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信息科学与系统科学 >>> 信息科学与系统科学基础学科 >>> 信息论 >>>
搜索结果: 31-45 共查到人物 信息论相关记录72条 . 查询时间(2.023 秒)
余先川,教授。主要从事数据挖掘、图形图像处理(包括遥感、fMRI)、(非)线性空间信息统计学理论分析等应用基础研究以及计算机地学应用、计算机认知应用、网格技术与教育、GIS开发应用、数字空间信息处理与信息系统等研究和开发工作。
孙波:男,博士,北京师范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博导。中国图形图像学会高级会员、北京师范大学985教育信息与技术创新平台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室建设与管理专家组成员、江西省教育信息化专家组副组长。主要从事人工智能、图像处理、网络与信息系统的研究与开发,在智能化网络教育软件支撑环境的研究和工程方面具有丰富成果和经验。
汪成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兼职教授。1986年起先后被聘任为国家863计划信息领域首席专家、信息领域专家委员会委员、智能计算机专家组组长、国家S863计划专家顾问组副组长。已出版《面向对象的分析、设计和应用》、《灵境(虚拟现实)技术的理论、实现和应用》 等专著,和科普读物《灵境漫话--虚拟现实技术演义》,发表学术论文、报告百余篇。
吴晓娟,女,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现为IEEE会员,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 中国自动化学会会员,美国科学促进会会员, 山东自动化学会控制委员会副主任。招收研究生方向: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主要从事信号与信息处理理论与技术、图像处理、模式识别和智能测控系统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近来承担本科生、研究生课程共9门;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几十篇,其中有多篇被SCI...
尹立新,男,1959年生,硕士研究生导师。1983年由山东大学无线电电子学系毕业留校任教。1997年—今,从事教学、科研与科技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工作。 现主要研究方向:数字信号处理技术与DSP在数字信号处理中的应用(属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计算机自动数据录入与识别设备的研究开发,侧重应用等。
印鉴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山大学计算机科学系副主任、电子商务研究所副所长。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基金、科技攻关重点项目等十多个项目的研究工作。最近几年已在国内外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六十多篇,出版著译著三部,获得过两项省级科技成果奖
吴文娟,1953年3月生,女,1973年—1977年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计算数学专业,1977—1979年华东师大计算机软件研究班。硕士生导师。完成“七五”攻关项目“国产2000系列0A环境下的DSS软件包—知识型海关决策支持系统”(通过机电部计算机司的鉴定,并入收《“七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成果汇编》)。高科技“863”计划项目“人工神经计算的基础研究”。
应吉康,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副院长。计算中心主任、研究员。所属学科:计算机应用;研究方向:信息系统及其开发技术。发表论文:“LINUX集群技术”微型电脑应用;“信息系统的用户界面设计”微型电脑应用;“解决信息系统Y2K问题的工程方法”微型电脑应用;“图书情报系统中的数据安全性设计 现代图书情报技术等。
张乃孝,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信息科学系。参加DJS-11机(150机)研制工作,语言编译组、检查程序组主要成员;参加DJS-18机(6912机)研制工作,语言编译组、内存组主要成员,参加GC-01转报机总体和软件设计,总体组副组长和软件组长,参加DJS-200系列机软件研制工作,FORTRAN语言(改进型)编译组主要成员等。
程乾生,男,1940年5月7日出生,安徽怀宁人,汉族,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教授,应用数学、金融数学专业博士生导师。他在利用信息论研究熵谱估计方面,作了一系列深入的工作,给出了高斯平稳随机场最一般的熵率定义和相应的熵率公式,建立了ARMA模型和指数模型(EX模型)的最大熵谱模型,完整地解决了指数模型时域估计的问题,提出了最大联合熵谱估计方法。他也是我国最早研究信号处理的学者之一。他的著作《信号数字处...
彭玉华,1966.6生。1988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信息与控制工程系无线电技术专业,现为山东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持或参与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防科技预研基金、山东省青年基金、山东省中青年科学家科研奖励基金等多项科学研究课题。并于2001年3月受邀赴英国,完成欧共体合作项目一项。在国内外科技期刊发表论文四十余篇,主要研究方向:小波变换及工程应用,数字信号处理与分析,医学图像处理,微波工程等。
王欣,博士生导师,1947年4月出生,教授。现为中国电子学会电路与系统分会委员。研究方向:非线性滤波;图像处理;计算机视觉。作为负责人,于1993年和2002年承担二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993年被评为山东省科学技术拔尖人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002年在英国Reading大学合作研究。
王汇源,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图像处理、信号处理、图像通信、模式识别等。完成主要科研项目:省教委计划项目一项(通过鉴定,获省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第二位)、校立横向项目一项(第一位,结题)、校立基金项目一项(独立完成,结题。)发表主要论著情况:王汇源,“图像的四叉树平面编码”;王汇源,“运用仿射变换技术的医学图像编码方法”; 王汇源,“序列图像的似分形编码方法等。
刘孝贤,男,1946年10月生,汉族,无党派,教授,硕士导师。研究方向:微分动力系统;生态经济学其他学科;信息科学,系统科学与运筹。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科学散文及科学普及文章70多篇。出版学术著作和教材三部、目前的研究课题涉及混沌与分形理论和应用、信息的保密与安全传输、宏观经济理论和模型、哲学与科学理论、科学史及天文学史等。
张世永,复旦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计算机网络和数据通信研究等领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先后共承担了100多项项目,近年在重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主编及编写出版著作8部。研究方向:系统结构、计算机应用、网络通信。主要研究领域包括:计算机网络的应用和安全、宽带网络多媒体技术、网络测试、现代远程教育技术、电子商务、数据通信等。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