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信息与通信工程 >>> 信息处理技术 通信技术 广播与电视工程技术 雷达工程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信息与通信工程 科学技术相关记录276条 . 查询时间(3.023 秒)
我校郭光灿院士团队在量子测量的基础研究中取得重要实验进展。该团队李传锋、项国勇、侯志博研究组与复旦大学朱黄俊教授合作,首次实验演示一组不等价的相互无偏量子测量具有不同信息提取能力。该研究成果于2024年2月21日在线发表在国际权威期刊《物理评论快报》上。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瞿昆教授课题组成功开发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空间转录组数据分析算法,命名为SPACEL。该算法能够快速高效地处理多个空间转录组切片数据,包括准确预测单个空间点内的细胞类型组成、精准识别跨切片的功能性空间域,以及有效重构复杂组织的三维结构。研究成果以《SPACEL: deep learning-based characterization of spatial transcrip...
2023年11月30日,2023年中国通信学会科学技术奖颁奖典礼在上海举行,此次共授奖79项,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19项、二等奖28项、三等奖31项。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共有7项科技成果荣获2023年中国通信学会科学技术奖,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4项。南京邮电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作为牵头完成单位的赵海涛教授团队、邹玉龙教授团队均获得一等奖,再创该类科技奖项历史新突破。
2023年11月10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发布《关于2022年度浙江省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浙政发〔2023〕31号)。由此,2022年度浙江省科学技术奖各类奖项、名单正式公布。杭州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工程学院三项科研成果获2022年度浙江省科学技术奖。
2023年10月26日-28日,由中国计算机学会(CCF)主办,以“发展数字基础设施,支撑数字中国建设”为主题的2023中国计算机大会(CNCC 2023)在沈阳召开,注册参会人员规模逾1.3万。CNCC召开期间,CCF举行了王选奖、海外科技人物奖、青年科技奖、科技成果奖的颁奖典礼。
中国雷达行业协会科学技术奖励办法。
中国雷达行业协会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实施细则。
中国雷达行业协会科学技术奖(简称协会科技奖)是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中国雷达行业协会科学技术奖励管理制度设立并组织实施的行业科技奖励。协会科技奖评审委员会以中国雷达行业科技委为主体组建,由中国雷达行业及相关电子工程领域的两院院士、知名专家和企业家组成,评选结果具有很高的行业权威性。自2020年首届评奖活动开展以来,协会科技奖评选工作发挥了良好的引领和导向作用,行业反响热烈,对促进行业科技进步发挥了积极...
颁奖典礼|中国雷达行业协会科学技术奖。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院郭光灿院士团队在非局域量子网络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该团队李传锋、柳必恒研究组与奥地利Armin Tavakoli博士等人合作,使用超纠缠实现基于对称联合测量(symmetric joint measurements)的纠缠交换,并研究双局域贝尔不等式(Bilocal Bell inequality)和全量子网络非局域性(Full network nonlocality)。该...
日前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教授薛向辉团队在相干测风激光雷达系统研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首次实现空间分辨率3米、时间分辨率0.1秒的风场探测。据悉,这是迄今为止有报道的全球最高精度的风场连续探测。相关成果发表在国际知名光学期刊《光学快报》。
中国联通牵头完成的《云网融合下智能运维一体化协同服务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项目经过层层选拔,从众多项目中脱颖而出,荣获2021年度中国通信学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数字经济”连续多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国家高度重视数字经济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数字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数字化系统的支撑,智能运维是数字化系统高效运行的强大助推力。联通作为中国的大型云服务提供商,旨在降低联通云运维成本、并不断提升用户服务质量...
为顺应国家城镇化发展带来的人口流动性增强趋势,聚焦解决人民群众反映的跨省异地业务办理难问题,依托全国生产数据集中和IT支撑系统全云化升级改造,构建全国一体化跨省异地业务基础能力。“全国一体化跨省异地业务基础能力的建设与应用”项目首次全面支撑20多种跨省异地服务,首推“移网/固网”跨省深度融合产品,可支撑异地业务种类数量居于行业领先。该项目荣获2021年度中国通信学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近日,中国通信学会正式发布2021年度中国通信学会科学技术奖获奖名单,“电力行业无线专网资源优化与安全保障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获得中国通信学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中国电信基站智慧节能,AI赋能5G绿色发展。中国电信积极响应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部署,引入人工智能技术实践5G数字化节能,推进新基建智慧绿色发展。全国基站AI节能尚无先例,面对标准缺乏、技术复杂、节能维护难、操作风险高等难题,历时3年自主研发4/5G融合基站智慧节能系统“天翼蓝能”。这是业界规模最大的全国性基站节能系统。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