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 >>> 生物医学工程 >>> 人工器官与生物医学材料学 >>>
搜索结果: 61-75 共查到知识要闻 人工器官与生物医学材料学相关记录374条 . 查询时间(2.69 秒)
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医工所纳米调控中心杜学敏研究员被遴选为英国皇家化学学会旗下Nanoscale期刊2021年度Emerging Investigators,该荣誉颁授给在纳米领域有重要创新性研究成果的优秀青年科学家,他们在纳米科学与技术方面取得的成果被认为有望影响未来纳米研究的发展方向。杜学敏研究员还受邀在Nanoscale 2021 Emerging Investigators专...
2021年4月19日,为表彰先进、树立榜样,激励广大女职工立足新时代、担当新使命、展现新作为,中华全国总工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全国先进女职工集体和个人表彰大会。国家纳米科学中心陈春英研究员荣获“全国五一巾帼标兵”。陈春英研究员立足国内,以研究纳米蛋白冠的结构、性质和功能为导向,带领团队建立纳米材料与生物体系相互作用的创新分析方法、在探索纳米药物新功能、研发传染性病毒疫苗纳米佐剂和医疗防护纳米...
由国家药监局医疗器械技术审评中心等21家单位共同发起的“生物材料创新合作平台”,15日在北京正式成立。生物材料是用于修复或替换人体组织的高精尖材料,其作用药物不可替代。目前临床上广泛使用的生物材料包括医用金属材料、生物陶瓷材料、医用高分子材料、生物降解材料、生物医学复合材料等。
研究结果显示,人血清白蛋白药物递送纳米系统可显著提高治疗药物的入脑效率和脑内滞留能力。阿尔茨海默病小鼠模型显示,该纳米药物可改善神经元形态学改变,挽救记忆障碍,减缓疾病的发病进程。长期以来,当大脑因疾病需要进行药物治疗时,由于血脑屏障的存在,通过口服或静脉注射的方式把药物送达所需的脑组织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
近日,《医疗装备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通过专家论证。该规划提出了未来5年,我国医疗设备行业重点发展的七大领域,其中一个就是包括人工器官在内的植介入器械领域。近年来,随着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的飞速发展,人工器官的研究也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它的出现和临床应用拓宽了疾病治疗的途径,也让更多患者重获新生。为此,本报特别策划了一组报道,聚焦人工器官领域取得的成果,探索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过去没办法,我国使用的人工晶体都是国外品牌。但现在国内人工晶体的技术、品质已与国外不相上下。我们在临床上越来越多地应用国产人工晶体,效果非常好。”3月26日,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院长李筱荣教授在国内首创镂空襻人工晶状体新产品发布会上感慨地说。此次在天津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发布的亲水非球面人工晶状体系列产品,不但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准,其中一款更是实现了全国首创。天津市滨海新区科技局局长张桂华表示,...
中国医药物资协会2021年3月16日在安徽省合肥市发布《含铜过滤式半面罩》团体标准,这也是全球首个灭活口罩团体标准。含铜过滤式半面罩是一种以含铜无纺布作为主要材料制成的新型灭活口罩,它利用铜离子具有的抗微生物特性,可以直接接触灭活细菌、病毒和真菌。灭活口罩不仅对铜离子与无纺布结合的形式、含量、产品设计和生产工艺提出了极高的要求,而且要求铜脱落率必须在人体安全范围内,具有较高的技术要求和壁垒。
2021年3月9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医工所转化医学研究与发展中心(简称“转化医学中心”)、北京积水潭医院、由深圳先进院孵化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深圳中科精诚医学科技有限公司(简称“中科精诚”)共同发起的“含镁可降解高分子骨修复材料临床试验启动会”在北京积水潭医院顺利召开。北京积水潭医院常务副院长蒋协远教授和团队核心成员,转化医学中心主任秦岭教授、执行主任赖毓霄研究员,中科精诚的领导,以...
目前,纳米医药面临临床转化困难的严峻挑战。传统纳米材料虽然具有高渗透长滞留效应(EPR效应)、长血浆半衰期、缓控释和智能响应等小分子药物难以比拟的优势,但受制于化学结构不确定、配方复杂、代谢相对困难、生产质控成本高和毒理、药代难以定量测定等缺点,极少能够实现临床转化。因此,设计出同时具备明确化学结构、EPR效应、长血浆半衰期和智能响应等特点的新型药物显得尤为重要。针对上述挑战,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
近日,先进材料研究院青年教师胡晓明博士撰写的论文《Rational Design of All-Organic Nanoplatform for Highly Efficient MR/NIR-II Imaging-Guided Cancer Phototheranostics》在材料科学顶级期刊《Small》杂志上发表最新研究成果,胡晓明博士为第一作者,华东交通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该杂志最新影响...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王强斌研究员和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陈学元研究员合作,首次采用合金化的方法合成了银金硒(AgAuSe)量子点。该量子点发射峰位于978 nm,其绝对PLQY为65.3%(为目前报道的不含毒性重金属的NIR-II量子点PLQY的记录),发射半峰宽为90 nm,寿命为4.58 μs。结合变温光谱,表明该量子点PLQY增强的主要原因在于非辐射跃迁的有效抑制。进...
近日,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王强斌研究员团队利用一种各向异性的L-鼠李树胶糖-1-磷酸醛缩酶 (RhuA)作为构筑基元,通过在蛋白质三维(3D)空间位点引入组氨酸残基并且精确调控其相互作用,成功实现了将各向异性的非球形RhuA蛋白质自组装成高度有序的、具有不同形态和结构的蛋白质晶体。基于组氨酸的π -π作用,通过热力学调控RhuA的自组装过程,获得了3D纳米带和3D四方相晶体结构;...
近日,材料领域知名期刊ACS applied and interfaces(中科院一区TOP类)以封面文章形式发表了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在生物打印材料领域的最新进展(Collagen-Based Thiol–Norbornene Photoclick Bio-Ink with Excellent Bioactivity and Printability. Doi:10.1021/acsami...
近日,华东理工大学刘昌胜院士和王靖教授课题组发现类肝素多糖磺化壳聚糖(SCS)可有效诱导缺血下肢中功能性血管的重建及贯通血流的恢复,并详细解析了其作用机制。相关研究成果以《磺化多糖介导巨噬细胞分泌内源性VEGF调控治疗性血管新生》为题发表于《科学进展》。
2021年1月18日中国科学技术学会(简称"中国科协")在京召开2020“科创中国”年度工作会议,发布了各领域2020“科创中国”先导技术榜单,国家纳米科学中心丁宝全研究员团队关于“DNA纳米机器疫苗”的研究入选先进材料领域的先导技术榜单。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