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 文学 >>> 文学理论 文艺美学 文学批评 比较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史 中国近代文学史 中国现代文学史 南阳作家群研究 中国各体文学 中国民间文学 中国儿童文学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 世界文学史 东方文学 俄国文学 英国文学 法国文学 德国文学 意大利文学 美国文学 北欧文学 东欧文学 拉美文学 非洲文学 大洋洲文学 文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文学 思相关记录245条 . 查询时间(0.328 秒)
2023年12月6日,南开大学文学院举办日新讲堂活动,美国麦克乐思特大学英文系终身教授、著名诗人、翻译家王屏教授以“诗歌与音乐:中西诗歌和非裔音乐对美国诗歌的冲撞”为题,为在座学子带来了一场精彩的文学讲堂。讲座开始,文学院副院长卢桢教授代表学院对嘉宾进行了介绍,同学们了解到这是王屏教授在南开大学的第二次诗学讲座,现场气氛显得热烈而亲切,讲座由李润霞副教授主持。
刘家思,男,中共党员,二级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负责人,浙江省一流学科中国语言文学学科负责人,浙江省省级优秀教师,浙江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现任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中国语言文化学院院长,校学术委员和教学委员会委员。
“情怀”“担当”等词语在我们谈论儿童文学时常常被使用。尽管人类的一切文学样式都共享人文艺术的伦理,但作为以儿童为目标受众的特殊文类,儿童文学比其他文学更要求一种面向孩子的责任感。这一现象看似不言自明,实则意味深长。不论在中国还是西方,早期儿童文学的发展都表现出对上述伦理内涵与价值的高度关切,并且将它作为谈论儿童文学艺术的重要基点。
陈思,1982年生,籍贯厦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当代室副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文学学士、硕士,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博士。2011-2012年在哈佛大学东亚语言与文明系访学。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员,理事会理事。中国现代文学馆特邀研究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近年主要从事中国当代文学史研究与文学批评,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数十篇。
本书以19-20世纪俄苏文艺中的两种类型——“神秘主义”与“现实主义”为基础展开研究。19世纪下半叶的俄罗斯美学与艺术经历了宗教复兴的阶段,涌现了索洛维约夫、别尔嘉耶夫、洛斯基等一批思想家,他们的美学观与神秘主义、直觉问题联系在一起,认为“神秘”是文艺创作的源泉所在。而苏联时期的美学与艺术则围绕着现实主义展开,苏联现实主义艺术塑造了诸多人民形象,以绘画、雕塑、电影等艺术形式揭示了革命、战争的情感作...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对于研究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人来说,就需要进一步探讨和回答,作为马克思主义组成部分的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为什么行,特别是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为什么行。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和回答已不仅是一种责任和必须,更是一种理论自觉...
2023年3月18日至19日,“新启·新视·新思:2023年五校工作坊”举办。来自早稻田大学、南开大学、上海大学、东京大学、关西大学的40余名师生云端参会,聚焦当代中国最新文化现象,贡献青年学人的阐释思路。
李正忠(1941.11.26-),中国艺术研究院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所编审。江苏南京人,中国共产党党员。1966年毕业于中国音乐学院作曲系。1990年调入中国艺术研究院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所,先后任副所长、所长、《文艺理论与批评》杂志社社长、常务副主编、主编。系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音乐家协会、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人民音乐》编委。
新时期以来,中国现代长篇小说研究逐渐深入,一大批在研究意识、方法和视角上有所突破的成果不断涌现,拓展了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在以“还原”和“呈现”为目标的学术追求下,陈思广的相关研究就以超前而审慎的史料意识,借鉴接受美学的理论方法,考察现代经典长篇小说不同历史阶段的审美接受史,最终以编年史的形式呈现出中国现代长篇小说的发展风貌。
2022年8月28日,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邀请儿童文学作家、“诺米姐姐”许诺晨在2022中国黄山书会主会场举办“开启奇思妙想的阅读之旅——诺米姐姐许诺晨阅读分享会”,现场近300名小读者、家长参与活动。据悉,这是诺米姐姐作为嘉宾第6次参加黄山书会。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注重利用秧歌这一民间文艺形式进行抗战宣传和民众动员。1942年,延安文艺座谈会召开后,毛泽东等中共领导人推动延安文艺团体以文艺为政治服务、为工农兵服务为旨归,着力创作和演绎体现群众抗战生活场景的“斗争秧歌”。以《兄妹开荒》为代表,“斗争秧歌”从抗战时期群众战斗生活中塑造人物形象,运用当地群众语言进行对话,并从细节入手增强演出效果和现场感染力,促使中共政治话语与抗战宣传口号、群众...
近三年来,青年作家魏思孝陆续推出了《余事勿取》《都是人民群众》《王能好》三部乡村题材小说,集中勾勒出鲁中地区辛留村的农民群像和风物人情,奏出了北方农村的现实回响。作者主动聚焦社会转型期普通农民的日常生活和生老病死,注重将人物根植在农村现实土壤中去开掘人物性格的丰富内涵,用简洁克制的语言、从容自然的叙述,塑造了具有代表性的农村人物。
城市,是现代人得以立足之地,是人类文明交汇的核心。近日,“城市漫步拾趣省思”主题书展在南开大学图书馆开展。
吉林大学中国当代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研究中心成立于2002年12月11日,原机构负责人为吉林大学刘中树教授、张福贵教授、李志宏教授,以及中国人民大学著名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家陆贵山教授。中心自成立以来,以文学院文艺理论教研室为载体,依托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组织学术交流、开展学术活动,在我国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界受到积极评价,获得了良好声誉。
陈飞龙,男,汉族,1952年10月12日生,江苏省启东市人,中共党员,毕业于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英国语言文学专业。历任中国驻坦赞铁路专家组翻译,中国驻斯里兰卡大使馆文化处负责人、二等秘书。曾任中国艺术研究院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所副所长、代所长,所长、研究员、《文艺理论与批评》杂志社主编、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会长、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长期从事文艺理论研究、翻...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