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 >>> 临床医学 >>> 临床诊断学 保健医学 理疗学 麻醉学 内科学 外科学 妇产科学 儿科学 眼科学 耳鼻咽喉科学 皮肤病学 神经病学 精神病学 急诊医学 核医学 护理学 临床医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临床医学 1型相关记录3058条 . 查询时间(1.074 秒)
近日,北京协和医院骨科主任医师翁习生、冯宾团队联合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主任医师陈滨团队在Lancet子刊eClinicalMedicine上发表了原创性论著。该研究报道了我国骨盆血友病假瘤的流行病学特征、假瘤特点、手术数据及中期随访结果,并结合团队多年经验、在国际上首次提出骨盆血友病的假瘤分型及手术策略,为全球同行提供手术治疗和围术期管理的重要参考。
香港中文大学(中大)医学院2024年2月8日公布,最新研究显示,2型糖尿病患者在发病的第一年,可通过减重实现“糖尿病缓解”,即让血糖恢复到正常水平,但整体“糖尿病缓解”的发生率仍然相当低。
干眼症(Dry eye disease, DED),又称干性角膜结膜炎,是指由于泪液的质或量的异常或泪液液体动力学异常引起的眼部不适和眼表面损害的一类疾病的总称。干眼症发病机制复杂,其中炎症是干眼症发病中的关键因素之一。炎症是机体对损伤、刺激或感染的一种生理性反应,通常会导致局部组织的血管扩张和渗出。角膜血管生成是指角膜表面血管的异常增生,通常与炎症和其他疾病有关。炎症可以刺激角膜血管生成,而新生...
2023年12月20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合成生物学研究所于寅/陈飞团队联合广西医科大学姚军主任医师在美国化学会药学旗舰期刊Molecular Pharmaceutics上发表题为Microgel Encapsulated Nanoparticles for Intra-Articular Disulfiram Delivery to Treat Osteoarthritis的论文。研究...
心脏的左右心室之间,有一道“墙壁”,医学上称其为“室间隔”,它负责隔断血液,避免左右心室血液的相通。如果室间隔增厚,心室空间会逐渐变小,血流输送通道变狭窄,导致狭窄前后端压力阶差(以下简称压差)增大,患者可能会出现胸痛、呼吸困难、心悸、晕厥甚至猝死的风险,危及生命。其中,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由于其肥厚的心肌对左心室血液流出道造成阻塞最为危险。
2型糖尿病(T2D)是复杂、慢性、渐进且无法自愈的疾病。治疗2型糖尿病,是颇有挑战性的难题。
2020年4月北京市卫健委启动首批研究型病房示范建设工作,研究型病房建设旨在推动医院由以看病为主的医疗中心加速向以医疗、教学、科研并重的医学中心转变,构建医院新发展格局,更好发挥研究型病房的引企功能,为医药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全方位支持,实现高水平临床研究自立自强。中日友好医院于2022年获批成为第三批北京市研究型病房示范建设单位。
近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分泌科李小英、陈颖团队联合北京邮电大学教授王光宇团队在国际顶级医学期刊《自然-医学》在线发表论文,首次提出采用基于强化学习算法的AI系统“RL-DITR”制定胰岛素决策策略,有效提升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治疗方案准确性。该研究成果可为2型糖尿病患者提供个性化、动态的诊治方案,辅助建立分级诊疗体系,提升慢病管理效率。
近日,南方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介入血管外科团队独立完成了一例胸主动脉夹层覆膜支架腔内隔绝+原位开窗手术。整个团队经过2小时的努力,顺利完成了手术,患者安全返回病房。
2023年8月5日,中国1型糖尿病联盟山西分盟在长治成立,山西省中医院内分泌科被国家代谢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授予“中国1型糖尿病联盟核心成员单位”。
日,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产科和一位再婚、且有过4次剖宫产史的孕妈妈一起迎来了她的新生命。该产妇因“凶险型前置胎盘”于孕36周时择期顺利行第5次剖宫产,并于26日顺利出院。
由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教授魏翔带领的团队,近日在《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发表一项最新研究成果:经心尖心脏不停跳室间隔心肌切除术首次临床应用于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随刊发表的评论文章认为,该手术方法是拓展外科室间隔心肌切除术应用的重要一步。
在日常生活中,肚子痛是人们最常见的毛病。面对肚子痛,人们往往会采取“忍一忍,等一下应该会好些,”这种不疼不痒的处理方式。殊不知,有些肚子痛是会危及生命,让人命悬“胰腺”。50岁的罗女士就因为“肚子痛”两次住进了ICU。
冠心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心血管疾病。这一疾病受基因组常见变异和罕见变异的共同复杂影响,遗传因素对疾病的作用程度约为50%~70%。解析冠心病发生背后的遗传基础和机制,是依据基因组医学对疾病进行精准分型,进而依据遗传致病因素对疾病进行个性化治疗的基础。随着测序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成本的降低,大规模人群测序数据的产生使得剖析冠心病遗传基础成为可能。
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和青岛大学研究人员首次解析脯氨酸羟基化修饰调控2型糖尿病进展的新机制,揭示了脯氨酸羟化酶3(PHD3)通过羟基化增加糖异生关键转录因子CRTC2的核定位与活性,进而增加肝脏糖异生基因表达和葡萄糖产生。该研究成果于5月30日在《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在线发表。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