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信息与通信工程 >>> 信息处理技术 通信技术 广播与电视工程技术 雷达工程
搜索结果: 451-465 共查到知识要闻 信息与通信工程相关记录1768条 . 查询时间(3.912 秒)
近日,根据《教育部关于公布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结果的通知》,我校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人工智能学院)卢光跃教授负责的《数字信号处理》,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人工智能学院)孙爱晶教授负责的《通信原理》,电子工程学院张新教授负责的《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和计算机学院孙家泽教授负责的《高级语言程序设计(C语言)》等4门课程获批为首批国家一流本科课程,获批的课程数量在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课程类型中...
近日,中共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国科协和共青团中央共同授予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王宇第十六届中国青年科技奖。全国各地区共100名青年科技工作者获得此项荣誉。该奖项是为了表彰在国家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科技创新中做出突出贡献的青年科技人才,激发广大青年科技工作者的创新创造热情。
2020年11月25日,国际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The 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2021年度IEEE Fellow(会士)名单揭晓,我院李纯明教授因对计算机视觉与医学图像分析领域做出突出贡献,当选IEEE Fellow。李纯明博士现任电子科技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教授、博导,电子科技大学-陆军军医大学联合数字医...
当环境中存在噪声或混响干扰时,传统的降噪算法或解混响算法能够有效抑制相应的干扰,但当这两种干扰同时存在时,这些算法的性能明显下降,从而导致语音通信的质量与自动语音识别系统的准确率大大降低。为了同时抑制环境中存在的噪声与混响,中科院语言声学与内容理解重点实验室的硕士生宋思远与其导师李军锋研究员等人提出了一种融合了多通道加权预测误差与多通道维纳滤波的一体化降噪与解混响算法。
我国成功发射天通一号02星     发射  天通一号  02星       2020/11/13
2020年11月12日23时59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天通一号02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天通一号卫星移动通信系统是我国自主研制建设的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由空间段、地面段和用户终端组成。天通一号02星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发射入轨后将与地面移动通信系统共同构成天地一体化移动通信网络,为中国及周边、中东、非洲等相关地区,以及太平洋、印度洋大部分海域...
当今世界信息技术突飞猛进,海量的数据对信息的快速实时处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之一是开发具有边缘计算能力的智能感知系统,缓解数据传输带来的延迟与能耗,从而实现实时、高效的信息处理。电解质栅控晶体管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三端忆阻器件,其结构与传统场效应晶体管类似。不同的是,电解质栅控晶体管采用含有可动离子(如H+, Li+等)的电解质材料代替二氧化硅作为栅介质层。在栅极电压作用下,可动离...
近日,电子科技大学光纤传感与通信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饶云江教授团队参加亚洲通信与光子学国际会议(Asia Communications and Photonics Conference,ACP)取得佳绩。团队入选大会口头报告3篇、大会墙报报告3篇,其中3名研究生以第一作者身份分别获“最佳学生论文奖”、“最佳工业创新论文奖”和“最佳墙报奖”,涵盖基础研究和工程应用,彰显了电子科技大学在光纤传感研究方...
据IEEE通信学会(IEEE Communications Society)亚太区技术事务委员会消息,我校电信学院章嘉懿教授荣获2020年第十五届IEEE通信学会亚太地区杰出青年学者奖(2020 IEEE ComSoc Asia-Pacific Outstanding Young Researcher Award)。章嘉懿,北京交通大学高聘教授,德国洪堡学者,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入选者,中国电...
为进一步锻炼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扩大学术交流的眼界与格局,2020年10月23日,工程训练中心联合自动化学院,以研究生为主、本科生为辅,组建了十二支参赛队伍,在工程训练中心庄建军主任和自动化学院张帆老师的带领下,参加了由陕西省信号处理学会主办、西安邮电大学承办的第十届全国大学生信息技术创新应用大赛。最终取得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4项,优秀奖若干的好成绩。
2020年10月22日下午,华为信息与网络技术学院创新人才中心揭牌仪式在我校8号会议室隆重举行。陈国庆校长、华为公司内蒙古总经理赵国辉,分别代表内蒙古大学和华为公司为创新人才中心揭牌,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重大建设项目办公室主任张国平出席仪式。
2020年10月17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广域航空安全监控技术及应用”在洛阳组织专家,对我校电子信息学院万显荣教授主持的“多照射源低空空域监视及其组网技术”课题开展了绩效评价,综合评价等级为优秀。专家组认真审阅了课题绩效评价材料,现场考察了多照射源低空监视雷达网外场实验验证情况,听取了课题组关于课题执行情况及技术指标对比测试的汇报。经过质询和讨论,专家组认为课题已全面完成了预定研发任务,全面达...
2020年10月18日,第十六届中国青年科技奖颁奖仪式在2020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开幕式上举行,共有100名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获奖。北京大学有6人荣获该奖项,电子学系宋令阳教授榜上有名。其他5人分别是北京国际数学研究中心刘若川教授、物理学院肖云峰教授、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陈兴教授、基础医学院姜长涛教授、工学院郭少军长聘副教授。
坐在舒适的操控台前,看着屏幕即可操控几公里之外炎炎烈日下的挖掘机进行挖掘作业;一名司机,凭借一台电脑中控和几块显示大屏,即可对15辆大型无人采矿运输车完成从采场到过磅,再到破碎站卸料的全程遥控操作。在焦煤集团千业水泥的信息中心,媒体目睹了这神奇的一幕。而这正是由中国移动河南公司联合焦作焦煤集团打造的“5G绿色无人矿山项目”。9月20日,在工业和信息化部主办的第三届“绽放杯”全国5G应用大赛上,该项...
由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深圳市大数据研究院、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共同建立的未来网络系统优化创新实验室(下称“实验室”),21日在深圳揭牌成立。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副校长、深圳市大数据研究院院长罗智泉提到,目前移动网络的基础性能存在根本短板,网络优化耗时费力,导致网络并没有充分发挥能力。实验室将聚集国际著名的科学家,从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方面进行探索,挑战网络层级规划的“学术无人区”,用数学从根本上解决...
2020年9月10日,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会议中心召开。市委书记蔡奇参观获奖成果展并为获奖代表颁奖,向全体获奖人员表示祝贺,向他们为首都科技事业发展作出的贡献致以崇高敬意和衷心感谢。市委副书记、市长陈吉宁颁奖并讲话。会议宣读了关于2019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颁发了北京市科学技术奖首届人物奖,并为154项获奖项目颁奖。我校四项科技成果荣获2019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其中主持一项,...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