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信息与通信工程 >>> 信息处理技术 通信技术 广播与电视工程技术 雷达工程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信息与通信工程相关记录28967条 . 查询时间(0.818 秒)
宁磊,深圳技术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于2016年在哈尔滨工业大学获得信息与通信工程博士学位,2014.9至2015.9作为国家公派博士生访问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2016.8至2018.8任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无线网络算法工程师,研发多项行业领先的5G物联网算法商用落地。2018.9加入深圳技术大学,致力于工程技术创新,校企合作研发,指导学生实践:研究方向聚焦于智能物联网通信技术研究与行业创新应用...
曾媛,深圳技术大学副教授, 深圳市海外高层次人才。2014年获得荷兰代尔伏特理工大学信号与信息处理方向的博士学位。2015年至2018年在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计算机视觉及模式识别课题组任博士后研究员从事机器学习与古画图像修复研究。2018年至2023年任南方科技大学前沿与交叉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长期致力于基于多模态信息融合的图像细粒度检测、面向文化保护和传播的实时视图生成与修复,面向通...
李瑞,博士, 副教授, 美国圣母大学访问学者, 硕士生导师. 2020年获得中国人民大学理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偏微分方程理论及其应用、数学建模和医学图像处理。近年来, 在JDE , Nonlinearity等国际权威期刊发表高水平论文多篇。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一项, 深圳市人才启动项目一项, 校级教改项目两项, 参与横向项目两项。目前实验室项目经费充足、计算资源丰富, 指导学生参...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彭承志、廖胜凯等,联合济南量子技术研究院、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等单位组成的研究团队,在国际上首次实现微纳量子卫星与小型化、可移动地面站之间的实时星地量子密钥分发,在单次卫星通过期间实现了多达1百万比特的安全密钥共享。在此基础上,该联合团队和南非斯坦陵布什大学科研团队合作,在中国和南非之间相隔12900多公里的距离上建立了量子密钥,完成对图像数据“...
2025年3月18日,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曾江源团队在全球尺度遥感土壤水分产品时空填补方法发展、对比与验证方面取得进展。该团队围绕传统偏差校正方法与机器学习方法在填补全球尺度主被动微波土壤水分卫星(SMAP)土壤水分产品缺失数据的有效性、全球实测数据验证填补后的土壤水分相较于原始SMAP数据的准确性、环境变量对土壤水分数据填补精度的影响等三方面展开研究,以发展适用于不同场景的填补方法...
王涛博士,教授,1967年出生,安徽阜阳人;1989年毕业于郑州轻工业学院,1995和1999年分别获得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硕士和博士学位。1999-2006年任职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系从事电子技术教学和生物医学信号处理等研究工作(2002年获聘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02.12-2003.12年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从事博士后研究;2004.01-2006.05年...
中国科学院大学2025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信号与系统考试大纲。
中国科学院大学2025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通信原理考试大纲。
2025年2月28日,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海洋关键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王立平研究员、毛飞雄研究员、柯培玲研究员带领的研究团队,开发了海洋关键材料服役数据系统,集物联设备管理、数据采集、数据清洗、数据存储和展示等功能于一体,结合前期开发的跨海域材料腐蚀物联监测系统、浮标海床基海洋立体监测装置、深海原位腐蚀损伤监测实验舱、室内耦合环境模拟装置,以及多种机器学习模型,初步构建起覆盖“感知-传...
记者从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量子院”)了解到,近日,该院与清华大学、北方工业大学相关团队合作,提出单向量子直接通信理论,并成功研制出实用化系统,创造了在104.8公里标准光纤通信实验测试中连续168小时、速率为2.38kbps的稳定传输世界纪录,标志着量子直接通信从理论构想成功迈向实际应用阶段。
贺钰昕,深圳技术大学城市交通与物流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数据挖掘、预测建模、客流分析、交通网络分析等。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2122006、42471187)资助下,北京大学朱晟君研究员与贺灿飞教授等合作,在政府官员跨城市调任对水污染治理效果的影响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研究成果以“城市间官员调任比政策移植在减少水污染方面更为有效(Intercity personnel exchange is more effective than policy transplantation at red...
2025年2月5日,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与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BIOPIC)/昌平实验室合作在Small Methods期刊上发表题为Learning Phenotype Associated Signature in Spatial Transcriptomics withPASSAGE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创新性地将整张切片作为计算建模的对象,提出了切片级别嵌入(slice...
刘肃平,教授,硕士生导师。软件设计师,华南师范大学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数据挖掘、信息融合。
2025年2月10日,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研究人员基于斜帐篷混沌序列和沃尔什正交序列组合形成的新序列,模拟在不同信噪比的环境下进行5G空口授时信号的捕获,采用基于FFT的并行码相位搜索算法,最终成功捕获5G空口授时信号,验证了本文提出的混沌正交组合序列作为扩频码的可行性。研究团队提出了一种使用扩频信号体制、共用5G信号频段但不占用5G通信信号带宽的5G空口授时信号,该信号的功率较弱,因此看起来像...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