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 >>> 生物医学工程 >>> 生物医学工程学其他学科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生物医学工程学其他学科 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相关记录20条 . 查询时间(0.699 秒)
近20年来,超分辨荧光显微成像技术的出现有效打破了光学衍射极限的束缚。基于单分子定位技术的超分辨显微镜(SMLM)和受激发射损耗显微镜(STED)以及结构光照明超分辨显微镜(SIM)等技术在众多课题组的努力下都得到了长足发展,尤其是结构光照明显微镜由于成像速度快、光毒性小、无需特殊荧光标记等优势,已成为生命科学领域尤其是活细胞成像中最受欢迎的技术手段。近期,苏州医工所李辉课题组围绕着结构光照明超分...
超声成像与CT、X射线等医学成像技术相比,以其无损无辐射且成本低廉的优点,正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临床诊断治疗的各个领域。超声成像系统中的核心器件是超声换能器,其既是超声波发射源,也是组织回波的接收器,因此其性能直接决定着超声成像系统的成像质量和性能优劣。
当前,随着CT断层扫描在医学诊断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CT成像中的低剂量成像问题已经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大量的临床实践表明超过正常范围的CT 辐射剂量与人体新陈代谢异常乃至癌症等疾病的诱发密切相关。
量子点是由半导体材料制成,直径在2~20 nm的荧光纳米粒子。随着纳米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量子点被开发出来,用于生物成像及药物载体构建等。然而如何提高这些量子点的效果及降低毒性成为当下科研工作者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当前,科学家们往往关注于量子点进入细胞的过程,包括胞饮及受体作用等,因其关系到量子点的靶向及积累量。然而目前对量子点外排机制进行的研究极为稀少,且缺乏明确结论。
内毒素是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上的一种脂多糖复合物,细菌死亡或自溶后便会释放出内毒素。当其大量进入血液就会引起热原反应,可引起发热、微循环障碍、内毒素休克及播散性血管内凝血等。内毒素检测主要应用在药品、生物制品和医疗器械的质量控制,以及临床相关疾病的诊断预后。中国药典收录的内毒素检查法包括凝胶法和光度法,使用鲎试剂来定性或定量检测内毒素,近年来逐渐发展出荧光光谱和电化学检测方法。
微小RNA(miRNA)是一类内源性非编码小分子RNA(约22个核苷酸),通过与靶信使RNA(mRNA)形成RNA诱导的基因沉默复合物(RNA-induced silencing complex, RISC)参与转录后基因表达的精确调控,在多种生理学和病理学过程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大作用。大量研究工作表明某些miRNA的表达水平能够很好地反映许多重大疾病所处的发展阶段,可以作为疾病早期诊断的标志物,...
二型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疾病,其对大脑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神经反应速度的减慢和思维灵活度的减弱。研究表明,由于胰岛素耐受性和患者血糖水平等因素会引起脑部的认知损伤,糖尿病不仅会加速认知功能的退化同时也会增加患者得阿兹海默病(老年痴呆)的风险。脑部胰岛素受体表达的减弱会阻碍胰岛素信号的传递,同时,脑脊液中的胰岛素水平也会对认知功能产生影响。临床研究发现,患有糖尿病的患者更容易患阿兹海默...
2015年9月10日,剑桥大学多样化系统集成实验室主任Arokia Nathan一行2人来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交流,并签署了框架协议。早上,Nathan一行参观了苏州医工所展厅。参观过程中,Nathan听取了研究所筹建历程、研究方向、人才队伍以及国际合作等方面情况的介绍;Nathan对研究所已取得的成果表示赞赏,并对若干研发方向表示了浓厚的兴趣。
目前,核酸筛检系统(Nucleic Acids Testing,NAT)已广泛用于血制品常规病原体(乙肝、丙肝、艾滋、梅毒)的核酸检测,极大降低了相关疾病的输血传播。但是,在输血感染性风险中,血小板的细菌污染及相关败血症性输血反应仍是棘手的问题。将核酸筛检技术用于细菌污染检测还有不少困难,包括:1、细菌污染不像特定病原体,没有统一的标准品;2、缺少合适的内参质控排除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3、核酸扩增...
2015年8月17日,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与江苏宜偌维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合作签约仪式在苏州医工所举行。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副所长武晓东和江苏宜偌维盛生物董事长刘琴在《合作框架协议书》上签字。南京市高淳区委员会常委张小平书记,江苏省医疗器械检验所史志刚副所长,高淳开发区科技人才局、江苏宜偌维盛生物公司、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相关职能部门及课题组代表等参加...
近年来,可穿戴设备日益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在娱乐、运动、健康监护等方面产生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也为传统的疾病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手段。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医用电子技术研究研究员王守岩课题组在与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刘春风团队合作共建苏州市神经工程重点实验室的过程中,贯彻“医工结合”精神,充分挖掘神经内科诊断和治疗中的临床需求,结合该课题组在信号检测、信号处理、无线通...
2015年1月23日上午,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与吉林省亮达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联合研发中心合作签约仪式在苏州举行。苏州医工所所长唐玉国和吉林省亮达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董事长董亮在《合作框架协议书》上签字。根据协议,双方围绕康复医疗器械领域在苏州医工所合作共建联合研发中心,并以技术为牵引,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合作研发双方认同的医疗器械相关产品,共同组成一支紧密合作的研发、工程化、产业化团队,尽...
碳量子点是一类尺寸小于10nm,具有准球形结构的碳纳米材料。碳量子点的光致发光具有尺寸和激发波长依赖性,发光稳定且无光漂白现象,还具有pH依赖性,存在上转换发光和电化学发光现象。此外,碳量子点不含重金属元素,所以不具有无机半导体量子点的高毒性,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因次,这类材料在生物医学领域(如生物传感,生物成像,药物传输)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江苏省人民政府、苏州市人民政府三方共同出资建设的国家级科研机构。2012年11月26日,顺利通过验收正式成为中科院序列研究所研究所园区占地面积208亩,建设总投资共计7.8亿元,总体装备规划3.1亿,截至2013年12月底,人员总量311人。 
纳米粒子作为基本构筑单元可组装成各种维度(1D,2D,3D)的纳米结构。纳米粒子的特定组装体相对于单个纳米粒子来说具有独特的电子、化学和光学特性,其组装体在电子学、等离子学、传感器和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自组装是自然界构造宏观材料的基本途径,也是将微观粒子与宏观应用相联系的最有效方法。纳米粒子的自组装的一个关键点在于控制纳米粒子之间的作用力的动力学平衡,包括长程静电斥力...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