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计算机科学技术 >>> 人工智能 >>> 人工智能理论 自然语言处理 机器翻译 模式识别 计算机感知 计算神经网络 知识工程 人工智能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36-150 共查到知识要闻 人工智能相关记录2160条 . 查询时间(1.718 秒)
2024年2月,海南省教育厅关于下达2024年度海南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的通知,海南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2位教师申报的项目获批,其中重点项目1项,一般项目1项。近年来,学院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学院领导把科学研究工作作为提升学院学科建设水平的重要抓手,学院全面部署、提前培育、重点布局,教师认真准备、积极申报,保证了申报项目的质量。此次获批的2项课题,为学院的学科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2024年4月24日下午,研究院“智能机器人技术与工程”项目制综合实践课“智能机器人技术综合实践”在姚开课,工程师学院2023级研究生参加。此门课程从移动机器人、工业机器人、空中机器人、人机+两栖4个方向给予学生12个实践课题,不同于其他课程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最终的课程考核至少要有实物展示、产生发明专利和论文,真正培养能够解决复杂工程应用问题的工程师。
近日,被誉为“中国智能科学技术最高奖”、代表人工智能领域最高荣誉象征的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颁奖典礼在苏州顺利召开,浙江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系杨照辉研究员成果“分布式智能通信计算融合系统”荣获2023年度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优秀青年奖。
美国南加州大学研究团队开发出一种基于忆阻器的新型高精度模拟芯片架构,旨在结合数字计算的精度和模拟计算的节能和高速优势。忆阻器(memristor)是一种被动电子元件,如同电阻器能产生并维持一股安全的电流通过某个装置。通过调整忆阻器参数,研究团队实现了前所未有的调节精度,并设计出一种新的电路和架构,使得模拟设备的编程更加快速和精确。这种创新不仅适用于神经网络等传统低精度领域,还可扩展至其他存储技术领...
2024年4月18日下午,应中国传媒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邀请,北京工业大学信息学部顾锞教授为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生讲授前沿课。课程由中国传媒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党委书记金立标教授主持,学院2023级全体博士研究生及部分硕士研究生和老师共同参加课程。
2024年全国两会,“人工智能+”首次写入政府报告。新概念、新表述、新思维的提出,不仅体现了国家对人工智能应用和普及的深远布局,也揭示了人工智能技术与产业深度融合的发展路径。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52131303、52073057)等资助下,东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先进功能材料课题组王宏志教授团队在“非冯·诺伊曼架构”新型智能纤维研究方面取得进展。研究成果以“基于人体耦合纤维的无芯片电子织物(Single body-coupled fiber enables chipless textile electronics)”为题,于2024年4月5日在《科学》(...
根据金融界2024年4月17日的报道,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已经申请了一项名为“轴承剩余寿命的预测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的专利,公开号为CN117892116A,申请日期为2024年1月,该专利技术能够自动学习振动信号的频域特征。
2024年4月13日,我国智能科学技术最高奖——2023年度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颁出,70个项目及个人获奖。其中,哈尔滨工业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教授赵先明获吴文俊人工智能杰出贡献奖。
2024年4月17日,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以下简称“上海高研院”)智能信息中心胡宏林/徐天衡研究员与上海大学周婷教授合作在新一代星地通信技术领域取得重要进展。该研究面向使能6G泛在连接典型场景的星地通信关键技术,聚焦超密集低轨卫星星座部署下的多星覆盖场景,创新性提出了智能超表面辅助多星协作的下行传输技术。研究结合多星协作波束赋形和智能超表面无源波束赋形,设计了联合波束赋形算法以提升星地下行传...
人类复杂的行为由大脑中不同的功能网络所驱动。这些网络本质上是大脑区域的集合,通过彼此之间的功能性连接进行相互通信。它们的连通性表现于神经活动模式的时序特征。虽然已经有大量研究探索了大脑功能网络在行为中的作用,但人脑不同脑区到底参与哪些功能网络至今仍是未解之谜。其背后蕴含的是人脑如何在三维空间中协调功能网络之间的空间关系。
疼痛是一种不愉快的感官和情感体验,保护人们的身体免受实际或潜在的伤害。一方面,疼痛感知同时包含感官辨别信息和情感动机信息,这两类疼痛信息被认为分别通过大脑外侧和内侧疼痛通路进行传递和处理,丘脑及其皮质连接在这一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其响应能够有效区分疼痛和非疼痛触觉刺激。另一方面,多个丘脑核团被认为是深部脑刺激治疗慢性难治性疼痛的有效靶点,有研究表明调控外侧疼痛通路中感觉性丘脑核团的镇痛效果并不令人...
2024年4月15日,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丁旭博士和季凯帆研究员利用机器学习的方法在TESS巡天数据中搜寻相接双星候选体。该研究成果于4月4日在国际天文学期刊The Astronomical Journal上在线发表。
为抢抓人工智能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我国在《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中明确指出要大力开展具有成像功能的类脑视觉传感技术研究。神经形态类脑视觉硬件作为具有光信息感知、信息处理、信息存储、逻辑思维和判断功能的新型器件,是构建类脑视觉感知和实现超低功耗类脑存算的核心部件,在人工智能、机器视觉、智能家居、自动驾驶、工业检测、生物医学成像及智慧健康等领域呈现出巨大发展潜力。传统神经形态视觉系统通过将传感单元、...
2024年4月11日,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天基综合信息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研究团队的论文BayesPrompt: Prompting Large-Scale Pre-Trained Language Models on Few-shot Inference via Debiased Domain Abstraction被机器学习领域顶级学术会议ICLR 2024接收。共同第一作者为特别研究助理李江梦...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