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 >>> 心理学 >>> 心理学史 普通心理学 生理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 发展心理学 个性心理学 缺陷心理学 比较心理学 实验心理学 应用心理学 心理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6-30 共查到心理学 精神分裂症相关记录75条 . 查询时间(0.118 秒)
中国科学院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张向阳研究组近期开展了一项研究,研究者在北京回龙观医院同时招募了130名首发未服用药物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和189名健康对照者。研究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及其五因素模型对患者的精神病理症状进行评分,并采用条件-测试P50范式和事件相关电位(ERP)技术记录P50成分。以此探究首发未服用药物的精神分裂症患者P50感觉门控缺陷与精神病理学症状及认知缺陷的关系。
精神分裂症的发病年龄与患者的症状、认知功能水平等临床表现的异质性有关。精神分裂症的阴性症状主要包括言语和情感反应的迟钝等,同时精神分裂症患者在记忆、注意、学习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障碍。作为精神分裂症的两个核心特征,阴性症状和认知功能障碍在症状表现和生物学基础上具有部分重叠,如早发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在背外侧前额叶皮层依赖的工作记忆网络连接性降低,而作为认知功能的核心区域,前额叶皮层活动降低一直...
前瞻记忆是一种指向未来的重要记忆功能,能帮助个体在线索出现时记得完成计划的事情,比如路过邮局记得寄送信件。临床群体如精神分裂症患者和双相障碍患者均表现出前瞻记忆功能的缺损。已有研究表明,情绪线索可以提升前瞻记忆表现,但少有研究考察临床群体能否获得相似的提升效应。针对这一问题,中国科学院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的神经心理学与应用认知神经科学实验室陈楚侨研究组与香港大学、香港青山医院的合作者开展了一项研究。
神经软体征是精神分裂症重要的生物标志物。在传统定义上,神经软体征被认为是一组轻微的神经系统异常的异常表现,主要体现在运动协调、感觉整合、抑制功能的缺损,但其行为水平的缺损缺乏相对应的脑区定位。随着研究的推进,已有研究提示神经软体征的缺损与特定的脑功能网络紧密相关。然而,已有研究仅关注于神经软体征运动协调缺损的大脑功能连接机制。近期,已有研究证据发现小脑是多种功能网络的重要节点,这些功能网络的异常会...
认知障碍已逐渐成为精神分裂症的核心症状之一。与健康人群相比,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注意力、记忆和社会认知方面存在严重的认知障碍。目前,对于精神分裂症的认知障碍缺乏有效的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吸烟率高于其他精神障碍患者和健康人群。根据“自我用药”理论,尼古丁可以缓解精神症状,减少抗精神病药物的副作用,并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吸烟可以成为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治疗的一种形式。已有研究发现,吸烟与精神分裂症患...
肥胖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会导致脂肪组织过度蓄积和体重超常,目前已经成为热点问题。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2015年的报告指出,中国成年人肥胖率高达11.9%。有研究指出,精神分裂症中的肥胖发病率更高,是正常人群中的1.5-4倍,造成这一高发病率的因素包括性别、不良饮食习惯和遗传易感性等,其中最突出的因素是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的治疗,特别是氯氮平和奥氮平。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精神分裂症患者向肥胖的转变主要...
抑郁症状是精神分裂症的核心症状之一,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占比高达25%-50%(Herniman et al., 2019; Dai et al., 2018),与心理社会功能受损、自杀风险以及高复发率均有较为密切的关系。目前,尚无明确证据阐明伴发抑郁患者具有特异性行为和脑形态学特征。因此,将抑郁症状作为独立的精神分裂症诊断依据始终饱受争议。对精神分裂症伴发抑郁患者的大脑形态学特征的探索将有助...
认知缺陷是精神分裂症的核心症状之一,多巴胺和炎症系统已被证明在精神分裂症的认知缺陷中起重要作用,并且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这两个系统存在相互作用。一方面大多数免疫细胞都表达出多巴胺受体,这意味着多巴胺可以影响几乎所有的免疫细胞,并促进细胞炎性因子的分泌。另一方面,细胞因子也可以影响多巴胺的合成、包装以及释放等多个方面,调节机体的多巴胺水平。但对于这两个系统的交互作用的研究仍然十分有限。
中国科学院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神经心理学与应用认知神经科学实验室的陈楚侨研究员带领其团队与其国际合作者设计了一项实验。实验记录了52名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52名对照组、25名精神分裂症患者未患病的兄弟姐妹、以及56名健康同卵双生子与56名健康异卵双生子在完成感觉统合任务时的脑激活模式。研究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完成感觉统合任务时表现出了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的小脑激活与小脑内部功能连接,而小脑激活减弱也...
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广泛的认知功能损伤,其中包括感觉加工能力的缺陷。近来研究提示,对外界感觉信息异常的反应敏感度,即反应迟缓或过度敏感,可能是出现精神病性症状和认知功能下降的重要标志。以往虽有较多的研究考察精神分裂症患者感觉加工的认知过程和神经机制,但少有研究探讨感觉信息的反应敏感度与临床症状之间的关系。另外,孤独症患者也表现出类似的感觉迟缓或过敏的现象。考虑到两类神经发育性疾病较高的共患率,且精神...
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等复杂精神疾病是影响人类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难题,然而因为对这类疾病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对其诊疗往往存在难题。近年来世界范围内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研究报道了许多非编码变异与精神疾病显著相关,这些变异是否存在生物学功能及相关机制仍需深入探索。例如,GWAS研究发现染色体16p11.2区域的常见变异(common variant)与精神分裂症的发生风险显著相关,但具体的分子...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精神病综合征,主要症状包括阳性症状(如幻觉、妄想以及言语混乱),阴性症状(如积极性降低、表达能力下降),认知缺陷(如执行功能、记忆能力和心理处理速度受损)。氧化应激过度、抗氧化防御系统失调被认为是精神分裂症的重要危险因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作为一种重要的抗氧化酶,包括三种异构体:位于细胞质(SOD1)和胞外(SOD3)的CuZnSOD,存在于线粒体中的MnSOD(SOD2)。...
中国科学院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张向阳研究组的科研人员针对上述问题开展研究。研究纳入40名精神分裂症非吸烟住院患者,通过比较患者在使用5毫克、10毫克或20毫克托烷司琼治疗一天后,对其认知和感觉门控缺陷的即时影响。研究采用可重复神经心理状态评定量表(RBANS)评定认知功能,采用条件-测试P50范式和事件相关电位(ERP)技术记录P50成分,以此探究精神分裂症患者P50感觉门控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
中国科学院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神经心理学与应用认知神经科学(NACN)实验室的陈楚侨研究员及其团队与国际合作者合作,针对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和双相障碍患者的情感体验与动机行为的分离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者采用了一个基于计算机的行为任务,对42名精神分裂症患者、44名抑郁症患者、43名双相障碍患者以及43名健康个体的情绪-行为分离模式进行了考察。研究也同时采用了一系列临床评估量表对被试的快感缺失情况进行了...
中国科学院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张向阳研究组近期开展的一项研究中,研究者从汕头大学精神卫生中心招募了38名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和32名在性别、年龄和教育程度上与患者匹配的健康对照者。采用可重复神经心理状态评定量表(RBANS)评定认知功能。采用条件-测试P50范式和事件相关电位(ERP)技术记录P50成分。以此来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P50感觉门控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