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计算机科学技术 >>> 人工智能 >>> 计算神经网络 >>>
搜索结果: 76-90 共查到知识要闻 计算神经网络相关记录232条 . 查询时间(1.672 秒)
2021年5月16日,中国计算机学会(CCF)推荐的A类国际学术会议KDD2021论文接收结果公布。中国人民大学高瓴人工智能学院师生有2篇论文被录用。国际数据挖掘与知识发现大会(ACM SIGKD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Knowledge Discovery and Data Mining ,简称KDD ),是数据挖掘领域的国际顶级会议。2021年共有1541篇...
2021年2021年5月8日,中国计算机学会(CCF)推荐的A类国际学术会议ICML 2021论文接收结果公布。中国人民大学高瓴人工智能学院师生有4篇论文被录用。国际机器学习大会(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chine Learning ,简称ICML)是由国际机器学习学会(IMLS)主办的机器学习国际顶级会议,ICML 2021录用率为21.48%。
近日,“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十周年颁奖盛典在北京举办,东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蒋嶷川教授团队的“社会网络中混杂多Agent系统的群智协同研究”项目荣获“吴文俊人工智能自然科学奖”;陈阳教授团队的“基于特征学习的优质医学断层图像重建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荣获“吴文俊人工智能科技进步奖”。
智能化、类人化、柔性化是未来机器人发展的重要趋势。人形机器人,尤其是具备人工智能算法功能的人形机器人,不仅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用于个人协助和护理,而且可以在危险任务中用于搜索和救援等。机器人的感知系统能够从外界收集数据,并根据外界环境的变化做出不同的响应,这对于提高机器人的服务质量和寿命是至关重要的。其中,痛觉感受器是一类重要的传感器,它可以识别来自于外界温度、压力等极端条件的潜在危险,并产生预警信号...
2020年2月16-20日,第67届IEEE国际固态电路峰会(ISSCC 2020)于美国旧金山召开。这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最权威、水平最高的固态电路国际会议,被称为集成电路行业的芯片奥林匹克大会。此次ISSCC的主题是“Integrated Circuits Powering the AI ERA”,彰显了人工智能时代集成电路的重要地位。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博士后何清龙与合作导师王彦飞研究员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神经网络(DNN)的全波形反演地质体结构的通用反演方法。该方法的主要思想是基于万能逼近定理,使用深度神经网络的权重对物理参数进行重新参数化,将原反演问题转化为物理原理约束下的网络参数的重构问题。该反演方法的优势是:重参数化的网络具有对抗神经网络的功能(GAN),网络的稀疏表示信息使得该方法具有隐式正则化的作用,因此适...
吉林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助理教授杨杰龙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An Unsupervised Bayesian Neural Network for Truth Discovery in Social Networks近日被IEEE Transactions on Knowledge and Data Engineering杂志接收。文章主要提出一种新的贝叶斯神经网络模型,利用神经网络在数据表示的灵活性以及...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类脑智能研究中心曾毅团队融合生物学、神经科学等学科在条件反射领域的已有研究成果,依据条件反射的神经基础,即所涉脑区、神经环路、认知功能、神经元尺度的机理与计算机制,提出类脑经典条件反射脉冲神经网络模型,如图1所示。该模型将在条件反射领域达成共识的生物学研究结果整合到一个类脑脉冲神经网络中,相较于其他计算模型,类脑经典条件反射模型可以复现神经科学中提出的多达15种经典条件反射实...
由于新冠病毒疫情的影响,第66届国际电子器件大会(IEDM)于2020年12月12日至18日首次采取线上会议形式,也为这个历史悠久的顶级学术会议带来不一样的感受。在本届IEDM上,北京大学黄如院士团队发表了4篇高水平学术论文,研究成果覆盖了先进逻辑器件、神经形态器件、神经网络硬件、智能传感器等多个领域,这也是北京大学微纳电子研究院连续14年在IEDM大会上发表论文,其中2篇论文来自类脑智能芯片中心...
2020年11月30日,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教授、信息学院院长兼高瓴人工智能学院执行院长文继荣教授、高瓴人工智能学院魏哲巍教授等获邀出席中国联通举办的2020年科技创新大会。
2020年12月1日,南方科技大学深港微电子学院教授余浩牵头的人工智能芯片设计团队获第十届吴文俊人工智能专项奖(芯片项目)二等奖,获奖团队成员还包括南科大副教授安丰伟、助理教授陈全、研究助理教授毛伟,腾讯主任工程师于潇宇、盯盯拍首席执行官罗勇。随着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的发展,以深度神经网络为代表的人工智能(AI)技术在图像处理等领域广泛应用。当前AI终端在边缘侧计算量日益增加,基于传统架构的边缘设...
吉林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助理教授杨杰龙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Multiple Acoustic Source Localization in Microphone Array Networks近日被IEEE-ACM Transactions on Audio Speech and Language Processing杂志接收。文章主要用于解决在噪声干扰与高混响环境下的室内外多声源定位问题。文章提出了一种...
近日,我所类脑智能研究中心神经计算与脑机交互团队提出一种结构化神经解码模型,实现了根据脑活动模式进行自然图像、人脸等复杂视觉刺激的高质量重建。相关成果已发表于国际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Neural Networks and Learning Systems。几个世纪以来,哲学家和科学家一直在试图揣测、观察、理解和破译大脑是如何运作的,使得人们能够感知和探索复杂的自然世界。...
我国首篇以“计算机系作为第一完成单位”的论文登上《自然》,论文首次提出“类脑计算完备性”以及软硬件去耦合的类脑计算系统层次结构。“这是一个新颖的观点,并可能被证明是神经形态计算领域以及对人工智能的追求的重大发展。”《自然》的一位审稿人给出评价。这篇题为《一种类脑计算系统层次结构》的论文,由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张悠慧团队、精密仪器系施路平团队与合作者共同完成。首次提出“类脑计算完备性”(也称为...
日前,立陶宛科学院(Lithuanian Academy of Sciences,LAS)官网宣布2020年度新增外籍院士名单,我校曹进德教授当选立陶宛科学院外籍院士。曹进德现任东南大学首席教授,长期从事神经动力学与优化、工程稳定性、网络群体智能等研究,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项(含重点项目1项),项目成果作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成果巡礼写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2009年度报告。曾获得首届全国...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