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 文学 >>> 文学批评 >>>
搜索结果: 121-135 共查到文学批评 文学批评相关记录230条 . 查询时间(0.127 秒)
有尊严的文学批评     尊严  文学批评       2010/6/18
什么样的态度对于当下批评是真正重要的呢?在文中,孟繁华引用了洪子诚的《批评的尊严》一文的观点。洪子诚说:“在这篇读后感性质的文章的标题里,我用了‘尊严’这个词,来概括读丸山昇先生著作之后的感受。这确有一些踌躇。在我们生活的许多崇高词语贬值或变质的时代,这个词可能过于重大,但也可能过于媚俗。不过,如果从坚持某种目标和信念,通过‘抵抗’形成某种属于自己的独立方式,不断寻求对于‘事实’的接近这一点,使用...
李广田以其谦虚公允、明达恳挚的批评风格成为20世纪40年代一位重要的文学批评家。他的文学批评具有独特品格:理论与审美并重,深刻与美感同在,平而不平,淡而不淡,平实中藏有批评家自我目光的深邃与独到,并传达出其睿智深刻的文学见解和独到的人生感悟。
当下的文学批评已经越来越丧失了它最初的激情,越来越无法提出让读者兴奋的话题。尽管当前批评家发表并出版论文的数量远远高于以往,但就其在整个思想界和社会生活中所占的位置和所发挥的作用而言,已经大大地下降了。今天的文学批评已经越来越远离现实以及文本,这种远离显然不是用学科的自律性诉求可以简单解释的,说它是当下社会的价值失范所致似乎也缺乏说服力。那么问题究竟出在哪里?是哪些复杂的因素制造了今天文学批评的窘...
当前的外国文学批评恰恰缺乏批评者的主体意识,缺乏独立见解,缺乏真正的批评。我们似乎都忙于告诉国人外国人是怎么说的,而忘了自己该怎么说;忙于“宣讲”外国文学批评理论,不经意成为这些理论的代言人,却造成了批评者的集体自我失语。
安徽师范大学文学理论课件第七章 文学批评
武汉大学中国文学批评史参考书目。
文学批评肩负着促进文学创作发展的重要职责,也肩负培养更多作家、发现新人新作、引领创作风潮、帮助文学鉴赏等多方面使命,同时,文学批评本身的文化追求、知识蕴藉和思想能力,也使它成为文学生态中必不可少的有机组成部分,优秀的批评家总是能够领时代文学之风气,管窥文学成长中林林总总现实背后的一切,蠡测到文艺思潮之先机,以其知识和思想储备助力于文学的进步。无论是昭示文学创作上的新风向,还是纠正发展中的些许偏差,...
对于眼下中国的当代文学批评来说,有两个特别的困境,一个是如今的出版呈爆炸性增长,从庞大的文学堆中筛选出几粒小小的珍珠殊非易事;另一个困境是中国当代文学整体水准实在可怜,既造就不了自己的文学大师,当然也就难以喂养出一流的批评大家。
传媒时代的文学批评     传媒时代  文学批评       2010/6/22
传媒时代的文学批评,虽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但还是有内容可说的话题。传媒时代确切的说是传媒发达时期,因为在传媒不发达的时候,文学批评也是客观存在的。只是两者之间的关系没有像今天这么密切。
传媒时代的文学批评     传媒时代  文学批评       2010/6/22
传媒时代的文学批评,至少包含着两层意思:一是文学批评在传媒时代与前传媒时代的区别;二是文学批评可能受到媒介干扰或传媒的推波助澜。
漫谈文学批评     文学批评  批评家  说三道四       2010/6/22
批评家在外人眼中,只不过是成天对别人写出来的东西说三道四的人。既然如此,批评家最明智的选择也只能是任人评说。当然,在文学批评逐渐走入寂寥的象牙塔的年代里,如果无人喝彩,就任其自生自灭。说穿了,文学批评文学研究在今天是自我娱乐或自我完善的傻 子的事业。必须依靠这份独特的傻劲的支撑,批评主体才能耐得住寂寞,不去投机取巧,拒绝将批评视为一种交换的工具,像扑火的飞蛾一样将自己的生命投入其中,首先点燃自己...
强化文学批评的感受性     强化  文学批评  感受性       2010/6/22
当前,“批评的缺席”、“批评的失语”之类的诘难充斥着文学批评界。新世纪以来的文学批评所面临的种种前所未有的窘境,引发了人们对文学批评的又一次反思:文学批评到底意味着什么?
进入新世纪以后,对文学批评的议论从来没有如此激烈,无论是普通读者、专业研究者还是批评家本身,不满甚至怨恨的声音强大而持久。这种不满或怨恨表面上似乎是由市场经济、商业化、大众文化等问题带来的。或者说由于社会转型或“历史断裂”使一些人感到了深刻的不适。但是,问题可能远远没有这样简单。如果没有市场经济 ,没有商业化,没有大众文化等,我们期待的“多元文化”如何实现?我们期待的创作、批评的自由,其空间将设定...
如果那些承担批评职责的人,普遍缺乏怀疑的勇气,普遍选择一种苟且、妥协的生活姿态,那么,人们就很难看到有活力、有个性、有思想的批评家,批评就会沦为夸饰的广告词、沉闷的说明书、低级的拍马术。
文学批评的责任与承载力     文学批评  责任  承载力       2010/6/22
一方面是文艺评论家频发坠入舆论边缘之叹,一方面则是指责文艺评论“缺席”“失语”之声不绝于耳,近年流行起来的这两种说法,看似抵牾,却坐实了一种共识,那就是期待文艺评论有更理想的存在与发展。为此,理论观念层面的梳理与倡导自然不可或缺 ,而从业者乃至社会各界的感悟经验,则有助于规避“坐而论道”的覆辙。期待更多的文艺理论评论家、作家和读者,在“感悟文艺评论”的平台上,畅所欲言。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