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 >>> 法学 >>> 理论法学 法律史学 部门法学 国际法学 法律法规 判决文书 法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法学 进程相关记录38条 . 查询时间(0.845 秒)
民营经济立法成为近日社会关注的热点。2024年2月23日,民建中央在全国两会提案通气会上拟提交提案,建议尽快制定出台《民营经济促进法》。
2023年5月22日上午,国际法系举办“宏观国际法学视野下领事保护发展进程”专题讲座,本次讲座由外交部领事司许育红博士主讲,国际法系王佳老师主持,宋岩老师协调,国际法系多名本科生及研究生参加。
2022年3月12日,由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李树忠教授担任首席专家的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国共产党领导法治工作历史进程与经验研究”开题论证会在北京顺利召开。来自司法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郑州大学、山东大学(威海)法学院、中国政法大学等单位的评审专家和课题组全体成员近30人参加了开题论证会...
欧洲一体化曲折进程的表现之一在于成员国宪法秩序对于欧盟法优越地位的排斥。迄今为止,它仍是国内研究讨论欧洲一体化所包含的公法结构时容易被忽略的议题。德国联邦宪法法院于2009年做出的里斯本判决证立了“宪法特质”教义,获得其他成员国宪法法院在判决中的追随。凭借对国内宪法秩序的守护,成员国宪法裁判得以审查欧盟法律,并实际限制了欧盟法在成员国层面的优先地位。
2017年8月25至26日,由我校国际教育法治研究中心主办的“世界现代化进程与教育法治研究”学术研讨会召开。在开幕式上,我校副校长韩东育和北京大学钱乘旦教授分别致辞。研讨会分为“现代化与法治建设”“现代化与社会转型”“青年学者专场”等板块。郑州大学副校长张倩红教授、南京大学刘成教授和我校国际教育法治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王云龙教授主持相关板块的学术研讨。来自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
在中国法学论者根据各自的立场而形成的两种截然不同且针锋相对的全球化对策当中,隐含着一个共同的关于全球化或法律全球化是一种整体化的和同质化进程的理论预设。这一共同的理论预设在本质上把全球化视为一元的、目的论的整体性规划;它将全球化或法律全球化化约成以线性发展为唯一时间观的“现代化”本身;还从一个更深的层面上表现出了一种“认知谬误”,即把全球化或法律全球化与同质化本身等而视之。这一同质化的理论预设忽略...
比较中国与西方法律观念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进程,可以看到西方社会是始于祛宗教之魅,而止于赋理性之魅;中国社会则是始于祛政治之魅,而止于赋理性之魅。对中西法律观念现代化的“祛魅”差异性以及“赋魅”共同性的对比研究,可以提醒我们在构建法治国家时所要排除的障碍与西方有所不同,不能用西方的“祛魅”方式化解中国的“赋魅”危机。这样才能使中国人的法律观念在理性和人文精神的基础上得到更新与重建。
对于我国法治中是否容许法律续造,学界存在争议。法律续造,是司法解释的特殊情形。法律续造的“权力”是一种“造法”的创制权、创设权、拟制权。新《立法法》第一百零四条规定表明司法解释必须恪守其边界、限度,即严令司法解释不得越界,使不在“法律续造”之际回转启动释法或变法、修法的衔接环节得以贯通,搭建、弥合了法律实施过程中的信息反馈回路与法律更新途径,将司法审判中应当转换为立法的制度需求和规范设计的实践诉求...
2014年12月20日,由湖北省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湖北省法学会地方立法研究会、湖北省人大常委会研究室主办,我校文法学院承办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我国法治进程学术研讨会暨湖北省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地方立法研究会2014年年会”在会议中心报告厅举行。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赵斌、湖北省纪委副书记陈洪波、湖北省政府法制办主任张绍明,我校党委书记刘伟出席开幕式,湖北省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名誉会长蒋碧昆教授,...
两岸和平协议是两岸实现“一国两制”的基本法律文件。“一国两制”将来在两岸间实现的模式属于“两岸和平协议下的两制”。两岸和平协议居于两岸协议的最高层次,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它规范的对象主要是两岸公权力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属于“人民制定出来管政府”的宪法性文件。两岸和平协议应当建立在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文化合作框架协议(CCFA)和安全合作框架协议(SCFA)三大支柱之上,并应当具备宪法性文件...
2013年6月15日上午,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与西南政法大学共同主办的“启蒙与近代以来中国法治进程”学术研讨会在重庆举行。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副总编辑王利民、西南政法大学校长付子堂教授、华东政法大学校长何勤华教授、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哲学社会科学部主任柯锦华、北京大学教授朱苏力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四十余位专家学者出席了开幕式。开幕式由西南政法大学副校长岳彩申教授主持。
2013年3月23日下午,由北京大学宪法与行政法研究中心主办的“中国民主化进程”学术研讨会在北大法学院四合院三进院会议室成功举行,来自社科院、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的十余位法学、政治学学者参加了会议,我院姜明安教授、沈岿教授、王磊教授、张千帆教授、甘超英副教授出席本次研讨会。
公共政策合法性不仅是一个重要的法治理论问题,也是法治秩序得以形成的重要变量。三十年来的“医改”进程表明,公共领域正在中国蓬勃兴起,并促进了公共政策合法性供给机制的时代转向,即从内部创议走向社会动员、从公众默认走向价值回归、从符合真理观走向共识真理观、从中心的内部循环走向中心与边缘的双向互动,展现着中国公共政策的重要民主化变革。虽然其中还存在着某些需要解决的问题,但它无疑构成了对多元和谐秩序的关键支...
中国对法治的重新认识起源于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在这个过程中基于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人们认识到市场经济就应该是法治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还证明市场经济和法治都没有唯一正确的、固定不变的模式。也就是说,不仅要重视法治对市场经济的影响,而且还要留意不同的法治模式对不同的市场经济模式的不同影响,并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对不同的类型作出取舍或者重组的判断。
瑶族是历史悠久、文化丰富的居住在我国南方的民族。根据2000年11月1 日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瑶族人口有255.1920万,分布于广西、湖南、广东、云南、贵州、江西、海南等省(区)的一百三十多个县内。其中居住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有145万多人,占瑶族人口的百分之六十以上。20世纪50年代前,中国的部分瑶族地区处于封建社会阶段,有些瑶族地区还保留有浓厚的原始公社制残余,[1]瑶族社会没有建立统一、...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