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土木建筑工程 >>>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 >>>
搜索结果: 46-60 共查到知识要闻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相关记录103条 . 查询时间(5.019 秒)
2011年10月25日,江西朝阳机械厂举办防震救灾知识培训班。该厂管理人员及各分厂义务消防员60余人参加培训。培训邀请彭泽县防震减灾局专家授课,通过投影的方式,图文并茂地对大家需要掌握的地震有关知识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此次培训使参训人员对地震灾害有哪些特点、如何防震避震、怎样做好地震应急预案及地震后的自救与互救等方面的知识有了更多的了解。
中国地震局局长陈建民10月19日在京表示,依靠科学技术是减轻灾害的重要手段,开展国际合作是减轻灾害的有效途径,亚洲各国应密切携手共同应对挑战,中国将率先投入1000万元人民币启动东北亚地震、海啸、火山合作研究项目。陈建民在“东亚地震研讨会”上说,亚洲是全球地震、海啸和火山灾害最为严重的地区,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加强科学研究和探索,运用高新技术,更快更准地获取相关信息,才能不断认识灾害发生、演化...
“在世界能源、资源日趋紧缺的今天,我们应高度重视混凝土构筑物的腐蚀问题,及时有效、科学合理地为混凝土构筑物进行防护及修复,确保钢筋混凝土构筑物高安全运营、长寿命服役。这对资源节约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11年10月13日,记者了解到,湖南省消防总队对中南大学理学楼火灾经两天的现场勘验和调查询问后,认定起火原因为存放在储柜内的化学药剂遇水自燃引起火灾。昨日下午,长沙市消防支队正式向中南大学下达火灾事故调查结论法律文书,调查组认定此次事故系化学物品存放不当,遇水自燃,最终导致过火面积近790㎡,事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40万,鉴于事故造成的社会影响,调查组建议学校对相关责任人做出相应处分。
2011年5月7日上午,由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材料与工程学部、东南大学、江苏省土木建筑学会共同主办的2011年度全国土木工程安全与防灾学术论坛在南京隆重举行。东南大学王保平副校长,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张雁秘书长、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高战军处长等领导,包括十位院士在内的来自全国数十所高校、研究院的土木工程专家参加了此次会议。 会议开幕式...
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NSFC)与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Jap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gency,JST)于2003年在环境、能源领域开展联合资助所达成的协议,于2004年开始每年双方协商确定合作领域和轮流在中国和日本举办双边研讨会,并共同资助两国科学家在“环境保护和建设环境低负荷型社会的科学技术”领域开展合作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7月9日在其官方网站发布...
能抗八级地震、防水环保、四季冬暖夏凉……这样一栋宽敞又高科技的竹楼您想住吗?近日,由东南大学吕志涛院士设计,南京林业大学张齐生院士等专家提供研发的竹质材料建造的江苏“抗震安居示范房”在南京林业大学亮相。据介绍,这样一栋竹楼会先在苏南地区农民新村中推广。
目前世界规模最大、由四座振动台组合而成的多功能振动实验中心项目,于5月25日下午在同济大学开工建设。“建成后它将为我国广泛领域内的振动和抗震试验研究、土木工程领域防灾提供一个开放的试验平台支撑。”有关专家对此非常期待。
国新办5月11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中国防灾减灾工作基本情况。据民政部通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1日发表《中国的减灾行动》白皮书,全面介绍中国减灾事业的发展状况。
哈尔滨工业大学土木学院的科研人员历经十余年的努力,成功研发出一种节能环保并兼具抗震效果的配筋砌块砌体墙体体系。目前,该体系的推广面积已超过200万平方米。这项技术的基本原理是:预制的混凝土砌块采用砌筑工艺砌成,竖向和水平都预留孔洞的墙体,并在砌筑时按设计要求布置水平钢筋,砌筑完成后,将孔洞内残留砂浆由墙下清灰孔清除,竖向钢筋自墙顶向孔洞内插入,经绑扎固定,用混凝土将内部预留孔洞全部灌实,形成装配整...
1999年台湾“9·21”集集大地震发生时,蔡克铨44岁。直到那时他才知道地震的威力如此之大——近2万栋建筑物倒塌或严重损毁,2300多人死亡,8000多人受伤。 “当然不是每个人都像我一样傻。”蔡克铨说,“台湾的前辈早就知道地震对台湾来讲是宿命。” 为了集中优势资源,台湾很早就成立了地震工程研究中心,并且发展了一套震灾损失评估系统,结合台湾气象局的地震速报系统,能在地震发生后几秒...
由哈尔滨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王凤来教授组织编著的《汶川地震震后受损房屋结构加固方法及图例》于2008年8月8日通过由黑龙江省住房与城乡建设厅组织的科研成果鉴定。 5月12日汶川发生里氏8.0级强烈地震,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其中建筑物的大量损坏和部分倒塌是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的主要载体。震后,我校王凤来教授、翟长海教授、支旭东副教授与哈尔滨市房屋安全鉴定办公室的3位专家于5月29...
汶川8.0级地震及随后的几次余震,致使西安部分建筑物不同程度受损。但是运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以姚谦峰教授为主的科研团队“工程结构隔震成套技术”建造的几十万平方米建筑毫发无损。实践的检验使得这项“隔震”技术再次引起广泛关注。日前,这个科研团队的部分成员已经赶赴四川灾区,指导灾后重建工作。 地震是一种突发性且具有巨大破坏性的自然灾害,近百年来,研制一套既安全可靠又经济实用的...
七千年前的榫卯   以柔克刚的思想,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智慧。举世闻名的太极拳   就是这种思想的直接产物   而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抗震防震的方法   堪称“建筑版太极拳”   与西方砖石结构建筑的“以刚克刚”不同,中国传统的木结构建筑在抵抗地震冲击力时,采用的是“以柔克刚”的思维,通过种种巧妙的措施,其目标是以最小的代价,将强大的自然破坏力消弥至最小程度。我国许多古代...
为灾后重建提供科学技术支撑的“抗震工程技术四川省重点实验室”,于2008年6月6日在西南交通大学通过专家论证并投入建设。该实验室将为高耐震性再建工程提供关键技术,为大型生命线结构设施的抗震评价和建设提供成套技术,据悉,这是我国首个抗震工程技术重点实验室。 “5.12”汶川特大地震,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尤其是房屋倒塌、道路、桥梁等土木工程基础设施破坏严重。目前,我国缺乏对西部山区...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