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 艺术学 >>> 戏曲 >>> 戏曲理论 >>>
搜索结果: 31-45 共查到人物 戏曲理论相关记录60条 . 查询时间(2.804 秒)
赵晓红,女,1961年出生于山东济南,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南京大学博士,首都师范大学博士后流动站工作,获得人事部颁发的博士后证书。现任上海大学影视艺术与技术学院副教授。曾在《文学遗产》、《戏剧艺术》、《齐鲁学刊》、《戏曲研究》等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目前准备出版专著《皇室戏曲家朱有燉研究》,在研项目有上海市教委《江浙沪剧团现状研究》、学院高地项目《戏曲表演艺术》。
叶绍德     粤剧  剧作者  花染状元红  白蛇新传       2009/7/27
叶绍德,男,粤剧编剧家。广东东莞人。1949年参加音乐社,认识林家声。1951年开始写曲,1952年追从王粤生游,代写电影插曲,几年间深受磨练。后由王氏介绍,拜识唐涤生,从此在粤剧班中行走浸淫。1956年薛觉仙去世,在上海妹之兄颜耀林指引下整理薛氏名剧《花染状元红》。1960年为何非凡创作《红楼金井梦》。是年正式与白雪仙合作,整理《帝女花》唱片版本,1961年任《白蛇新传》编导组成员,并负责执笔写...
唐涤生     粤剧  剧作者  六月雪  程大嫂  洛神       2009/7/27
唐涤生,男,粤剧编剧。原名唐康年,广东中山人,生于黑龙江。踏入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唐涤生的编剧技巧开始成熟,锋芒渐露,成为炙手可热的编剧家,几乎所有粤剧红伶均有演出他编撰的剧本,其中包括:薛觉先、马师曾、陈锦棠、芳艳芬、红线女、邓碧云、何非凡、麦炳荣、吴君丽、罗艳卿等等。其中与芳艳芬及吴君丽合作较多,著名作品包括:《六月雪》、《程大嫂》、《洛神》、《春灯羽扇恨》、《一入侯门深似海》、《艳阳长照牡丹红...
南海十三郎     粤剧  剧作者  寒江钓雪  心声泪影       2009/7/27
南海十三郎,男,粤剧编剧。原名江誉镠,自称江誉球,别字江枫,广东南海县人。他是父亲太史江孔殷的十三子,故艺名“南海十三郎”。粤剧泰斗薛觉先的徒弟、电影皇后梅绮的叔父。杜国威的舞台剧《南海十三郎》则指南海十三郎乃唐涤生之启蒙老师,但未有史料证实。剧作:《寒江钓雪》、《心声泪影》、《梨香院》、《七十二铜城》、《女儿香》、《梁红玉》、《燕归人未归》、《李香君》等。
朱颖辉,曾用名郢辉。戏曲研究所副研究员,1939年8月13日生,卒于1990年4月9日。曾任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戏曲文学研究室主任。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戏曲学会理事。主要从事戏曲史、戏曲理论研究。主要成果:出版著作《当代戏曲四十年》(30万字),1993年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
苏国荣,戏曲研究所研究员,1934年4月生,卒于2000年2月2日。江苏无锡人,共产党员。曾任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所长。曾任全国艺术科学“九·五”规划重大课题《中华艺术通史》(全14卷)常务副总主编,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戏曲文学和戏曲美学研究。
何为,原名郑康源,笔名郑静、苏宁等。戏曲研究所研究员,1924年6月生,卒于1991年7月2日。曾是中国戏曲音乐学会会长、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中国音乐家协会民族音乐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戏曲学会常务理事等。1989年担任国家重点科研项目30卷本(中国戏曲音乐集成)常务副主编兼总编辑部主任。 已出版的专著有:《戏曲音乐研究》(36万字),1985年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戏曲音乐散论》(15万字),19...
汪效倚,曾用名汪永济。戏曲研究所副研究员,1938年8月27日生,卒于1990年7月29日,安徽省歙县人,共产党员。1981年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部,获硕士学位,导师马彦详。曾任国家重点科研项目30卷本《中国戏曲志》编辑部主任。主要成果:已出版专著《潘之恒曲话》(20万字),1988年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发表论文有:《浅谈青阳腔的形成》,载于1988年《戏曲志讯》第11期;《关于〈词林一枝〉...
谭志湘,笔名胡楠。戏曲研究所研究员,女,1941年5月27日生,满族,北京人。1963年毕业于中国戏曲学院,分配在中国戏曲研究院,现任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宗教戏剧研究中心秘书长。主要从事戏曲理论、评论,包括戏曲现状、少数民族戏曲、戏曲剧目、戏曲电视剧、戏曲艺术片、儿童戏曲等方面的研究。
郭汉城,戏曲研究所研究员。生于1917。著名戏剧理论家、剧作家。曾任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戏曲研究所所长、《文艺研究》副主编(兼)。曾任察哈尔省文化局副局长、省文连主席、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及顾问、中国戏曲学会副会长及顾问、文化部振兴京剧指导委员会副主任等职。著有《戏曲剧目论集》、《淡渍堂试抄》、戏曲剧本《海陆缘》等,并与张庚共同主编了《中国戏曲通史》和《中国戏曲通论》。
李大珂,笔名余均、劲梅等。研究员,1933年7月31日生,天津人,共产党员。1956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分配在中国戏曲研究院。现任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戏曲史陈列室主任。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戏曲学会理事、北京京剧史研究会常务理事。 主要研究中国戏曲史,曾参加《中国戏曲通史》的修订工作。曾担任《中国戏曲志叫匕京卷》的常务编委,《京剧史照》与《梅兰芳》画册的编审,《中国戏剧史图鉴》、...
吴春礼,戏曲研究所研究员,北京人,生于1927年6月。毕业于北京华北文法学院。社会团体兼任中国戏曲音乐学会副秘书长,余叔岩艺术研究会秘书长。1949年3月参加革命(华大)。从事戏曲音乐教学工作。1963年9月学院结束,复转回中国戏曲研究院研究室音乐组,继续做戏曲音乐研究工作。1980年前在中国文学艺术研究院艺研所研究室工作。
 吴乾浩,笔名天昊,吴重霄。研究员,1939年5月生,浙江余姚人。1963年毕业于南开大学中文系,1966年研究生毕业于中国戏曲研究院戏曲理论专业,导师张庚。主要从事戏曲理论、戏曲美学、戏曲评论等方面的研究。参加国家重点科研项目《当代中国的戏曲》的撰写工作。在全国性讲习班与许多大学讲授戏剧理论、戏曲史。为波兰访问学者讲授当代戏曲。
华迦,笔名锦松。戏曲研究所副研究员,女,1927年10月生,辽宁省绵州市人,共产党员。主要成果:主编《戏曲工作文献资料汇编》(上、下两集共70万字),1982年吉林省文化局内部出版。主编《吉剧艺术》(40万字),1982年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与他人合作《关于几个戏曲理论问题的论争》(12万字),1984年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已发表论文20余篇,共15万字。
 王馗,1975年3月出生于山西忻州,1992年考入中山大学,2002年获得中山大学文学博士学位,2003年进入复旦大学中文系博士后流动站从事学术研究,主要研究成果:《试论小青故事在晚明的心理效应(附录:〈三百年“小青热”辑事论考〉)》(硕士论文)、《鬼节超度与劝善目连》(博士论文)、《粤东梅州佛教香花的调查与研究稿》(博士后出站报告)、《“小青热”与晚明文人“创调”》。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