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 >>> 临床医学 >>> 核医学 >>>
搜索结果: 121-135 共查到知识库 核医学相关记录241条 . 查询时间(5.428 秒)
18F-FDG PET/CT显像评价肝癌H22模型及三萜类中药成分熊果酸(UA)对移植性肝癌(H22)细胞体内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 昆明小鼠20只,雌雄各半,体重(20±2)g,右前腋皮下接种1×107/02 ml小鼠肝癌H22细胞,左前腋皮下接种等量生理盐水作为对照。建立实体瘤模型并进行PET/CT检查评价实体瘤模型后,随机分两组,对照组和熊果酸组(UA组),每组10只,UA组每只按4536...
探讨甲状腺癌合并甲状腺疾病的变化趋势。方法 回顾性统计分析2003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科131I治疗的经病理证实的1744例甲状腺癌病例资料。初次手术病理资料2000年之前的为一组,2000年以后的病理资料,每2年合并为一组,用卡方或卡方趋势检验分析甲状腺癌合并结节性甲状腺肿(简称结甲)、桥本甲状腺炎(HT)、甲状腺腺瘤(TA)的变化趋势。结果 2007~2008年、2009~2010年的甲...
总结抗结核药物治疗结核病的作用机制和综合疗效。抗结核药物分为一线药和二线药,根据药理作用分为“全能杀菌药”“半杀菌药”“抑菌药”和“协同性的抗结核药物”。在不同抗结核药物中根据不同病情选择最有效的联合用药方案达16种。掌握不同抗结核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后,方可根据不同的结核病情,制定出最有效的联合用药方案、用药疗程、用药方法,更好地治愈结核病,有效地控制结核病流行。
探讨甲状腺球蛋白(TG)、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联合颈部超声在诊断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治疗后复发或转移灶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64例患者均为DTC术后131I清除残余甲状腺治疗后,行再次131I治疗前检测血清TGAb、TG水平,并行颈部超声检查,在131I治疗后1周行131I全身SPECT扫描(WBS)。结果 对DTC复发或转移灶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TG分别为76.9%、66....
目的:对所设计的新型精氨酰甘氨酰天冬氨酰(Arg-Gly-Asp, RGD)肽进行131I标记,研究其在肿瘤组织中的靶向性及其在荷瘤鼠体内的生物分布与显像,探讨将其应用于肿瘤血管生成显像的可能性。方法:参照文献报道的对环五肽c(RGDfV)构效关系的研究结果及多肽的化学修饰方法,设计了新型二硫键成环的并经亲水性修饰的cRGD肽二聚体[c(RGD)2],采用ChT法进行131I标记,测定c(RG...
探讨医学影像存档与通信系统(PACS)在骨显像肋骨单发浓聚灶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PACS回顾性分析84例肋骨单发浓聚灶患者骨显像及胸部CT影像资料。根据骨显像单独诊断、CT单独诊断及二者联合诊断计算并比较三种情况下的诊断准确性。所有肋骨单发病灶的最终诊断经随访、相关综合影像或病理活检证实。结果 骨显像对全部84例肋骨单发浓聚灶的诊断准确性仅为21.4%(18/84),诊断不确定者占77.4...
研究放射性碘131标记基因重组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recombinant 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ion factor, rMIF)在荷瘤小鼠体内分布及肿瘤靶向性,为肿瘤早期诊断提供新的制剂。方法 利用Iodogen(四氯二苯基甘脲)法放射性碘131标记rMIF(131I-rMIF),体外研究肝癌细胞系H22对该制剂的摄取;小鼠尾静脉注射131I -rMIF,...
观察iNOS在血管再狭窄大鼠的表达变化及黄芪、当归的作用。 方法: 建立内皮剥脱后血管再狭窄动物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黄芪治疗组、当归治疗组、黄芪当归联合治疗组;治疗组在造模后给药,连续给药21 d,应用组织形态学、免疫组化的方法分别检测观察术后3,7,14,21 d iNOS在增生内膜中表达变化,并观察中药黄芪、当归注射液单独及联合应用对iNOS表达的影响。 结果: 正常主动脉内膜和中膜...
评价早期应用18F-脱氧葡萄糖(FDG) PET/CT显像预测新辅助化疗疗效的价值;比较最大标准摄取值(maximum standard uptake value,SUVmax)和靶组织/非靶组织 (target organization/non-target organization,T/NT)评估新辅助化疗疗效方面的效能 ,选择评价疗效的合适指标及具体数值。方法前瞻性研究初治乳腺癌患者22例,...
比较18F-FDG符合线路显像与血清肿瘤标记物检测在宫颈癌术后监测肿瘤复发的临床价值;分析两种检查法之间的关系。方法,对34例临床怀疑复发的宫颈癌患者的18F-FDG符合线路显像及血清卵巢癌相关抗原(CA125)、卵巢癌相关抗原2(CP2)和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18F-FDG显像以扫描野内出现异常代谢增高灶为肿瘤复发依据;血清CA125和CP2均以≥35 U/ml,S...
观察海藻酸钠微球栓塞在甲状颈干动脉供血所致肺结核咯血中的疗效。方法,对 33例经内科止血治疗无效的肺结核咯血患者以海藻酸钠微球行超选择性甲状颈干甲状腺下动脉栓塞。结果,33例患者治疗后,即时止血率为100%,随访1年复发率为61%。结论,应用海藻酸钠微球行超选择性甲状颈干动脉栓塞术可快速有效治疗肺结核咯血,并具有较好的远期疗效。
探讨随即法V/Q显像诊断肺动脉栓塞的临床价值。方法,分别随机选择103例和107例可疑肺动脉栓塞患者,分别行随即法V/Q显像(通气显像结束后立即行血流灌注显像)和间隔法V/Q显像(上下午分别行通气和灌注显像或隔日行通气和灌注显像),比较两种方法的诊断肺动脉栓塞灵敏度和特异性的差异。结果,随即法V/Q显像和间隔法V/Q显像诊断肺动脉栓塞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9670%、9479%(P>005)和...
通过比较两种不同类型免疫缺陷动物肿瘤组织的18F-FDG标准摄取值(SUV),初步探讨B、NK细胞免疫与肿瘤组织的相互作用。方法 对NOD/SCID小鼠(T、B、NK免疫联合缺陷)12只,BALB/C裸鼠(无T细胞免疫)12只,分别种植淋巴瘤细胞(A20),成瘤后对各组均经尾静脉注射18F-FDG 8.32~12.02 MBq(225~325 μCi),使用Philips小动物PET进行全身动态和...
目的探讨和评价18氟-氟脱氧葡萄糖(18F-FDG)PET/CT在椎体病变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仅有椎体病变的18F-FDG,PET/CT图像资料,根据图像确定病变椎体良恶性并测定病变椎体平均葡萄糖标准摄取值(SUV)。以病理或随访及相关影像资料证实获得最终诊断结果作为标准,计算18F-FDG,PET/CT对椎体病变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比较良恶性椎体SUV差异。...
探讨18F-FDG PET/CT在肝转移癌及其原发灶和肝外转移灶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61例临床或病理确诊为肝转移癌的患者进行18F-FDG PET/CT检查,对肝转移病灶、原发肿瘤病灶及肝外转移病灶进行图像分析,并分别测量其SUVmax值。结果 61例肝转移癌患者中18F-FDG PET/CT显像肝转移灶为阳性者58例(阳性率为95.1%),SUVmax值为3.2~16.0(平均5.1);47例...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