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 >>> 临床医学 >>> 临床诊断学 >>> 症状诊断学 物理诊断学 机能诊断学 医学影像学 临床放射学 实验诊断学 临床诊断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临床诊断学 脑卒中相关记录21条 . 查询时间(0.082 秒)
卒中防治,影像先行!2024年3月16日,为提高基层医院脑卒中影像诊断和治疗的新知识、新技术,暨南大学附属顺德医院影像科顺利举办广东省卒中学会医学影像分会基层行(顺德站)暨佛山市继续教育《影像新技术在脑卒中的应用学习班》学术会议。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家科技部基金和上海市科委等基金资助下,复旦大学附属闵行医院赵静教授和上海交通大学钱昆教授联合团队采用基于血清代谢指纹的深度多模态识别技术,将自适应机器学习与一种新的特征选择方法相结合,实现了脑卒中的快速计算机辅助诊断。该技术还可转化为辅助脑梗塞诊疗的检测方法运用于临床,并可作为指导进一步探索脑梗塞分子机制的新手段。该研究共招募344名受试者,其中中风患者172名,健康对照者...
探讨颈动脉高危斑块CT定量参数对缺血性脑卒中的预测价值,以指导临床早期干预。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9年1月至12月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51例临床诊断为脑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所有患者应用SOMATOM Drive双源计算机断层扫描进行头部灌注和头颈部血管检查,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确定有无近期脑梗死病灶。借助西门子 syngo-via后处理工作站,测量灌注参数值并计算其相对值(病变侧/对...
卒中是指脑血液循环障碍引起的突发性脑组织缺血缺氧,分为缺血性和出血性,是人类常见的致死病因之一,其中,缺血性卒中超过80%。多模态CT及MRI技术可以综合评价卒中患者脑实质、脑血管状态以及脑血流灌注,在评估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方面取得很大的进展。
探讨一站式CT扫描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的诊断与预测溶栓后出血转化(HT)的价值。 方法 回顾性统计分析AIS患者缺血半暗带(IP)区与梗死核心(IC)区及健侧区脑灌注参数差异以及出血组(HT组)与非出血组(No-HT组)IP区灌注差异。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临床最常见的脑血管病,具有较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缺血半暗带的存在及对其及时、精准的影像学判断,对于临床治疗方案及时间的合理选择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不同的影像学技术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缺血半暗带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缺血半暗带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中的应用提供依据,进而提高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断准确率。
探讨双能CT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机械取栓术后颅内出血(ICH)与对比剂外渗的鉴别价值。 方法 前瞻性纳入了2018年1月至2018年7月行机械取栓术治疗的AIS患者,并在术后1 h内即刻行双能CT检查,分别获得虚拟平扫(VNC)图像、碘覆盖图像(IOM)及单纯融合图像(MIX),并进行评估。术后48 h再使用双能CT进行随访,将其作为参考标准与之前的评估结果进行比较。
2019年8月14日,我校“脑卒中专病联盟”、“医学影像学科联盟”成立大会暨联盟首次工作会议在江宁校区举行。校党委书记王长青,校长沈洪兵,副校长、一附院党委书记唐金海,一附院院长赵俊,副校长胡志斌以及来自省内外26所附属医院及临床医学院160多位专家出席了大会。成立大会由一附院院长赵俊主持。大会伊始,胡志斌副校长宣读了联盟成立文件、成员单位及联盟委员名单。王长青书记与沈洪兵校长向联盟单位授牌,副校...
2019年7月20日,由中国卒中学会医学影像分会主办,南昌大学一附院影像科、卒中中心承办的脑卒中影像诊疗规范培训班顺利召开。南昌大学一附院副院长陈志平出席开幕式并讲话,影像科科主任曾献军、卒中中心主任汪阳主持开幕式。本次学术活动特邀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影像科主任、博士生导师高培毅教授,影像科薛静教授,影像科沈宓博士,神经内科杜万良教授等多名国内著名卒中诊疗领域专家授课。此外,南昌大学一附院...
探讨声触诊组织量化成像(VTIQ)评价注射A型肉毒毒素治疗脑卒中后前臂旋前肌痉挛肌肉硬度改变的价值。方法 收集31例脑卒中后前臂旋前肌痉挛患者,在其松弛状态下,于超声引导注射A型肉毒毒素,并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对双侧旋前圆肌、旋前方肌行VTIQ检查,测量剪切波速度(SWV),对比治疗前后以及患侧与健侧SWV差异。于治疗前后对患侧上肢肌力进行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分并比较其差异,评价...
探讨三维准连续式动脉自旋标记(3D-pcASL)评估单侧大脑中动脉(MCA)狭窄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影像学进展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1例单侧MCA狭窄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MRI资料。根据入院时及入院7天内全脑DWI表现将患者分为进展组20例及无进展组11例。分别在标记后延迟(PLD)时间为1.5 s 及2.5 s条件下对2组行全脑3D-pcASL扫描,检测2组患侧(MCA狭窄侧)、健侧额叶、...
目的探讨小腿三头肌局部A型肉毒毒素(BTX-A)注射对脑卒中患者胫神经F波和步行能力的影响。 方法选择20例脑卒中偏瘫下肢痉挛患者,按患者意愿和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为期4周的步行训练、平衡训练、肌力训练等常规康复治疗;在康复治疗前,实验组在电刺激引导下接受患侧下肢腓肠肌和比目鱼肌BTX-A注射治疗,总剂量300 IU,BTX-A注射只进行1次。选择患侧下肢胫...
肺炎是脑卒中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近年来, 免疫系统在脑卒中后肺炎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脑卒中后免疫抑制被认为是引起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实验和临床研究发现, 脑卒中后一系列炎症与免疫应答改变包括单核巨噬细胞、自然杀伤细胞的功能减低, 诱导抗炎因子生成, 促进淋巴细胞凋亡和T淋巴细胞的活性改变。其机制可能是免疫抑制信号通过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交感肾上腺素轴和副交感神经系统3种途径作...
评价超声引导联合电刺激定位注射肉毒毒素(BTX-A)治疗脑卒中后上肢肌痉挛的效果。方法 选择脑卒中上肢痉挛患者23例,在超声引导联合电刺激定位引导下,多点注射法将BTX-A注入靶肌。注射后进行常规康复训练。注射前、注射后1、2、4、12周分别采用改良Ashworth评分、腕指关节主动活动度测量、Fug1-Meyer评估表对上肢部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注射BTX-A后,患者肌张力、腕指关节主动活动度...
机遇与挑战:脑卒中易损患者多血管床损害的影像学研究。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