,也陆续制定并颁发了一系列前所未有的经济法规。这些举措,不仅在中国法制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而且对当时社会经济生活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一、关于大清刑律草案及其签注本文所提及的"大清刑律",是指1911年1月25日(宣统二年十二月二十五日)清政府颁布的《大清刑律》。此部法律,学术界另有《大清新刑律》和《钦定大清刑律》之说,今从朱勇老师的意见[1],以《大清刑律》称之。本文所指的"大清刑律草案",是指修订法律大臣、法部右侍郎沈家本等于1907年10月3日(光绪三十三年八月二十六日)和12月30日(光绪三十三年十一月二十六日)上奏的大...
大清律清世祖敕纂三十卷,十册(2函),律文459条。法学所旧卡片目录注明为"吴达海等纂,清顺治三年(1646)刻本",此即苏亦工《明清律典与条例》所称之法所甲本。检阅该本,知其曾经人重新装订和修缮。卷首一册,《律附》一册,正文八册,每半页九行二十字。卷首扉页中题书名"大清律",右上刻"钦定颁行",左下刻"武进县藏"。其中"律"及"藏"皆残下半边,但清晰可辨。诸律图中"同宗九族五服正服之图",它本皆...
“学无定法”,研究中国传统法的方法和视角也是多种多样,但有些方法是最基本的,比如历史学的方法,如果舍此而一味的追求“新颖”的方法,研究将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无意义的空谈就会成为学术研究深入进行的阻碍。当然,如果只拘泥基本的方法,也难以拓展学术的视野,使研究陷入呆板和僵化。此外,研究中的资料取舍也十分重要,因为中国历史悠久,即使一个小小的专题研究,要穷尽资料也是难以作到的。陷入“历史”,就会发...
礼治、德治、人治、法治是我们今日在谈论传统法时所必言及的。但是这些词汇在古代社会中有些并不存在。如“礼治”与“德治”、“人治”。或虽然存在,但与我们今天所言或所要表达的并不是一个意思。如“法治”。因此在论证中国传统法时,我们必须要清醒地认识到今日所说的古人的“礼治”、“德治”、“人治”、“法治”是我们运用当今理论,根据中国古代的史实而构建出的“体系”,是今人对传统法的诠释和总结。1、 礼治在中国古...
“中国古代社会的法律以刑为主,诸法合体,民刑不分”——是中国法律史学界的主流观点。在以西方法模式为标准的前提下,从“古代法”的角度来说,这种说法也许并不为过。但是“以刑为主”、“诸法合体”、“民刑不分”决不是“传统法”的特征。中国传统法的最大特征是“法”的条文与“礼”的宗旨的和谐结合。只要理解了“礼”,就会体悟到中国传统法的精神,这种精神一直影响到现在,其是中国之所以为中国的标志。所以研究中国传统...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