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电子技术 >>> 微电子学 >>>
搜索结果: 31-45 共查到人物 微电子学相关记录201条 . 查询时间(1.878 秒)
王永先后于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通信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电路与系统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于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大学电机工程系大规模集成电路方向获博士学位。2004年至2006年在西雅图ODT Inc.任技术主管,2006年至2011年在硅谷Synopsys Inc.模拟与混合部门任Staff Engineer/Engineering Manager。现为微电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GPS/北斗 射...
于伟泽,1988年2月出生,教授、博士生导师、齐鲁青年学者、IEEE 会员和IEEE VSATC会员。2017年8月毕业于美国南佛罗里达大学获得电子工程专业博士学位。2017年博士毕业后,来到美国欧道明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担任助理教授。2020年8月加入山东大学微电子学院。主要的研究方向包括芯片/硬件安全、边信道攻击与防御、物理不可克隆函数芯片、木马芯片的设计与检测等。截止目前已发表20余篇SC...
王兆江,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研究领域:微电子设备与技术。
张加宏,男,1979年11月生,江苏东台人,2009年博士毕业于东南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指导研究生近30人,《Journal of Micromechanics and Microengineering》,《IEEE Sensors Journal》,《传感技术学报》等国内外学术期刊审稿人。目前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微电子科学与工程系主任,电子信息集成电路方向负责人,主要从事微纳电子机械系统、微...
段铸,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无线能量传输、可穿戴天线及可植入天线的设计。先后发表国内外论文二十余篇,主持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基于医疗体域网的可穿戴天线研究”及东南大学毫米波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性课题“应用于医疗监测的无线胶囊内窥镜天线研究”。在2015年加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前,曾在中国电子集团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天馈部担任各类相控阵雷达的主任设计师,于2016年获江苏省“双创博士”,并于...
张庆平,安徽安庆人,1988年10月出生,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微电子和电信专业的专业课教学。
鲁麟, 男,安徽芜湖人,1980年生,教授,硕士生导师,安徽工程大学学科骨干。科研领域及方向:1. 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信息功能材料与器件研制);2. 半导体光电子材料与器件(发光二极管LED、激光器LD、太阳能电池SC及微波器件)。
周建林,重庆大学微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硕士生导师,副教授。主持和参与国家多项国家级、省部级和横向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在Applied Physics Letters、Journal of Physics D、Chinese Physics B等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公开或获权国家发明专利3两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研究领域: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电路与系统。
龚新勇,男,1975年8月,副教授,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专业博士。作为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其中SCI收录1篇,EI收录2篇,中文核心期刊4篇。主持并完成省级科研项目2项,其它科研项目1项,参与多项国家级、省级项目。
绍兴文理学院数理信息学院院长,博士、博士后/教授,香港城市大学访问学者,浙江省高校高水平创新团队“能量转化与存储”带头人,浙江省高校新兴特色专业“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负责人。研究领域为微电子材料与器件,新能源材料等。主持获批4项国家级项目和4项省部级项目;
陆向宁,男,1981年11月出生,工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12年6月于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获得博士学位。自2012年7月工作于江苏师范大学机电工程学院从事科研教学工作。
徐锡金,教授、博士生导师,泰山学者海外特聘专家,山东省优青,中国颗粒学会第二届青年理事会青年理事。山东省欧美同学会青年委员会委员,山东省光物理专业委员会,山东省激光学会理事。主要从事面向新能源、环境治理方面的研究,内容涉及功能催化材料结构的构筑及在环境领域中的应用、微纳结构光电器件的构筑及其功能材料太阳能电池的研究、微纳复合材料的合成及其在锂离子电池、超级电容器等能源领域的应用研究。教学工作:本科...
骆丽,北京交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信号处理与电子系统;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学位)。
李修函,北京交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教授;2006年7月于北京大学微电子学研究院获博士学位并加入北京交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工作。项目组经过多年的研究积累,在本领域顶级期刊发表多篇高水平学术论文,承担和参与了多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基金,北京市自然基金等科研项目。项目组与我校轨道交通安全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中科院纳米能源所等保持密切的合作关系,可为学生提供在一流的科研平台开展科研...
朱福龙。男,1974年生,江西新干县人,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1998年6月于武汉理工大学汽车学院获学士学位,2003年6月于华中科技大学工程力学系获硕士学位,2007年6月于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获机械工程博士学位, 2007年进入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微纳制造,微纳米力学,微电子封装可靠性、微纳米测试与测量;近...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