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 文学 >>> 中国现代文学史 >>>
搜索结果: 136-150 共查到中国现代文学史 小说相关记录184条 . 查询时间(0.248 秒)
论北村小说的叙事风格     北村  叙述  第一人称  叙事风格       2009/11/10
当代新潮小说家北村的小说颇具先锋意味,提供了小说形式分析与解读的标志性文本。第一人称叙述者的盛行,使叙述者在故事内外、当下与历史、主观与客观间自由穿梭,赋予作品以无数外在悬念,有效推动叙述的展开。叙述视角的自由切换又构建了重重迷宫,无数内在悬念由此产生。二者内外交织,借以顺叙、倒叙、插叙及预叙等手法的运用,共同构筑起北村小说独特的叙事风格。
小说沦为经济作物     小说  经济作物       2010/6/21
时在仲秋,大江南北传来农作物丰收的消息,令人兴奋。世界四分之一的人口,以并不占优势的耕地面积,如果没有农作物的大面积丰收,保证13亿人口有饭吃,是绝对不可能的。与此同时,更有一种喜庆景象,也着实令许多人为之高兴。也是媒体报道:80后作家进军杂志,某种杂志每月发行高达50万册。于是媒体惊呼,操盘这本杂志的80后作家已是名利双收了。
张爱玲及其小说与上海都市民俗关系密切。上海都市民俗中的居住习俗、交通习俗以及民俗时间,对张爱玲小说的人物塑造、情节推动以及主题升华等方面都有重要影响。张爱玲小说着重描写了弄堂和洋房、三轮车和电车以及都市民俗时间。张爱玲小说交织着传统和现代两种文化因子,呈现了20世纪30年代上海特有的民俗风情。
汪曾祺的小说注重展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侧重从爱与美的角度观照自然与人类的关系,蕴涵着别样的审美特质与生态意蕴。同时,汪曾祺以其对自然的多角度观照和书写、对民间文化的诗性提炼与描摹和对家园的孜孜守望,在小说中构筑起一幅幅和谐的生态图景。
张爱玲和李碧华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两朵奇葩,也是文学研究者不断研究的“传奇”,但长期以来研究者多侧重于两者共性的总结,而对其作品之间的差异却涉猎不足。有关作品中的人物命运,前者多写世俗生活中无奈地生,后者则写奇幻世界里惨烈地死;作家创作情感层面,前者趋冷,而后者趋热,等等。她们作品之间的诸多不同,其根源正在于两者在女性意识和宗教意识方面的差异。
汪曾祺小说的空白之美     小说  汪曾祺       2009/11/2
“空白”是汪曾祺小说写作中的重要现象。汪曾祺诗化语言气韵自生,淡化情节文气天成,放开结尾姿态横生。他的小说流畅如水,随物赋形,气韵流荡,天然充盈,流淌出心旌摇荡的生生之美。
 在中国现代乡土小说中,民间文化在叙事文本中是以乡村生态图景、农民生存状态和乡村伦理道德法则等具体审美形态呈现出来,这些审美形态在相互指涉中共同演绎了20世纪上半叶乡土中国的文化景观,以本土经验和独特的审美形式参与了现代乡土小说的构建。中国现代乡土小说中的民间文化形态丰富多样,并呈现出个体风格差异、时代发展风貌的总体区别,远比现代都市小说中的市井文化形态丰富复杂得多。那么民间文化形态在乡土叙事文本...
四十年代的小说家师陀未完成的长篇小说《荒野》以土匪为题材,反映时代巨轮下的一类特殊小人物在乱世中的挣扎,其渴望幸福家园的生命意识与现实生存的困境造成的悲剧性矛盾具有时代的普遍性,但小说人物刻划的独特视角以及小说别致的意境和内蕴,使它显得与其他的土匪叙事格外不同,尤其是小说呈现出的匪性、人性和诗性交织的特点对于作品悲剧性审美意蕴的深化,值得我们加以关注和审视。
《巴金全集》第11卷《发的故事》等短篇小说集。
疯癫叙事是中国20世纪90年代长篇小说创作中一道引人注目的景观。作为“有意味的形式”,它们传达出新中国前四十年文学所不曾有过的历史意识,这些历史意识包括历史形态与叙述姿态的开放,将历史作为一种审美修辞对象消费。具体而言,即对历史形态的重新认识、自我置疑的历史叙述姿态、寻求历史认同和重建历史话语意义。将90年代长篇小说疯癫叙事所传达的这套历史意识,放置到中国当代文学历史意识流变的坐标轴上,可以清楚地...
北京大学中国现代文学课件第二十一章 小说(三)。
北京大学中国现代文学课件第十三章 小说(二)。
北京大学中国现代文学课件第三章 小说(一)。
老舍小说中刻画的女性形象大致可以分为三个系列:一是传统女性,二是知识女性,三是悍妇。和同期作家相比,老舍的女性意识更具有传统性。他欣赏恪守妇道、聪明贤惠、任劳任怨的古典女性,对现代女性则不感兴趣,对所谓时髦张狂女性更是深恶痛绝,这些女性形象的塑造体现了作家老舍浓厚的男权意识和男性本位主义思想。
危机与调整80年代末,当苏童、余华、格非、孙甘露、北村等新生代作家登上文坛的时候,他们面对的不仅有成就蜚然的中老年作家,也有在文坛上占有重要地位的“知青”作家群体,而且还有刘索拉、马原、残雪、莫言等为现代派小说的发展起过开拓作用的作家。这些文坛上的迟到者要想生存和发展并获得成功,就必须避开或者超越先行者成功的艺术经验,另辟蹊径。于是,他们以个性化的感觉方式和独特的话语风格,在小说形式实验上大作文章...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