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 >>> 临床医学 >>> 内科学 >>> 胃肠病学 >>>
搜索结果: 136-150 共查到知识要闻 胃肠病学相关记录219条 . 查询时间(2.874 秒)
近日,中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胃肠肿瘤外科王振宁教授团队在非编码RNA研究领域取得新突破,发现CLDN4在胃癌中的表达与功能受到非编码RNA调控网络的调节。相关研究成果于2017年8月18日在线发表于国际著名学术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2016年影响因子12.124)。“Non-coding RNAs participate in the regulatory netwo...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消化学科暨上海市消化疾病研究所、癌基因及相关基因国家重点实验室房静远教授科研团队,通过对大肠癌术后化疗后复发及不复发的患者黏膜组织DNA的测序分析,发现在肿瘤复发患者中肠菌具核梭杆菌(Fusobacteria nucleatum)含量明显升高,并明确了该菌诱导癌细胞自噬而导致化疗耐药与肿瘤的术后复发机制,从而引起大肠癌患者五年生存率降低。这一最新原创研究成果发表在7月...
肠道“味蕾”感知炎症(图)     肠道  炎症         2017/6/26
你是否曾在压力沉重的时候或者吃了很辣的食物后急着去厕所?这或许是因为肠道内的味蕾能感知炎症化学物质并且向大脑发出警告。相关成果日前发表于《细胞》杂志。 人们对这种被称为肠嗜铬细胞的味蕾知之甚少。它们最早激起科学家的好奇心是在发现肠嗜铬细胞产生了体内90%的血清素时。血清素是一种大脑化学物质,最为人熟知的是能调控心情、食欲和睡眠。
近日,湘雅二医院胃肠外科成功实施一例高难度巨大腹膜后脂肪肉瘤切除术,肿瘤直径达400mm。常德51岁的彭女士半年来发现腹部增大并腹痛,像“怀孕了一样”。至当地医院检查发现腹腔巨大肿块,无法切除。遂辗转至湘雅二医院胃肠外科找到李铁钢教授求诊。查体时发现患者肿瘤已占据整个中腹部、左侧腹和右上腹腹腔。经影像学检查,显示腹部一巨大实性肿块影,紧靠腹主动脉、下腔静脉、肠系膜下血管、左肾和左侧输尿管等重要脏器...
如今,我国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病率正呈快速上升的趋势,都市人群更是与其有着不解之缘,通过手术恢复胃食管瓣阀是根治这一疾病的最佳方法。3月4日,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科团队为一位罹患胃食管反流病7年的患者实施了国内首例MUSE™内镜下胃底折叠术,该手术通过内窥镜缝合器将患者的胃底(胃的上部)分三处折起并订合在食管下端,重塑了胃与食管部的“阀门”,以达到阻止胃酸反流的目的。整个...
近日,我院梁小云副教授的最新研究“较差的代谢状况增加大肠癌风险:一项在体重正常的绝经后妇女中的研究”发表在国际专业期刊Cancer Epidemiology Biomarkers & Prevention上(SSCI,Q1区)。研究认为:如果妇女有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和较低水平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即“好胆固醇”水平低)中的两项或者以上(即代谢异常),即使这些妇女体重正常,也处于较高的大肠癌发病...
汕头大学获悉,该校张灏课题组携手诺贝尔奖得主、美国迈阿密大学教授Andrew Schally研究发现生长激素释放激素受体(GHRH-R)可作为治疗胃癌的新靶点。相关研究12月7日 发表在《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胃癌是全球范围内高发肿瘤中处于前四位,是肿瘤导致死亡的前两位原因。全球接近一半的新发胃癌病例在中国。临床上针对胃癌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化疗和放疗等。但是治疗效果有限,其中ⅡⅣ期胃癌病...
最近24岁的刘女士心情明显“阳光灿烂”,因困扰其数年的吞咽困难、进食后呕吐的“阴霾”终于 “拨开云雾见天日”,她终于可以正常进食了,这都得益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消化内科一项新技术——新型胃镜下微创手术。
日前,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胃及软组织外科与韩国首尔国立大学医院胃肠外科正式签约,缔结为姐妹科室。
近年来,中国肠胃癌发病率居高不下,而早期发现率却相对较低,国人肠胃健康意识相对薄弱。为进一步了解中国人肠胃健康状况,在《2015中国12城市肠胃年龄洞察》报告的基础上,奥林巴斯再次面向全国12个城市,针对此前参与过2015肠胃年龄调研项目的、年龄在35~60岁人群开展了肠胃年龄再调研并发布《2016中国12城市肠胃年龄洞察》。报告显示,被访者的肠胃年龄普遍下降,肠胃早衰现象初现改观。与2015年相...
国际便秘诊治的纲领性书目《美国结直肠外科医师学会临床实践指南:便秘的评估与处理》日前颁布,其中引用了中南医院结直肠肛门外科钱群、江从庆主任医师团队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临床研究成果。
胃肠间质瘤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恶性胃肠道肿瘤,目前胃肠间质瘤的治疗主要通过手术加药物的疗法。手术能够切除大部分的胃肠间质瘤的实体瘤,但手术很难完全切除病灶,这直接导致胃肠间质瘤的术后高复发率。因此,术后配合药物的治疗才能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目前医学界鼓励采用靶向药物用于术后的巩固治疗。病理学研究证明激酶C-KIT是胃肠间质瘤治疗的有效靶点,针对此激酶,目前已有两例靶向药物批准用于胃肠间质瘤的治疗,他们...
几十年来,国内外都认为抗生素滥用是导致抗生素抗药问题大规模爆发的原因。然而,近年来国际上的一系列创新研究成果表明,原因绝不是以前想象的那么单一。
胃癌是严重威胁人民生命健康的消化道恶性肿瘤,许多中晚期胃癌患者因腹膜转移而丧失手术治疗机会。对于这种致死率极高的恶性肿瘤,国内外学术界认为与胃癌的组织病理异质性及其临床病理分期密切相关。但长久以来受到病例样本来源、实验模型以及实验手段所限,胃癌腹膜转移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缓慢。
2015年7月29日,国际学术期刊Mucosal Immunology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陈剑峰研究组的最新研究成果Regulatory T-cell depletion in the gut caused by integrin β7deficiency exacerbates DSS colitis by evoking aberrant innat...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