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 文学 >>> 中国古代文学史 >>> 周秦汉文学 魏晋文学 南北朝文学 隋唐五代文学 宋代文学 辽金文学 元代文学 明代文学 清代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史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21-135 共查到知识库 中国古代文学史相关记录1575条 . 查询时间(0.768 秒)
明代文人意识进一步成熟,别集编辑观也出现新变化,体现新特点,家族编辑模式的介入是最大亮点。父业子述、父集子编成为自觉定律。别集求富、求全、求大,表现为:一集分体,务望其全;一体载文,务望其富;全集分类,务望其宏。别集编刊的目的,也逐渐偏离文学而倾向“人学”,体现的并不是别集编刊的健康道路。
桂馥是清代著名学者、文字学家、书法家、篆刻家,《说文》四大家之一。他嗜好金石,精于篆隶,善治《说文》,并以此为基础,广交天下学人。其中相交久、相知厚者之一,为济南历城周永年。二人切磋问学,一起创办借书园,一起纂修《四库全书》,相识相交近30年,直至周永年辞世。他们共同筹办的借书园,在中国图书馆史上具有开创性意义。
清末民初,随着社会的转型和西方自然科学理论的涌入,中国传统的身心观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国思想界逐步形成了以身为本位的身心一元论思想,让身体由“虚”入“实”,成为有血有肉的物质实体. 而尚武、人种改良、新民运动等思潮,一方面希望通过改造个人身体来改造国家,另一方面也强调通过完善国家制度来解放身体,以此形成个人与国家的双向互动. 但是,在亡国灭种的危机面前,身体刚从封建礼教的控制中解脱出来,旋即又陷入了...
《聊斋志异·成仙》故事源于宋萧德藻寓言小说《吴五百》以及明耿定向《彻蔀篇》。《吴五百》与《彻蔀篇》着重表现人于世间追逐名利,执著于得失荣悴,最后迷失自我的愚蠢行为,哲理意味较强。《成仙》承袭了这一主旨,和《吴五百》与《彻蔀篇》二者相比较,《聊斋志异·成仙》故事情节更加曲折、精彩迭出,人物关系更为复杂,性格形象更为丰满。而故事主旨中训诫世人、柄道觉世的意味得到了进一步强化。在这一主旨的贯串下,小说反...
汉唐凤文化的演变     凤凰  凤文化  祥瑞  吉祥文化  汉唐文化       2016/1/22
汉唐凤文化的演变,表现在凤文化发展的连续性与时代的特色性中。连续性体现了汉唐凤文化的一些趋同性;时代特色又决定了汉唐凤文化的差异性。总体而言,汉代凤凰与唐代凤凰的风格是大异其趣的。汉代凤凰富于神性和仙气;唐代凤凰的神性与仙气趋于淡化,更富于生活化。依托文献与考古资料,对比汉唐凤凰在政治祥瑞、墓葬、日常俗世生活及两性关系的表现等几方面的承袭与变化,分析汉唐凤文化演变的社会背景因素,可以考察汉唐凤文化...
1960年,几个初出茅庐的年轻知识分子在巴黎创办了一份文学季刊《原样》(Tel Quel)[1]。在60、70年代所谓“理论的时代”,以菲利普•索莱尔斯(Philippe Sollers)所代表的编委很快显现出将“文学、哲学、科学、政治”[2]话语兼容并蓄的雄心。在这份杂志上陆续出现了很多当时名不见经传、日后却声誉远播的大师们的名字:乔治•巴塔耶(Georges Batai...
桂馥是清代著名学者、文字学家、书法家、篆刻家,《说文》四大家之一。他嗜好金石,精于篆隶,善治《说文》,并以此为基础,广交天下学人。其中相交久、相知厚者之一,为济南历城周永年。二人切磋问学,一起创办借书园,一起纂修《四库全书》,相识相交近30年,直至周永年辞世。他们共同筹办的借书园,在中国图书馆史上具有开创性意义。
“舂容”之美,内涵有别:一是指声态美、音韵美,特别强调宏大雄健,如洪钟之铿然;二是指形态、仪态或神态美,基本特征是雍容安雅,纡徐谐美。«总目» 所指主要是后者,是优美而不是壮美。与“舂容”不同,“肤廓”和“啴缓”是«总目» 对台阁体文风的否定性审美评价。明代文学之“肤廓”以台阁体为甚,其因有二:一是台阁诸臣缺乏纯文学观,以实用、功利、政治化的态度看待文学;二...
返回原初语境     国学  原初语境       2014/1/23
最近想起郑林华先生的文章《“重于泰山”“轻于鸿毛”之本义与引申义》,文章主要探讨的是司马迁为人们所熟知的那句名言——“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究竟如何解释才符合太史公的本意。郑先生的这篇大作发表在《中华读书报》的“国学”版上,这不由令我想到,当前的“国学”研究是否应该很好地借鉴郑先生的这一治学方法?
论汉代谣谚文化的传播特点     汉代  谣谚  传播  载体  变异       2015/5/13
谣谚虽多被看作民间通俗文化,但其艺术属性并没有严格的阶级之分。汉代谣谚文化较为兴盛,其创作或传播亦没有严格的阶级界限,同阶级并各阶级间都有流传。汉代谣谚文化除主要靠口耳相传外,亦诉诸于文字。文字传播中,除书面传播外,尚有碑刻和题壁。随着汉代谣谚艺术流传渐久,绝大多数谣谚作品都发生了变异:或量变,或质变。
《〈说文解字〉与中国古代文化》是在《说文解字》所收字和对这些汉字的解读基础上对中国古代文化进行了说明。它被誉為中国最早的字典,也是语言文字研究书籍。《说文解字》是对单个汉字的解读,训释语言短则一个字,长则几句话。因此,就算是可以读此书的人,要想理解里面所蕴含的文化意义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总体上说,这本书以汉字学、音韵学、训詁学以及古代文献、出土文物為依据,对《说文解字》与汉字中所蕴含的古代中国的各...
传统训话学解释句子的方法。
《说文解字基础丛书》总序。
谈谈进行古代语文学习和研究的一些经验教训。
纪念《广韵》问世一千周年     纪念  广韵  问世  一千周年  周祖庠       2013/11/25
纪念《广韵》问世一千周年。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