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 >>>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
搜索结果: 121-135 共查到认知心理学相关记录1865条 . 查询时间(2.367 秒)
罗欢,女,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研究员,北京大学麦戈文脑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于1999年毕业于武汉大学电信学院,获工学学士学位。2001年赴美留学,2007年毕业于美国马里兰大学College park分校神经科学与认知科学项目,获博士学位,同年在该校语言神经科学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2007年8月至2014年历任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员。 2014年12月加入北京大学至今。...
刘兴华,长聘副教授,199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心理学系,获理学学士学位;200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心理学系,2006年获临床心理学方向博士学位;2005年起任职于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心理学系;2007年至2008年访学美国波士顿大学焦虑及相关障碍中心David Barlow教授实验室; 2011年担任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心理学系应用心理学硕士点专业负责人;2014年访学美国麻省大学医学院正念中心;20...
李晟,长聘副教授,兼任北京大学机器感知与智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及麦戈文脑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98年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获工学学士学位。2006年毕业于英国萨塞克斯大学信息学系,获计算机科学与人工智能方向博士学位。2006年至2009年在英国伯明翰大学心理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2009年入选“北京大学优秀青年人才”计划,并获“百人计划”特聘研究员职位。2012年入选教育部...
方方,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院长,行为与心理健康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麦戈文脑科学研究所常务副所长,机器感知与智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教授, 博士生导师。1997年和2001年分别毕业于北京大学心理学系和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智能科学系,获理学学士和工学硕士学位。2006年毕业于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心理学系,获哲学博士学位。2006年至2007年继续在明尼苏达大学心理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2007年入...
在群体冲突中,看到对手伤害自己的队友会激发报复行为,去攻击对手。这一复杂社会行为贯穿人类历史,阐明其机理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和社会价值。心理学研究提出对“内群体的爱”(ingroup love)或/和对“外群体的恨”(outgroup hate)等概念来理解人类报复行为,但目前关于报复行为的神经生物学机制尚不清楚。韩世辉课题组既往工作报告了痛觉共情的内群体偏好(Xu et al., 2009, Jou...
近日,教育部公布了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的评选结果,我院5位老师的科学研究成果获奖。其中王垒老师获得论文一等奖,吴艳红和张燕老师获得论文二等奖,苏彦捷老师获得著作二等奖,易莉老师获得青年成果奖。获奖人次和等级均领先全国高校各心理学院系。
2020开年之初,北京大学IDG麦戈文脑科学研究所PI、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周晓林教授课题组就人际内疚情绪产生的认知神经基础发表了两篇论文。第一篇在线发表于Cerebral Cortex(“A Generalizable Multivariate Brain Pattern for Interpersonal Guilt”),该研究利用线性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
2020年2月17日,《Human Brain Mapping》在线刊发了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麦戈文脑科学研究所纳家勇治研究员课题组的论文“Convergence of distinct functional networks supporting naming and semantic recognition in the left inferior frontal gyrus”。物体命...
中国科学院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张向阳研究组近期开展的一项研究中,研究者从汕头大学精神卫生中心招募了38名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和32名在性别、年龄和教育程度上与患者匹配的健康对照者。采用可重复神经心理状态评定量表(RBANS)评定认知功能。采用条件-测试P50范式和事件相关电位(ERP)技术记录P50成分。以此来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P50感觉门控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
马红霞,女,汉族,1977年10月出生,河北唐山人,华北理工大学心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共党员。华北理工大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副主任,2002年河北师范大学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获得教育学学士学位,2009年6月河北师范大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研究生毕业,获得教育学硕士学位。河北省心理学会理事,河北省心理学会唐山分会秘书长,河北省家庭教育研究会理事,唐山市妇联家庭教育研究会...
2020年1月14日,《AIDS and Behavior》发表了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周广玉研究员课题组的论文“HIV Disclosure to Family Members and Medication Adherence: Role of Social Support and Self‑efficacy”。该研究揭示了HIV感染者对家庭成员的疾病告知与他们接受抗逆转录病毒治...
2020年1月9日,Journal of Abnormal Psychology(美国心理学会主办的临床心理学顶级杂志)在线刊登了来自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易莉课题组的论文“Gaze Response to Others' Gaze Following in Children with and without Autism”。该研究采用眼动追踪技术探究了7岁左右孤独症儿童在交互情景下追随他人视...
2019年12月30日,华东师范大学梁宁建教授莅临我院,开展了题为“人脑‘心智’研究 — 探索认知过程新路径”的学术讲座。梁宁建是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心理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心理学会常务理事、上海市心理学会常务理事、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委员、《心理科学》杂志主编。主要学术研究领域有认知心理学、社会认知与社会态度、人格心理与心理健康、IAT研究与具身-生成认...
2019年12月30日,《美国科学院院报》(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PNAS)在线刊发了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谢晓非教授课题组的论文“Altruistic Behaviors Relieve Physical Pain”。该研究发现利他行为能够缓解助人者的生理...
2019年12月27日,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吴艳红教授课题组题为 “Actions Speak Louder than Words: The Role of Action in Self-Referential Advantage in Children with Autism”发表于Autism Research杂志。该研究揭示了实际动作执行(self-generated actions)...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