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 文学 >>> 文学其他学科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文学其他学科 历史相关记录26条 . 查询时间(0.315 秒)
2022年6月2日下午,外国语学院东南亚系联合北京大学东方文学研究中心、北京大学人文学部举办了“历史文化的态势与越南当代文学的发展”主题讲座。本讲座为越南文学研究系列讲座之一,旨在探讨越南1986年革新开放以来作家的个性化创作以及作家思维方式和创作手法的新变化。主讲人阮登叠(NguyễnĐăngĐiệp)是越南文学研究院院长,兼任越南作家协会文...
广东东莞·贵州铜仁文艺合作交流项目——林汉筠历史文化散文《岭南读碑记》(中国书籍出版社,2022年1月)作品研讨会,4月7日在贵州工程职业学院举行。贵州工程职业学院党委书记陈健、贵州省德江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梁健及来自各条战线的专家、学者30余人参加了线下研讨,贵州工程职业学院13000多名师生还通过云研讨方式参与活动。林汉筠,为中国作协会员,文学创作二级,是活跃于当下散文界的一位中青年作家。近年来,...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在世界历史进程中,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从经历“国家蒙羞、人民蒙难、文明蒙尘”的文明整体性危机,到逆转命运齿轮,重新引领文明进步潮流的例子,可以说是...
神话作为产生于人类文明早期的口头传统,其本质是历史的记忆。有些研究者却从历史虚无主义错误观念出发,否认神话对真实历史的反映。神话源于并反映客观真实的历史是不争的事实,神话叙事与一般意义上的“历史真实”相比,更多地表现出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艺术真实”。在当今的中国神话研究界,我们应采取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方法,实事求是、求真务实,自觉抵制神话研究中的历史虚无主义。
历史从不单单与时间和人相关,如今人们所见的大历史,往往是种种因素复杂交融的成果。当我们从地理问题的角度思考历史时,那些熟悉的历史过往会呈现怎样的面貌?这个问题,或许可以在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学者陈福民的新作《北纬四十度》中找到答案。近日,陈福民与《收获》杂志主编程永新、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金理做客思南读书会,就这部作品从地理到历史,又融历史于文学的丰富面向展开对谈。
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在巨变的影响下,不同的力量形成了各自对于时势的判断,也由此产生了时间观上的相互竞争。例如,康有为在《礼运注·序》(1901年,自述作于1884年)中提出了孔子纪年,刘师培于1903年提出了“黄帝纪年论”。这些时间观相互对立,但共享着一种新的进步意识,即历史与时间轴线的统一。1900年是庚子年,也是光绪二十六年。这一年的1月30日午夜,流亡在夏威夷的梁启超感慨万千,写下《二十...
历史主体到情感主体     现代阐释学  毕飞宇  情感       2022/2/28
敲下这样的题目其实有点冒险。或者说,对一位总是超越读者期待的当代“顶流”作家来说,现下就作这样创作轨迹式的判断至少是冒失的。所以安全起见,第一件事就要先申明这篇小文的“历史性”,既是指涉对象的阶段性,也是讨论本身的历史性。这当然不是为了某种为时尚早的判断而申请豁免权,因为作家作品与弥漫其中的半透明气团,已经构成了本文理解和探秘的足够冲动。也许阐释学的说法能够解释这类略嫌私人化的“内心冲突”。尤其是...
笔者长达几十年的深刻印象是:著名散文家、诗人、报告文学家厉彦林敢碰大题材。仅从他写作出版的一些作品的名字即足以证明:《土地》《人民》《城市》等。厉彦林不仅连连推出巨制,且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社会影响,无疑为在文学领域的探进积累了意义非常的成功经验。笔者认为,这些经验应被视为当代文学的一笔丰厚精神财富。
亚历山大·赫尔岑的回忆录《往事与随想》,远远超过个人生平的记录囿限,以作家自己的话来说,这部厚重的大作是 “历史在一个人身上的反映”。作品的编写自1852年至1869年。全书共八卷,回忆录的大部分文章都曾陆续在赫尔岑创办的刊物 《北极星》和《警钟》上登载,后又在伦敦、日内瓦等地刊发单行本,成书编排不完整、不系统,事件错乱,但赫尔岑并不打算修正时间线,也不打算调整结构、规范主题,他觉得 “这都是事实...
2016年5月,《巨人的陨落》中文版问世。作为肯·福莱特“世纪三部曲”的第一部,这部将近60万字的三卷本历史小说从1911年写到1924年,内容囊括一战、俄国革命、二战、冷战、女权运动、民权运动等重大历史事件。在长达四十二章的篇幅中,肯·福莱特将虚构的人物与真实的历史穿插叙述,从威尔士矿工出身的姐弟、威尔士贵族兄妹,写到美国白宫的年轻助理、痴情的德国情报官、俄罗斯的孤儿兄弟。战争与历史不再冷酷无情...
《哈利勒·纪伯伦:他的生活和世界》是迄今为止史料最丰富的纪伯伦传记作品,至今已不断扩充、再版4次之多,传记第一版出版于1974年,分别于1981年、1991年、1998年和2006年4次修订再版,除了第五版更名为《哈利勒·纪伯伦:超越边界》外,其余四版名字相同。2016年7月,这部传记作品的第四版中译本《哈利勒·纪伯伦:他的生活和世界》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
人人可做小历史书写     小历史书写  小历史       2013/9/5
由于各种原因,小历史书写尤其是平民历史的书写被忽视。我国当然有传记、家谱、村志编纂的传统,然而没有“小历史”的说法。换言之,我们现有的传记、家谱、村志,多是着眼于“大历史”视野。然而身处在走向现代公民社会的当下时代,人人都是自己的历史学家,美国史家贝克曾说,让我们的内心深切呼唤着小历史书写时代的早日到来。
2012年12月18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联合主办,郭沫若纪念馆承办的“郭沫若诞辰120周年纪念会暨第四届中国历史学奖颁奖仪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武寅副院长主持,王伟光常务副院长等领导和专家作报告。中国科学院党组副书记方新出席本次会议并讲话、颁奖。 我院自然科学史所郭书春研究员主编的《中国科学技术史·数学卷》荣获第四届...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新历史主义文艺思潮的兴起在中国当代文坛上演了不尽其数的重构历史的剧目。从1980年代后期开始,相当多的中国作家,特别是先锋派小说家,都不约而同开始了“历史转向”(Turn to history)着意开始书写家族村落故事、轶闻、残缺不全的传说,勾画零落颓败的历史图景,并自信这是一幅更为真切的历史情境和更具魅力的写作领域。在苏童、叶兆言、陈忠实、莫言、二月河、王安忆等作家笔下,书写...
自“大陆新武侠”产生以来,新历史主义观念就渗透于其发展的各个层面。新历史主义所具有的历史图景、自我主体化、解构方式等特征,使得大陆新武侠小说呈现出了多重面貌,并在作品的历史观、人物形象、情节与场景、人文精神范式等方面产生了复杂反应。创作群、读者群等文学因素的变化,也在多种互动影响中,促进了新历史主义质素的出现。思考新历史主义态势与大陆新武侠发展之间的关系,对深入理解武侠文学生态有着重要意义。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